推理劇新型態 不只有解謎
推理劇新型態 不只有解謎
記者 蔡乙佳 文 2013/10/20
從宋朝開封府到紐約貝克街,再到東京都米花市;從包青天和四大名捕,到福爾摩斯和華生,再到江戶川科南和少年偵探隊。從古至今,從東方到西洋,不論是以奇聞軼事的方式流傳,或以小說、漫畫的形式出版,辦案、推理的故事一直都是膾炙人口,令人想一看再看,捨不得放下。而這股風潮至今仍持續延燒,一路蔓延到二○一三年最火紅的日劇之一:《破案天才伽利略2013》。
科學推理也能吸引人
《破案天才伽利略2013》是二○○八年在台灣上映的《破案天才伽利略》的續集,改編自日本知名推理作家東野圭吾的系列作品「伽利略系列」。劇情描述在帝都大學任教的天才物理學家湯川學(福山雅治/飾),受到刑警的委託,運用科學原理來偵破各種看似超自然現象的案件。
聽到「以科學原理破案」,或許很多人下意識都會認為,這部戲一定充滿很多艱澀的科學詞彙,劇情一定很難理解。不過,雖然無法避免科學專有名詞出現在劇中,但劇中除了配合劇情需要的實驗畫面、教學畫面之外,對於科學名詞也會透過對白進行淺白的解說,再配合演員精湛的演技,讓觀眾不至於因為過多的專門知識,而感到一頭霧水或乏善可陳。
而且,全劇也採用推理劇常用的單元劇形式呈現,每集發生不同的案件,主角便又有一個新的挑戰,無形中也讓觀眾更期待主角在下一集的表現。
案件非主角 聚焦人物互動
傳統推理劇的內容形式,大部分都是圍繞著各種案件進行,其中又以兇殺案為多,並以偵查、解謎的過程,以及懸疑的氣氛為主。像是美國影集《CSI:犯罪現場》系列,雖然講的是一群鑑識科學家們的故事,但在每個單元劇中,蒐證、驗屍、偵訊、推理的過程被鉅細靡遺地描述,但對角色的著墨則相對較少。角色間彼此的互動大多僅止於對案件的討論,除非長期收看劇集,否則不容易看出每個角色的特質。
然而,《破案天才伽利略》及其續集《破案天才伽利略2013》卻打破這個「把案件當作主角」的規則,以人物的刻畫作為整部戲的主軸,著重角色的互動及性格塑造,尤其是男女主角。案件則是作為輔助,只有一開始的簡單描述,作為故事的背景。雖然會出現在對話中,但除了揭開謎底時,大多數時間並不會是對話的重點。由於比較注重對角色的著墨,所以即使是中途才開始收看的觀眾,也可以在一集的故事裡輕鬆掌握角色的特質。
《破案天才伽利略》系列尤其著重描寫男女主角間的互動。(圖片來源/緯來日本台)
不灑熱血 配樂營造氛圍
《破案天才伽利略》系列劇中的畫面光線大多較為明亮,且色彩鮮明,雖然案件也大多是兇殺案,但對案發現場採用了較隱晦的拍攝方式,很少會出現大量鮮血或屍體的清晰畫面,就連屍體的照片也幾乎不曾出現。除了一開始在鋪陳案發情形時,會有被害人的被害情形和屍體之外,之後的案發現場都是白線框起來的人形,對案發情形也多以口頭的方式描述。
在氣氛的營造上,則是以配樂的方式進行,除了與場景相合的配樂,在應該較為嚴肅、充滿緊張感的蒐證、解謎過程中,搭配相對輕鬆的配樂,製造出視覺與聽覺的衝突感,讓觀眾對此提起注意,但又不會有太過強烈的負面情緒,而影響觀看戲劇的好心情。
《破案天才伽利略》系列劇中畫面光線明亮,也多以口頭方式陳述案情。(圖片來源/緯來日本台)
相對於現在多數以美式拍攝手法的推理劇,為了營造緊張、懸疑氣氛,吸引觀眾注意,所以畫面大多光線陰暗而且十分安靜,除了呼吸聲、腳步聲等自然的場景音和談話聲之外,不搭配任何配樂,且對案發現場的慘狀「真實呈現」的作法,《破案天才伽利略》系列能夠包容的觀眾群顯然更廣。
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一般而言,推理劇都是刑警和偵探藉由不斷尋找線索、反覆推理,然後逐漸逼近真相,最後一切豁然開朗,解開了所有謎底,將犯人繩之以法。在劇中的偵探和刑警們伸張了正義,而在劇外的觀眾也看得大快人心。然而,《破案天才伽利略》系列卻反其道而行,將一向在最後才揭曉的犯罪者的身份,在每個故事一開始就毫無懸念地直接揭破。觀眾或許會對這個作法感到疑惑:既然都知道犯人了,那看推理劇還有什麼樂趣?
通常在觀賞推理劇的時候,觀眾都會不由自主地跟著劇中的主角一起推理,猜測到底誰才是真正的犯人,甚至還會出現莫名的競爭心理,拚命想比主角更早一步揭開謎底,最後發現自己猜錯犯人的時候還會無比懊惱。不過只是看完一集的推理劇,便感到身心俱疲,而本來應該印象深刻的劇情,卻一點印象也沒有。因為觀眾的全副精力都放到了「猜謎」上,而完全沒有專注在劇情中。
而這種事先揭曉謎底的手法,反而可以讓觀眾放下心中的解謎重擔,以輕鬆的心情享受故事情節,並更著重目光在欣賞劇中美麗的景致,和演員精湛的演技。
新歡舊愛 各有魅力
不論是以美式手法拍攝的傳統型推理劇,還是運用像是《破案天才伽利略》系列中的手法拍攝的「新式」推理劇,都具有各自的特點。
傳統推理劇將觀眾群大多鎖定在推理迷上,因此著重推理解謎的過程,營造緊張懸疑的氣氛,以及寫實呈現案發現場,將觀眾的全副身心一起帶入劇中的世界,融入劇中的情境,而不只是作為一個毫無參與感的旁觀者。
而《破案天才伽利略》的手法,則是將觀眾群擴大到非推理迷。觀眾被置於較為純然的旁觀者位置,雖然融入感可能因此沒有傳統推理劇來得好,但觀眾可以在忙碌一天之後,放鬆心情來享受整齣戲。而且因為少了一些容易引起負面情緒的元素,像是陰暗、鮮血等,心理接受能力沒那麼強的觀眾也能觀賞。
推理迷或許會覺得《破案天才伽利略》系列缺乏推理劇該有的味道,但一般非推理迷的觀眾可能也會覺得像是《CSI:犯罪現場》系列的推理劇,更近似於驚悚片。既然如此,新式推理劇是否會取代傳統推理劇,成為推理劇市場的主流?答案是未知的。唯一能知道的就是,對於不同的觀眾群,他們各自具有不同的魅力。對於目前整個推理劇市場也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 |
記者 蔡乙佳
我是吹著溫暖的海風長大的女孩, 雖然對於世上很多事情仍然不甚明白, 一路走來磕磕碰碰, 但是希望能夠學習貓咪的游刃有餘, 模仿貓咪自由自在的風采, 然後以笑容面對每一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