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期

淡水男孩的青年怒吼

余浩瑋曾經迷途,但因劇團的力量而覺悟,在經營劇團和樂團的同時也積極投身社會運動,影響許多青年。

淡水男孩的青年怒吼

記者 陳祥豪 報導  2013/12/08

淡水男孩成軍於二○一○年,是一個前身是舞團的樂團
「當初為了要參加淡水藝術節嘛,主辦單位就叫我們劇團「青藝盟」出一個表演,我們就想說挑一首很俗的歌去跳,當表演。」余浩瑋笑道。「後來劇團到東部玩的時候,我們一行人彈吉他玩玩唱唱,突然就想說要不要組團,然後淡水男孩就誕生了。」


〈淡水男孩〉在平鎮大瓦屋音樂會的表演。(圖片來源/淡水男孩粉絲團
 

浪子回頭 獻身劇團

擔任歌手的同時,余浩瑋也是知名青年表演藝術團的團長。

他過去是一個令老師和家長頭痛的學生,國中時期行為偏差,甚至做出放火燒教室等駭人的舉 動。上了高中之後仍不減頑劣的氣焰,因此華岡藝校沒念完就被退學了。幸好那時候到老師的劇團幫忙,也因為「花樣」(花樣年華全國青少年戲劇節)是由老師的劇團所主辦,他才有機會開始接觸到這些想演戲的青少年,體驗一群人想努力做一件事的熱血情懷。

老師的劇團後來因某些因素必須解散,由劇團所主辦的「花樣」也要一起結束辦理。當時余浩瑋跟老師說:「我自己辦一個劇團,然後把「花樣」給保留下來。」。於是就有了現在的「青藝 盟」(青少年表演藝術聯盟)。

為了保留免費的青少年劇場培訓班,余浩瑋開始四處借錢來籌辦「花樣」。起初由親朋好友幫忙支助,後來因為不好意思開口再加上銀行貸款的利率很高,所以只能仰賴捐款。幸好「花樣」辦理非常成功,吸引一些基金會和團體贊助支持。

余浩瑋希望青少年關心的議題要走出課堂、走出課本,因此他邀請各領域的講師來舉辦演講,如農村武裝青年的阿達等。除此之外,每年都會以不同的社會事件作為成果發表的主題,讓學生直第一線去接觸社會運動、或是訪問社會事件等,讓學生們能夠在舞台上演出最真實一面的情感。


余浩瑋(右)率領「青藝盟」的學生們走上街抗議教育制度。(圖片來源/青藝盟粉絲團

在反多元成家遊行中,余浩瑋透過和幾位高中生的交談發現台灣的教育出了問題。那些高中生參加遊行只是為了得到勞福點數,希望在未來大學升學考試中能加點分數,並不知道自己前來參加遊行的意義。余浩瑋感嘆道:「所以我才希望學生親上火線,不要成為抗議活動的走路工,重要的是知道為什麼反,不要讓利益交換的觀念從小根深柢固。」。

雖然這樣的堅持讓他經歷一段苦日子,但也讓他在二○一○年獲得青輔會青舵獎的肯定。對余浩瑋來說看到畢業的學生們能夠持續關心社會議題,甚至在各社會運動的場合遇到「花樣」的學 生,這樣的成果比起青舵獎的肯定更讓他感到欣慰。

余浩瑋提到在求學過程中曾經走偏,但現在能有這樣的成就非常幸運,俗話說:吃果子要拜樹 頭,希望藉由演出舞台劇的熱情拉回走偏的青少年們,如同當初浪子回頭的自己一樣。
 

落葉歸根 飲水思源

在二○○六年創辦青藝盟後,余浩瑋也把劇團總部遷到自己的故鄉:淡水。

「當我回到這條街上的時候,我覺得這裡充滿著故事,像是隔壁幾間那牆上的彈孔是清朝時留下來的。淡水房子面窄狹長也是為了躲避海盜而設計的,是這樣一個充滿故事的地方。」余浩瑋懷念地說著。但剛踏回熟悉的土地,他就發現有些不太對勁,在眾多開發案動工下的淡水變得陌生了。

政府便看準淡水的商機,在附近開闢淡水新市鎮、解決聯外道路堵塞的淡北快速道路,以及淡水老街的拓寬工程。但是這些工程不但沒有發揮實質用處,反倒淪為有心人士炒作的搖錢樹。有些工程甚至影響鄰近的溼地紅樹林環境,雖在二○一三年九月六日才撤回環評通過的結果,新北市政府仍不宣布停工,許多環保團體仍持續抗爭中。


捍衛淡水重建老街風貌,民眾也用行動表達關心。(圖片來源/陳祥豪攝)

當淡水人民站出來保留他們的文化和環境時,余浩瑋也義不容辭地投入,不只帶劇團的人參加活動,也透過創作歌曲來出一份力,就是這樣憤慨的氣氛下造就了淡水男孩。

余浩瑋憤慨地說:「我們不會覺得現在的鋼筋水泥好美,反而覺得這樣人造的東西無法帶來感 動。」。他希望在這樣汲汲營營的生活裡面能保留一些人情,並非反對更新,只是期望能夠用對當地最友善的方式來行動。

他也提到歷史一旦改建之後甚麼都不會留下,不希望真正失去後才想要珍惜,而是現在要懂得飲水思源,讓今後住在淡水這條街上的人都知道當初移民來這裡的故事。
 

唱出怨懟 為民喊聲

淡水男孩成立以來一直都在公益獻唱,在不同的環保晚會還有社會運動抗議場合都有他們的身 影,除了向大家訴說淡水發生的事情外,同時也關心在島上發生的大小事,他們也在環島巡迴演出時帶著哈凱部落的專輯兜售,希望能為台灣盡點心力。


〈淡水男孩〉在廢核行腳嘉義段的晚會表演。(影片來源/Youtube

淡水男孩的歌曲題材都以來自底層的聲音為出發點,向政府發出「正義的怒吼」,而且善用諷刺和搞笑的方式逗得觀眾合不攏嘴。余浩瑋笑說,一開始只是玩票性質的,沒想到越搞越認真,甚至也有在想把劇團當成副業來經營了。

雖然自成立以來除了幾位固定班底外,團員都來來去去。而現在的成員有主唱兼吉他手余浩瑋、吉他手陳彥竹、吉他手鄭勝竹、鼓手薛捷鴻和薩克斯風手游翔為。淡水男孩名字的起源是因為最一開始的成員都是淡水人,現在的成員雖然不盡是來自淡水,但都同樣懷著一顆關懷土地還有社會的心。


夜晚時分,他們便在劇團辦公室裡開始練團。(圖片來源/陳祥豪攝)

余浩瑋說:「我覺得劇團和唱歌都是要傳遞一個訊息:人不要沉迷在歌舞昇平當中,而是藉由這樣的表演能夠帶給人思考,希望大家一起來思考說甚麼是對世界友善的事情,然後再去實踐。」他也強調藝術的責任是在於分享意義並引起大家的關心,如果藝術是孤芳自賞的,就會失去它的意義和能量。

記者 陳祥豪
民國八十二年生於港都高雄, 從小喜繪畫,曾學習美術, 熱愛文字和閱讀,認為文字是強大並無可取代的, 就讀傳播與科技系後尤其體認媒體的強大力量。 興趣廣泛;喜歡攝影和觀賞各類影像、聆聽各類型音樂,癡情棒球。 喜歡藝文展演活動,關心社會是因為覺得憑甚麼人可以欺負別人。 喜歡汲取生活中的片段和不停思考和與自己辯證。 暑假去過一趟美國,三個月,至此才知道旅行之於人生的重要性。
記者 陳祥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