佃農之子的蛻變
佃農之子的蛻變
記者 江欣薇 文 2013/12/08
入冬的早晨,運動防風外套下一身輕便的潘健成以輕快活力的步伐出現在約定地點。「你吃過早餐了嗎?」隨即而來的問候語夾帶著濃濃的馬來西亞口音,讓人感到分外親切熟悉。
眼前這位戴眼鏡、娃娃臉,笑起來有著淺淺酒窩的大男生,讓人很難聯想到他已經是一家企業的董事長。二〇〇一年,以潘健成為首的五位僑生成立群聯電子公司並且研發出全世界第一顆USB隨身碟控制晶片,隨後更在創業的八年內寫下臺灣最年輕股王的紀錄。他,是來自馬來西亞的僑生,有著「馬來西亞僑生在台之光」稱譽的潘健成董事長。
馬來西亞僑生的群聯電子董事長潘健成。(照片來源/KITA WE 我們)
前往台灣升學 成轉捩點
潘健成來自世代務農的家庭,從小家境非常的清苦,有時甚至連開飯都成問題。八歲的他便開始跟隨父親到田裡幫忙,自小養成凡事親力親為、吃得起苦的堅強性格。「父親辛苦地工作,但最後賺的錢也不多,我們只好一直跟別人借錢,過著看人臉色的生活。」這樣的經歷在當時對潘健成年幼的心靈留下了悲傷的回憶,但也因為曾經窮困過,所以知道其中的滋味,在往後的日子裡他盡量不讓自己走上一樣的路。潘健成深知唯有努力唸書取得高學歷才得以讓自己翻身並且擺脫窮困,於是一步一腳印地實踐著自己的夢想。
教育是使人脫離貧困的唯一途徑,這句真理在世界上無數次地被人們實踐過。父親曾經告訴潘健成:「人不會窮一輩子的,努力做,自然就會有。」十九歲那一年,潘健成幾經考量以後帶著身上僅有的十二萬台幣,隻身從馬來西亞來到台灣唸書,而這也成為他人生的轉捩點。 大學時期就讀交通大學控制系的潘健成身兼多職並靠著書卷獎獎學金,自己賺取學費和生活費減輕家裡的負擔。他的大學生活可說是比多數的學生辛苦得多,當絕大部分的同學正過著多姿多彩大學生活的同時,潘健成每當課後、打工結束後都回到宿舍繼續埋頭苦讀。或許是由於從小經歷過困苦環境,鍛鍊出潘健成堅韌的性格,以至於他能更積極向上地面對外界環境的挑戰。一九九七年,潘健成以第一名榮譽自交大控制工程學系畢業進而升上研究所繼續專研。
「我喜歡打籃球但目前由於膝蓋的問題不能打了,但還是持續有在健身。」知道當機會來到面前的時候,自己必須比別人更努力地抓緊機會,潘健成來到台灣唸書以後更一心一意地只想著專心唸書,沒有參與其他的娛樂項目除了運動打籃球。但是,籃球場上的他也曾因為買不起球鞋只好赤著腳打球,更造成腳底的肌腱炎,至今仍會隱隱作痛。潘健成的大學生活或許沒那麼精彩,但他比起任何人都來得更認真、辛苦且努力。因此當畢業季來臨,同齡的朋友們正值迷茫時期,他卻堅定信念,憑著雙手親自打下自己的晶片王國。
潘健成接受采訪時,仔細思考著如何回答問題。(照片來源/黃靖宇攝)
持續與謙卑 成功不二法門
研究所畢業後,二十六歲的潘健成和另外四名朋友一同創業成立公司,這一次由五個年輕人寫下了電子產業界的輝煌歷史。然而即使事業如此有聲有色,潘健成依舊認為唯有努力到最後一刻,才能得知是否真正的成功。「成功是一種過程。想像一下,這個當下你把事情都做好,所以你覺得很成功,可是明天你可能就開始渾渾噩噩,變得不再認真,這就算是失敗了!」對他而言,事業就像是一場馬拉松,非得到最後才知道誰是贏家,誰才稱得上是成功。
「現在很多年輕人一旦有成就之後就開始覺得自己很厲害,會買名牌、出入有司機接送等等。」潘健成屢次強調價值觀的不同造成人們看事情的面貌往往有很大的落差。他和另外的四名創業夥伴現在依然過著很簡單樸實的生活,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就只是運氣比較好的一般人。除了潘健成以外的四子幾乎鮮少出現在媒體大眾前,而為了替朋友兼夥伴著想,他也不願在眾人面前談論他們,以給予彼此間適當的生活空間。
作為公司唯一的發言人,潘健成坦言一開始會出現在媒體前,其實是為了捍衛自家公司的名譽而不得不這麼做。二〇〇二年,公司面對舊東家慧榮科技的控告而岌岌可危,在這情形下若保持沉默就代表默認,因此他站出來替公司發言並且大量透過媒體管道尋求援助,他堅信如果無罪自然不會讓對方控告成立。這件事情持續了好長一段日子,因此潘健成就漸漸地成了凡需要發言或接受採訪時的公司唯一人選。
潘健成在接受採訪時,不時接到來電處理公事。
(照片來源/黃靖宇攝)
以人為本 飲水思源
「永遠以員工為公司的優先考量因素」自稱個性很衝、嫉惡如仇、愛恨分明、有恩報恩的潘健成說道:「我把員工當成家人來看待,但我也並非是個慈善家。只要是用心、認真工作的員工,若遇上了需要幫助的地方,我一定會好好地幫助他們。但如果是為了混日子而過的人,我也會毫不猶豫地直接開除他們。」潘健成作為一個領導人的角色,他其實是以同理心來看待公司的員工,他知道若在經濟壓抑的情況下很難會有好的工作表現,雖然如此他也會以責任心的強弱來審視員工標準,只要在標準之上,當員工在生活上面對任何困難,潘健成都會不遺餘力地給予最大的幫忙。
創業的一路上遇見了許多貴人,深受交大『飲水思源』的精神傳承,潘健成時時刻刻都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他更直言,自己的僑生身份讓他在無論是求學或創業時期,都得到許多善良人士的幫助。「當你快餓死時,有人給你兩顆饅頭,你因此活了下來。幾年後你有錢了,這時你說要還那人一樣的兩顆饅頭,外加一顆饅頭當利息,這樣還掉別人的恩情,像話嗎?要不是那時候那人願意幫助你,你現在就不可能活著!」因此他認為的報恩方式是,在那人需要幫助的地方上不論自己曾經受惠的是多少,都盡自己目前最大的能力去幫忙,這便是潘健成著名的「饅頭理論」。
以潘健成為首的五人創業團隊僅有的唯一一張合照。(照片來源/sinchew)
饅頭理論 不忘做人根本
說完「饅頭理論」的故事以後,潘健成感嘆社會上往往還是會有以『外加一顆饅頭當利息』這樣方式來報恩的人。這位年紀不到四十歲的董事長雖然被外界加諸了許多封號光環,但並未讓他失去自我,反而更讓他淡泊於名利之中。「事業能賺錢固然算是成功,但是生意手法若是偷拐騙 逼,這就無法令人苟同了!」不貪戀、不醉心於名利之中,懂得做人的道理,最後自然是朝向成功道路邁進。
![]() |
記者 江欣薇
嗨~我是欣薇,淡淡馬來西亞口音的僑生 喜歡大笑\喜歡寫東西\愛自由\個性獨立 是個喜歡很多事物、接受度還算寬廣的一個人 希望大家都可以用力生活 用心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