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期

鬧雙胞 烏龍青春

對稱令人著迷,但不對稱才應是我們正常的期待。《寶米恰恰》道出雙胞胎姊妹的青春糾結。

鬧雙胞 烏龍青春

記者 聶薇庭 文  2013/11/24

老闆問:「這個是你女朋友喔?」
男孩答:「不是這一個啦!」引自劇情長片《寶米恰恰》對白。

相同的臉孔、相似的微笑角度、神似的眼神以及雷同的說話頻率,兩百五十分之一的機率,同卵雙胞胎的誕生驚喜了父母的期待,而彼此共享一半的細胞、一半的生活,在青春樂章和愛情酸甜地萌芽之下,兩個相依為命的個體,卻開始起了不對稱的化學作用。


明明是獨一無二,寶妮與米妮總被看作是一對。(照片來源/msn娛樂電影
 

對切的細胞 獨立的靈魂

獲得第十四屆台北電影節最佳劇情長片獎的《寶米恰恰》,導演楊貽茜以自身經驗,刻劃出與雙胞胎妹妹逗趣迷離的青春故事,透過探索內心自我,在十七歲的轉折年齡下,克服「相同」和「比較」,走出雙胞胎的單生活

《寶米恰恰》道出雙生光環下,人們比較他們的身高、成績、能力,甚至認為他們是「一對的」。透過姐姐寶妮與妹妹米妮的自我認同情境,由新生代演員黃姵嘉、姜康哲、歐陽倫詮釋青澀的高中戀愛關係,劇情貼近學園生活,包含三角戀愛、青少年間的口角紛爭、孩子與家庭在青春期的隔閡、課業成績上的比較,以姊妹倆分別選擇「學業」和「體育」為伏筆,加上心儀對象的烏龍告白,兩姊妹想要做自己的渴望呼之欲出。


劇中交雜著青澀的愛戀關係,以及同儕之間的紛爭。(照片來源/msn娛樂電影
 

獨挑大樑 姊姊妹妹攏宗來

《寶米恰恰》為呈現內心糾結感,選擇一人分飾兩角的方法,堪稱演員「魔王級」的考驗,不少出現雙胞胎角色的電影,導演常選擇「正貨」演出,例如英國奇幻電影《哈利波特》中的衛斯理兄弟、以及《天生一對鬧翻天》的足球姊妹皆尋找同卵雙胞胎來擔綱角色。

而當中飾演雙胞胎姊妹的黃姵嘉,中規中矩地詮釋兩個角色。飾演妹妹時天真又徬徨的接受告白對象的邀請,轉換為姊姊則躊躇心儀對象是否中意的是妹妹,儘管為同一人飾演,卻不容易隨著場景的轉換而誤會角色,黃姵嘉在眼神上的著墨,也使她入圍第四十九屆金馬獎新演員獎。

同樣為一人詮釋雙胞胎的經典例子,美國迪士尼作品《天生一對》中,童星演員琳賽蘿涵飾演因父母離異而分隔兩地的小姊妹,劇情上較少著墨雙胞胎的矛盾情境,反以童趣的故事情節刻劃溫馨家庭故事,琳賽蘿涵在角色差異的表現上略顯不足,容易出現「姊妹傻傻分不清」的狀況,但若以年僅十一歲的標準看來,已經是相當出色的演技。


《天生一對》用詼諧手法表現雙胞胎姊妹撮合離異父母的故事,
同為一人飾兩角的雙胞胎電影。(照片來源/
TheUlifestyle)

 

假雙胞 實境上演

如何讓演員在劇中和「自己」對話,一人飾演兩角的故事安排,最高的挑戰莫過於攝影師與演員的配合,以及後製動畫處理,使用大量角色重疊畫面是《寶米恰恰》執行上的挑戰,但是對擁有深厚舞蹈基礎的黃姵嘉,在走位的穩定和協調度上可維持一定的水準。

劇中同為籃球校隊的姊妹倆,是場上的最佳拍檔,在高速移動的情境下,相互傳球的鏡頭出現頻繁之外,姊妹對話的劇情比例也高達四分之三,儘管拍攝中只需固定攝影機位置和演員走位時間點便可進行後製,但前後約二十分鐘的移動畫面,便大大增加實踐困難度,《寶米恰恰》除了姊妹眼神角度有時錯誤之外,從光線的配置和運鏡穩定,依舊看出下過相當大的功夫。

反觀《天生一對》和同為雙胞胎故事的電視劇《愛殺17》,巧妙避開許多姊妹同台的故事情節,善於製造「不在場證明」。甚至,《天生一對》在雙胞胎同台場景的安排中,不時可以看見姊妹「臉色大不同」的光影破綻,但躊躇片段中姊妹前後走動,搭配上攝影機移動鏡頭的手法,又替整體增加不少分數;同樣鬧雙胞的《愛殺17》,礙於電視劇小本製作又要多集生產,在姊妹倆同時出現時常會有明顯的合成和光影的不和諧感,但劇情的懸疑架構卻也巧妙搭配畫面的缺陷美。


經常使用重疊畫面,片場中也需以節拍器測量走位。(照片來源/msn娛樂電影
 

方框下的小暗號

畢卡索:「美術是揭示真理的謊言。」除了攝影及剪接上的功夫之外,每一部作品都需要藉著劇情以外的事物,增加它的深度、含意,電影中的美術包含了場景設計,也概括道具擺設的寓意

身兼編劇及導演的楊貽茜在《寶米恰恰》中反映自己身為雙胞胎的困擾,劇情需要演員精湛的內心戲以詮釋雙胞胎的單向情緒,可惜在場景美術上沒有特別出色的設計,為配合高雄政府的獎勵制度,常出現許多置入性的產品和場景,若能在雙胞胎的寢室設計中,營造兩姊妹個性中微小的差異,抑或加以些微的歷史元素,整體故事將會更有韻味,而上述元素正是當今國片市場相當缺乏的因子。

與高成本製作的歐美國家電影相比,其特色在於善用歷史資源的背景,加強電影的深度,《天生一對》是美國相當著名的小說Das doppelte Lottchen改編,至今已有五種改編版的故事,而電影配樂使用經典歌曲〈Let's Get Together〉,除了延續多次的插曲應用之外,片頭出現的輪船「伊莉莎白女王號」其象徵「必要」、「永恆」的涵義,暗喻家庭關係的緊密性也加深電影層次。


片中許多置入性行銷的畫面國片市場小額生存常面臨的兩難。
(照片來源/
msn娛樂電影

 

不對稱的完美比例

「對稱令人著迷,但不對稱才應是我們正常的期待。」摘自諾貝爾物理獎得主理查.費曼。

雙胞胎看似光鮮亮麗,是大眾加倍注目的對象,基於這樣的故事情節,《寶米恰恰》以相當幽默詼諧的方式道出沉重的話題,也揭露人們不願面對真實自我。雙胞胎如同一面鏡子,到青春期時,孩子開始有秘密、開始不分享自己的生活,連最親愛的同卵雙胞胎也互不坦承,希望藉由改變和成長,跳脫雙胞胎「應該要一樣」的社會價值觀。

劇情也道出了青少年間的魔彈效應的同儕影響力和自我認同的問題,除了表面提及的雙胞胎困擾之外,也呼應社會大眾盲目跟從的群眾效應,也透過劇情角色陳述許多社會架構下的多樣生態:婦產科的刻板印象、流氓的社會地位、體育資優生的社會觀感、好學生的定義,大螢幕中的小人物,以「不對稱」的形式,符合人們所謂「正常」的期待。

記者 聶薇庭
我是聶薇庭,乍看之下頗有氣質,但不用多久就可以發現我的神經質    
記者 聶薇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