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動人的好聲音—胡德夫
澎湃動人的好聲音—胡德夫
文/ 楊宇軒 2007/12/09
|
▲胡德夫於電影環島單車日記演唱太平洋的風。(楊宇軒/翻攝) |
沈寂已久的歌手胡德夫這幾年在歌壇又重新活躍起來,2005年,年近半百的他才發行首張專輯《匆匆》,獲得第十七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以及最佳年度歌曲獎。年輕的一代可能對他不熟,可是台灣五、六年級生對他肯定不陌生,他就是當年台灣的「民歌之父」。
胡德夫的成長歷程
出生於台東新港的胡德夫,年紀輕輕就遠赴台北淡江中學念書,在那個年代,赴日求學是所有學生的夢想,離鄉求學,媽媽當然百般不捨,但是他的爸爸卻認為「台北離日本較近」,因此很鼓勵他前往淡江就學。
中學的胡德夫在學校相當活躍,具有原住民卑南族血統的他同時擁有強健的體魄以及好嗓子,除了加入學校的橄欖球隊,同時也與幾個同學合組原住民樂團。胡德夫在學校的成績相當好,高中畢業後考上台大外文系,此舉大大地激勵他故鄉的後輩,此後他的故鄉每年考上台大的人數多為台東縣之冠。
![]() |
▲歌手胡德夫(圖片來源︰慈濟傳播文化志業基金會) |
休學後,天真的他決定入伍當兵鍛鍊身體,但沒多久就因在軍中癲癇發作被迫退伍,退伍後他先到餐廳打雜,偶爾到酒吧唱歌賺外快,在一次表演中,他認識了「潮流合唱團」的主唱,因為對方同樣是卑南族人,兩人一拍即合,胡德夫加入他們一同前往台北六福客棧夜總會面試,果然一舉打敗許多競爭對手,獲得駐唱的工作。
六福客棧的薪水頗高,但是他在那裡工作不到半年,就因為樂團成員與客人打架而被開除。之後,他轉戰哥倫比亞大使館附屬的咖啡館,結識許多文藝、影視界的人士。當時,台灣的主流音樂是外文歌,年輕人只會唱西洋歌曲,胡德夫秉著「要唱就要唱自己的歌,不然就唱祖先留下來的」的原則,鼓吹青年唱自己的歌,帶動了台灣八○年代的校園民歌風潮。
激勵原住民青年的胡德夫
那個年代,除了是台灣民歌大放異彩的時代,同時也是政治運動最活躍的年代,胡德夫當時也積極參與黨外運動。一九八四年,海山煤礦廠爆炸,由於多數的礦工多為原住民,讓他開始意識到原住民權益的問題,轉而投入原住民運動,他企圖用原住民歌曲激發原住民青年的自信以及社會對他們的關注,漸漸地他放棄了唱片工作,淡出歌壇。
直到前年,他才發表人生首張專輯《匆匆》,一舉拿下第十七屆金曲獎最佳作詞人獎以及最佳年度歌曲獎,才又重新在歌壇上活躍起來,今年他在百萬人倒扁活動中唱的「紅花雨」這首歌,紅衫軍每個人都琅琅上口,比流行歌更紅。
澎湃如海洋 聳峻如高山的好聲音
歌曲〈美麗的稻穗〉更是用卑南語記載這塊土地上奮鬥的人們,歌詞內容讓他回想到故鄉的豐年祭,這首歌也是他當年民歌運動—「唱自己的歌」的開端,激發無數原住民青年的自我意識。
名歌手伍佰表示︰「胡德夫發明了一種屬於自己的Jazz,這個境界比Blues還高, 因為它讓我看見所謂『靈魂解放』這個東西。」專輯的主打歌〈匆匆〉,正充分的訴說現代人每天都在趕路,卻永遠趕不上夢想,這首歌不但融合了藍調的憂鬱,同時帶有爵士樂的節奏感。
這張專輯可謂為台灣近代歌壇上的編年史,從早期帶有反叛氣息的民歌、原住民歌曲的萌芽,到歌頌台灣的大自然,雖然近日以來他的歌曲似乎帶有濃濃的政治味,但是與一般的流行音樂迥異,他的歌曲更著重於台灣大自然與人文的關懷。
![]() |
記者 楊宇軒
姓名:楊宇軒 介紹: 我的名字叫楊宇軒,大家都叫我笨嘴,因為我不太會講話,常惹女友生氣,她就罵我笨嘴,所以我的笨嘴外號就是這麼來的。在屏東鄉下長大的我,平常的休閒活動喜歡接近大自然,常常跟堂哥、同學到溪裡抓蝦、釣魚,所以平日關心的議題都較偏向環保、休閒。我常自娛為工具人,所謂的工具人包含很多項目:維修腳踏車、電腦、電燈、馬桶…..等。之所以有這方面的專長,奠基於小時候在爺爺家下田幫忙和高中常常到爸爸工地幫忙做工,也因此讓我瞭解到勞工階級的心聲。 照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