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期

選秀節目 蔓延兒童圈

選秀節目蓬勃發展,兒童參加選秀節目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例如:《超級偶像七》中的張龍和《超級接班人》節目裡的PopCorn都是節目中年紀最小的參賽者。兒童參加選秀節目,對於電視台、觀眾、參賽者本身有什麼樣的影響呢?

選秀節目 蔓延兒童圈

記者 黃筱雯 文  2013/10/20

選秀節目蓬勃發展,兒童參賽的例子也越來越多,例如:二○○七年,選秀節目《超級童盟會》集合十二歲以下的參賽者同台較勁,不同國籍的兒童都可以參加。二○一二年,十三歲的張龍在《超級偶像七》得到第四名,是該節目歷年來最小的得獎者。二○一三年,平均十歲的唱跳團體PopCorn在選秀節目《超級接班人》中超齡水準地演出,甚至成為該節目的冠軍。兒童參賽者與選秀節目之間是如何互相影響的呢?
 

兒童選秀節目 求吸睛

臺灣選秀節目的數量從最初《五燈獎》唯一一部,到現在同一時期共有六部。節目內容包羅萬象,才藝項目也越來越多元,像是歌唱、舞蹈、魔術、模仿等。而選秀節目數量越多,意味著想進入演藝圈的民眾有越多管道參賽,爭取機會。年齡範圍也不再侷限在青年人,甚至有節目特別定位在兒童年齡層,例如《超級童盟會》和《超級紅人榜》中的小小歌王擂台賽。前者的節目參賽者規定嚴謹,必須是十二歲以下的兒童,超過十二歲的參賽者也不能繼續比賽,後者則是因為暑假時期而特別設計的單元。

兒童選秀節目的流程與其他選秀節目大致類似,基本上都是從訪問、表演到講評。然而,相異的部分是家長一定會前來陪自己的孩子錄影,因此節目內容裡就會安排主持人訪問家長對表演的感想、參賽者在家中的練習情形或描述親子之間的互動。

另外,選秀節目安排PK賽時,主持人還會要求參賽者和對手互相「嗆聲」。對於兒童來說,掌握「嗆聲」的強度,並且顧慮對方感受,很不容易,所以常會有強烈的火藥味。如此的內容安排,是以參賽者的得失心作為出發點,製造衝突感,對節目而言,則是個意外的高潮。


POPcorn團員柏軒向對手「嗆聲」。(照片來源/《超級接班人》影片截圖
 

精彩度仰賴兒童情緒

這些鎖定在兒童年齡層的選秀節目,其節目內容相較以青年人為主的選秀節目,更著重在參賽者與主持人、評審之間的對話,童言童語的對話會讓人感到哭笑不得,這也就成為兒童選秀節目吸引人的特點之一。另一項吸引人的特點,即是參賽者超齡的表演,帶來驚喜也讓人讚嘆。藝人吳宗憲就曾在節目講評中提到:「你們最大的武器就是年齡。」兒童選秀節目精彩的原因就在於年紀如此小的參賽者,接受訓練的時間和程度較少,卻能達到如同成人一般的表演水準。

不過節目為了增加精彩度,會開始要求參賽者提高標準,達到突破。如此,參賽者就要進行更多的訓練,或挑戰不同以往的風格。對兒童參賽者而言,若沒有一定的基礎,就要花更多時間練習、學習。在能力、時間的壓力下,當遇到瓶頸,求好心切的心態往往會造成情緒上的起伏。此時,節目會截取幕後鏡頭,利用參賽者的情緒來影響觀眾的情緒,甚至引起關心,維持收視群。

兒童參賽選手並不是每個都是童言童語,自然不做作。在《超級童盟會》裡,參賽者的自我介紹就像是事先擬好的草稿,背誦出來。主持人和參賽者之間的問答也有事先採排過,營造出參賽者有備而來的感覺。這背後的原因除了讓節目順暢進行,避免參賽者講的話太少,導致節目不夠長,同時也能維持節目精彩度。除此之外,參賽者在唱歌表演時搭配的手勢、語氣和成熟的歌詞內容,雖然營造出自信,還有超越年齡的成熟表現,但卻失去兒童本身具有的天真、自然。


《超級童盟會》十一歲參賽者的比賽畫面。(影片來源/YouTube
 

兒童選秀節目 觀眾的菜

喜愛兒童選秀節目的觀眾分為兩種群體。第一種群體是喜歡小孩的成人和已經有孩子的父母,收看兒童選秀節目時,兒童有趣的應對方式,除了討喜之外,也讓觀眾回憶起自己的孩子與參賽者年齡相近的那段時光。第二種群體的人與參賽者年齡相差不多,將參賽者視為偶像,甚至成為學習的對象。也有粉絲在知名社群網站粉絲頁裡留言表示自己正在學習偶像的舞蹈。


粉絲在粉絲專頁上留言表示正在學習PopCorn的舞蹈。
(圖片來源/
超級接班人_PopCorn

不喜歡此類型選秀節目的觀眾則認為兒童參賽者在選秀節目裡超齡詮釋歌曲,誇張的手勢、表情和成熟的打扮,不適合這個年齡層的兒童,也會影響心智年齡的發展,因此不認同兒童選秀節目的作法。

不過,兒童參賽者在選秀節目中受歡迎的程度仍可以從粉絲支持者的人數來看。《超級偶像七》中參賽者張龍的粉絲人數有六萬三千多人,而《超級接班人》中的PopCorn主唱粉絲人數高達七萬三千多人。童星的魅力依然不可小覷。節目經營時間長短也可以看出兒童選秀節目是否合乎一般大眾的胃口。《超級童盟會》從二○○七年開播以來,已經有六年之久。其中張龍也曾是該節目的參賽選手。

 

童星提早社會化 性格成熟

雖然還沒有資料顯示兒童參加選秀節目影響生理狀況,不過從參賽者的談吐、想法都可以看出比一般同齡兒童成熟。因模仿類選秀節目走紅的愷弟,經過經紀公司訓練後,應對進退、節目效果都較為成熟,不像個年僅十一歲的兒童。

兒童選秀節目中的參賽者必須為了比賽做足功課,而還在就讀階段的兒童很難同時兼顧課業和演藝活動。曾經參加過《超級童盟會》節目的劉羽謙,對演戲有興趣而接演連續劇一角,導致連續四十天未去學校上課,演藝活動嚴重影響課業。達成了演藝夢想,卻無法平衡課業步調。

童星參與演藝活動需要父母允許和支持。以劉羽謙的例子,連續四十天未上課,父母必定知道而且不反對。童星進入演藝圈後,提早接觸現實社會,在心智還未完全成熟的情況下,早其他兒童一步進入社會化的過程,不只失去學校教育的機會,還有無憂無慮的童年。

記者 黃筱雯
大家好,我是筱雯。 平常有機會就會參加童軍活動,卻是個害羞的人。 喜歡童軍活動裡彼此信任、互助,由衷開心的感覺。 希望這一年也能以同樣的開心心情完成喀報,還能甩掉害羞的個性。
記者 黃筱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