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期

Autotune 音樂與科技的交織

Autotune對音樂界來說,已是不可或缺的技術。不僅對於唱片的錄製有著革命性的改變,更有歌手利用Autotune作為一種創作風格。除此之外,也有許多人利用這項技術,以音樂來呈現獨特又有趣的現代藝術。

Autotune 音樂與科技的交織

記者 張萬邦 文  2013/11/03

二〇〇〇年二月二十三日,第四十二屆葛萊美的頒獎典禮上,美國歌手雪兒以其在美國告示牌第一名的歌曲《Believe》獲得該屆最佳舞曲的殊榮;然而,包括Michael Gallucci在內的許多音樂評論家似乎並不認同此項結果。原因就在於,這首歌大量的使用了Autotune技術。

Autotune在詞典並沒有明確的定義,而在音樂界則被稱之為自動調音。


雪兒使用自動調音的歌曲《Believe》,評價十分兩極。(影片來源/YouTube)
 

錄音的秘密 歌聲立可白

「自動調音」是由聲音調節器Auto-tune,直接翻譯而來。這套系統由Andy Hildebrand所開發,其功能在於能調節樂器或人體所發出的聲音,將過高或過低的音頻做出適當的調整及變形,使音樂聽起來更為和諧,這整個過程稱為自動調音。至此,最初用於測量地質所運用的概念,改變整個音樂界的技術於焉誕生。

自動調音的出現,使錄音室的功能更加趨於完臻,最大的原因在於,自動調音能夠將聲音所播送出來的聲音做出適度的調整,讓錄製的專輯和歌曲聽起來更為純淨。人的聲音裡面中都存在著細微的雜質,再加上歌唱的過程中一定會有些許音準上的問題。藉由自動調音的處理過程,錄音師能夠將這些錄音中所出現的小瑕疵做適當的修飾。美國時代雜誌曾訪問許多錄音工作者,他們都坦承,在錄製唱片的時候,多少都會運用自動調音的技術。這也間接說明了自動調音對於音樂製作的重要性。
 

告示牌新寵兒 節奏感十足

Autotune的效果不單單只被侷限在錄製專輯而已,自從自動調音問世後,許多歌手更利用這項技術成為他們的創作風格。當人聲經過自動調音後,依其調整的大小,會形成一種似人非人的獨特音色;再者,因為聲音的頻率被拉扁,歌聲會有連綿迴盪的風味。在雪兒開啟Autotune的創作先河後,許多當紅歌手,如美國饒舌歌手T-Pain、加拿大歌手小賈斯汀都曾將這種獨特的風格融入到自己的音樂創作中,開闢出另一種音樂風格。其中小賈斯汀更在自己的音樂之中以Autotune的方式,將自己原來的歌聲製造成數種頻率的聲調,以疊加的方式將這些不同的聲部融入音樂之中,再混入適量的電音,製造出聲音悠遠又富有節奏感的歌曲。如此特殊又不失韻味的音樂風格已廣受大眾所接受,並漸漸成為R&B的主流。


知名歌手小賈斯汀,常會在音樂的後製混入自動調音技術。
〈圖片來源/
WacowLa

也就是在Autotune當道的環境下,許多曾默默無名的歌手,都因為利用自動調音技術而一夕爆紅。
 

藝術與實力 一線之隔

對於許多歌手來說,自動調音的確成為他們的演出以及錄製專輯的利器,甚至成為另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近期以來,也漸漸被許多歌手所濫用。美國一名女孩Rebecca Black,靠著一支MV在短短幾個月內瞬間成為網路紅人;然而,她在網路「大紅大紫」的原因,並不是因為歌曲本身動聽,而是因為該支MV裡運用了大量的自動調音。這首MV在YouTube近六千萬次的點閱率,與下方網友們的批評聲浪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除了對Autotune的不滿外,其歌詞的空洞也成為攻擊的目標。不只是這名女孩,甚至天后級的歌手如瑪丹娜、小甜甜布蘭妮都曾遭指控大量使用自動調音,因此自動調音常會和「不會唱歌」、「沒有歌唱實力」畫上等號。這種情況不禁令人懷疑:歌唱實力不足的人是不是也能因為這項技術而成為歌手呢?


繼Rebbeca Black後,登入告示牌的洗腦歌曲Chinese Food。
(影片來源/YouTube)

現今,許多歌手的聲音在MV裡非常動聽,在演唱會現場的表現卻甚是平庸。除了音響設備上的缺失外,很有可能是因為這些歌手們利用大量使用自動調音技術,掩飾自己歌唱技巧的不足。歌手的聲音經過包裝後推出專輯,一夕之間爆紅,卻無法持久,這樣的經營方式也讓大眾對於歌唱,留有人造加工的負面印象。因此有許多歌手如碧昂絲的饒舌歌手老公Jay-Z、Christine Aguilera等,都非常反對在自己的歌曲中加入自動調音的技術。自動調音若使用過量,會使歌曲的呈現非常不自然,彷彿是將聲音以機器人為媒介播送。 
 

抒發情感 惡搞音樂的新血

除了歌手的MV製作外,自動調音也成為許多美國年輕人抒發自我、惡搞KUSO的一項新工具,甚至可以說是以音樂呈現的藝術形式,這樣的源起可以歸功於The Gregory Brothers所創作的Bed Intruder Song。當時曾發生了一起強暴未遂的案件,新聞中的一名黑人男子在接受訪問時,以誇張的口吻描述他如何阻止強暴犯侵犯他妹妹。整則新聞報導被音樂團體The Gregory Brothers運用自動調音的技術,製作成節奏感強烈、琅琅上口的的洗腦歌曲,而這首歌不僅在Youtube獲得破億的網友點閱率,也榮登美國告示牌的暢銷歌曲行列。許多人在這次事件後,包括The Gregory Brothers在內,常常會將新聞報導或是演藝名人的對話,甚至是流行歌曲,加入自動調音,製作出幽默又有趣的的音樂單曲。值得一提的是,許多美國的學生喜歡用攝影機錄下自己心裡的話後,以自動調音的方式製成歌曲,並上傳至網路平台和大家分享,所以網路上這種類行的影片隨處可見。這種方式不僅成為美國學童逃避霸凌、感情問題、衝突的象牙塔,更成為他們情緒的抒發方式,也慢慢演變成為美國青少年文化的一種特有現象。


The Gregory Brothers的作品《Backin Up Song》,惡搞新聞採訪片段。
(影片來源/YouTube)

自動調音是一項人造的技術,它為音樂製作人和歌手帶來無限的創作可能性,不僅成為現代MV呈現的一種風格,更成為一種現代年輕人能夠惡搞,抒發壓力以即展現自我的現代藝術;相對的,這項技術也成為現代歌手過於泛濫、良莠不齊,影響演藝界形象的罪魁禍首。不論如何,自動調音確實為音樂界投下了一顆前所未有的震撼彈。如果這項技術能被善加運用,相信在日後,聽眾都能因為這項技術,收聽更純淨更多元的流行音樂,又或者,好笑又動感的惡搞新藝術。

記者 張萬邦
我是畢業於桃園高中的張萬邦,從小名字就經常被人說很難發音,但卻也沒有什麼綽號,直到買了HTC NEW ONE後,才開始有了ONE邦的暱稱。  目前身為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的學生,非常喜愛追求刺激,喜歡冒險嘗試各種不同的新奇事物,也因此造就了天馬行空,不愛受拘束的思考模式。  
記者 張萬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