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誘惑 戀上高跟鞋
百年誘惑 戀上高跟鞋
文/ 薛怡凡 2007/12/02
![]() |
圖片來源:伊人風采 |
高跟鞋有種讓女人無法抵擋的魅力,甘願冒著腰酸腿疼外加各種受傷和疾病的風險穿上它們。但是女人穿上高跟鞋到底為的是什麼?取悅自己抑或取悅他人?還是這是一項當代無法突破的迷思?
我就是要那雙
1991年西班牙導演培卓阿莫多瓦,拍了一部探討女人為什麼穿高跟鞋的紀錄片。他從各個角度,包括高跟鞋的結構、製作過程、穿者與觀賞者的心理動機等等,深入剖析高跟鞋所象徵的意義,並且質疑女性穿高跟鞋究竟是為了滿足傳統的男性凝視,抑或是當代女性自我意識的表現?
小說《我要那雙鞋》作者Paola Jacobbi,更在書中道出女性對鞋子的迷戀:「鞋子有種魔力:它讓你瞬間變得美麗或性感,優雅或活力十足,卻又不像珠寶服飾那麼昂貴,是女人的閨中密友。」;以及女性對鞋子深切的情感:「鞋子訴說我們生命中不同時期、甚至是一天當中不同時候的心情和渴望。鞋子道盡女人的一切。」
愛穿高跟鞋 男性也瘋狂
那麼,讓廣大女性迷戀的高跟鞋究竟是從何而來的呢?少有人知道,首先穿起高跟鞋的不是女人,而是男人。在歐洲,高跟鞋最早起源於義大利,主要用於騎士騎馬時所穿的靴子,因為將腳後跟提高可以有效的解決腳在馬鐙裡不斷向前滑動的問題,因此大約在1500年出現了專為男性設計,約1-1/2吋高的「騎士靴跟」。而在跟鞋開始流行後,款式簡單的騎士靴跟開始演變成造型豐富的高跟鞋,男人穿高跟鞋開始從法國蔓延開來,且鞋跟變得愈來愈高、愈來愈細,最後淪為貴族專用「宮廷專屬」的鞋款。
致命吸引力 女性更加著迷
既然男人是穿起高跟鞋的始祖,那為何放眼望去現代在任何國家穿高跟鞋的則是以女性為主呢?17世紀男性服飾的走向為「陰性柔美」,而那時高跟鞋同時間正在蓬勃發展、大為流行,但是一旦男性不再崇尚路易十四時代的裝扮,如撲粉、穿著絲質禮服、緞帶裝飾,以及踏上三至四吋的高跟鞋時,很自然卻弔詭的,這些風潮從男性轉到了女性身上。到了19世紀,女性鞋款仍以靴子等有跟鞋類為主,但是高跟鞋似乎已退出男鞋的領域,不再廣受男性的喜愛,反而逐漸成為女性的專屬鞋款。
研究顯示的結果,其實有跡可循,越來越多的高跟鞋愛好者因為長期穿著高跟鞋或穿著不適當,讓身體受了嚴重的傷害,有些人一輩子都無法復原。從前,或許沒有人能告訴我們美美的高跟鞋有可能會變成女性的慢性殺手,但是現在,一項項的醫學研究報告就放在我們眼前,女性已經不能再繼續安慰自己,穿習慣了就會沒事的歪理。
高跟鞋迷思 幻想大過於現實
女性穿高跟鞋真的是為了取悅男性的眼睛嗎?很多時候其實並不然,高跟鞋帶給女性一種男人無法駕馭的自信,因為男人在幾世紀前就自我選擇喪失這樣的能力。但是美麗與自信卻無法抵禦穿著高跟鞋所造成貨真價實的身體傷害,因此,聰明的現代女性該是學會取得平衡的時候了,幾世紀以來,許多女性因穿著高跟鞋失去健康而不自知,現在我們既然知道真相,何不選擇讓自己的雙腳休息一下,才能繼續走更長遠的路呢?
我相信高跟鞋的流行必將延續下去,女性對高跟鞋的迷戀也不會因此而減緩,但是女性的自我觀念可以變得更健康,穿高跟鞋或許是必要之惡,但是我們不需勉強自己塞進自我囿限的框架中:只有穿上高跟鞋才能展現魅力;一定要穿上高跟鞋我才有自信等等。女性無法突破的其實不是社會的價值觀或男性的凝視,其實是女性自己本身加諸於高跟鞋,過多的期待以及幻想。
![]() |
記者 薛怡凡
我現在是交大傳播科技系三年級的學生, 未來的夢想是做國際時尚雜誌總編輯。 我的文筆不是很好的那種,寫作也不喜歡循規蹈矩,亂來應該是我天生的專 長,而且我熱愛幻想與作夢! 我一直深信只要有心,世界上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只要願意去實行,總有一天能夠達成。 時尚、流行文化、青少年與弱勢族群,都是我所關心的議題。 能讓我身體力行的一句話是:Fashion has to be integrated into life! e-mail: elainehyf@hotmai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