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期

異國風情 差別待遇

臺灣就像是一個小型的地球村,可以看到來自不同地方的外國人,但是他們受到的待遇卻大不相同。

異國風情 差別待遇

記者 莊媛婷 文  2013/11/03

「哇!是美國帥哥!」

「呵,陸客。」

「嘖,這裡怎麼那麼多外勞。」

在全球化的時代,臺灣各個地方都可以看到外國人的身影,歐美、日韓、中國、東南亞等國家的人都有,使臺灣好像變成了小型的地球村。但是,不同國家的人,受到的待遇卻不相同。
 

歐美時尚 外勞廉價

歐美國家的人有著白皮膚、金頭髮、藍眼睛,臺灣人看到他們都會不由自主地多「欣賞」幾眼。但相反的,遇到外籍勞工,通常都會皺著眉頭退避三舍,嘴裡嚷嚷著香水味好重,深邃的五官卻好像視而不見。從文化的角度來看,歐美國家不管是科技還是產業發展都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加上好萊塢電影常常上演他們運用高科技改善人類生活,或者是迷人且便利的現代都市等場景,都讓觀眾覺得他們引領著世界潮流,而開始崇拜嚮往這樣的生活。因此不管是來臺工作還是觀光,只要是金髮碧眼的外國臉孔,總能得到臺灣人友善熱情的對待。最近,還吹起了CCR的熱潮(CCR是指Cross Cultural Romance,也就是跨文化戀愛),好像不管什麼東西只要和歐美扯上邊,就是流行時尚。

現今流行的跨國戀愛,可看出對歐美國家的崇拜。(照片來源/東森新聞雲)

反觀對大陸人的態度,就沒那麼親切。雖然近幾年中國的經濟起飛,生活水準也越來越好,但是名牌的「山寨版」不斷推出,也爆出了許多黑心商品,使大陸製產品被貼上「劣質」標籤,加上兩岸敏感的政治因素,以及相似的文化背景,臺灣人就沒有這麼大的好奇與崇拜。另外,從菲律賓、越南等東南亞國家來的外籍勞工,因為家鄉的經濟水平較差,才來臺找工作。做的不外乎是家庭幫傭、工廠代工等,對臺灣人來說,這些工作勞動力高、薪水卻不高,因此興趣缺缺。這也使臺灣人產生一種「我尊他卑」的想法,認為自己的地位好像比他們高,所以彼此之間的文化差異便有了高低之分。

在臺灣,時常可以發現矛盾又有趣的現象。走在路上,如果有歐美人找你聊天,便會覺得緊張又興奮,心裡想:「他應該是要學中文吧?」甚至還可能和朋友分享遇到可愛外國人的喜悅。但如果對象換成了外籍勞工,即使他只是問個路,也會覺得這個「阿勞仔」味道很難聞,多說幾句話甚至還覺得對方在搭訕自己,感到很不舒服。出去旅遊如果遇到歐美人,心裡會不自覺地感到幸運,甚至還有想跟他一起拍照留念的念頭。但如果換成遇到操著大陸口音的中國團,看到他們在景點前拍照紀念,心裡還會帶有嘲諷意味的罵聲「陸客」。在臺灣人的偏見之下,就連微笑都有不同國籍之分。

 

日本韓國 是敵是友

同樣身為黃皮膚的亞洲人,日本和韓國人的臉孔對臺灣人來說較不陌生,但對他們的感覺卻十分矛盾。日本在歷史中和臺灣有許多糾葛,雖然帶來了現代化的發展,但伴隨而至的卻是剝削、戰爭的傷痕,即使到現在,臺灣人仍無法當作沒發生過一樣的淡然視之。但日本在戰敗後隨即振作,靠著他們堅毅積極的民族精神,使衰敗的經濟迅速發展起來,成為國際間不可小覷的勢力。另外,他們的娛樂產業深深影響臺灣,包括動漫、戲劇、電影、音樂等在臺灣的發展都已有他們的定位。臺灣也進口了許多日本產品,像是食品、化妝品和電器等,價格偏高,卻有高品質的保證。

從文化方面來說,他們的迅速崛起與嚴謹態度,都令人佩服,而從貿易來看,臺灣似乎進口日本產品居多,關係不對等,但在三一一大海嘯之後,兩國的關係又有了轉變。在日本人遭受重大天災,面臨親友失散、無家可歸的劫難時,臺灣人伸出了援手,除了金錢的捐款之外,日本人也感受到心靈上的安慰。即使事隔兩年,他們仍忘不了當初臺灣對他們的支持與援助。許多日本藝人來臺都會特別表達對臺灣的感謝。這也使得臺灣人有種幫助他人的優越感,覺得兩國之間沒有誰高誰低的差別,而當他們釋出善意,也不好攤開從前的歷史傷痛去指責他們。

至於對韓國人的態度,更是錯綜複雜。在科技方面,韓國和臺灣互為競爭對手,自然常常會秉持著「愛用國貨」、「台灣尚好」的心態去抵制韓國產品。而在舉辦國際運動賽事時,這種國族意識又更加明顯,尤其韓國在比賽時常常會有作弊的舉動,使臺灣人更加不齒,不但在比賽現場高舉著「打倒韓國狗」等不雅標語,還會在社群網站、部落格上發表一些激進的文章,甚至發起拒用韓貨的活動,但卻在知名韓國團體發行新專輯之後,這些事又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韓國團體在臺灣流行音樂界掀起一大熱潮,每次來臺開演唱會,儘管票價昂貴,仍然馬上被一掃而空,明星到機場時,還會有瘋狂的粉絲排隊接機。MV中的舞蹈也時常成為表演的素材,除此之外,韓國藝人的穿搭也成為時下年輕人模仿的對象。韓國和臺灣的關係,有時候像是有著深仇大恨的敵人,有時候卻又是讓人臉紅心跳的偶像明星。

臺灣人對韓國人的態度十分矛盾,既反對又崇拜。(圖片來源/莊媛婷製)
 

打破媒體框架 發現內在美

看到歷史上許多種族歧視、迫害的發生,都會讓人於心不忍。世界上不管是什麼膚色的人都是平等的,這個道理其實人人都懂,但是真的發生在自己周遭的時候,卻很容易將它拋諸腦後。除了各國不同的文化以及經濟地位之外,傳播媒體也是塑造國人刻板印象的原因之一。好萊塢的電影不斷傳輸西方國家的強勢文化,讓觀眾更加崇拜電影裡的世界。日劇、韓劇的播出也讓觀眾從日本、韓國人的觀點去了解該國文化,使得他們對臺灣來說更加親切。新聞媒體時常播報陸客來臺觀光,卻破壞臺灣的自然生態、大陸又出現了哪些黑心商品,或者外籍勞工逃走的事件頻傳,都讓臺灣人對兩者的觀感越來越差。雖然臺灣人會產生這些刻板印象不是沒有原因的,但應該要知道不是所有的歐美人、日韓人、中國人及外籍勞工都是自己心裡所想的那樣,有時候一個鄙夷的眼神或是脫口而出的歧視字眼都會對別人造成傷害。在多元文化發展的現代,應該要抱持包容的態度對待每一個人,而不該受到媒體主流文化的影響就盲目追求或是崇拜。客觀、尊重的看待不同國籍的人,就會發現每個人發自內心的微笑都很

臺灣對不同國家的人有階級之分,但應該要給予包容尊重。
(圖片來源/莊媛婷製)

 

 

記者 莊媛婷
大家好,我是莊媛婷。有點懶,喜歡自由。興趣是看書、看電視、看電影還有玩candy crush,所以造就了臉上那副鏡片很厚的眼鏡。而至於個性想法,全都在文字裡了,就慢慢欣賞吧。
記者 莊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