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盤 敲出內心世界
鍵盤 敲出內心世界
記者 魏意蓁 文 2014/03/16
溝通,是人和人思想及情感傳遞的必經過程。如果孩子一生下來便缺少這樣的能力,他該如何面對這個世界?
游高晏今年十四歲,兩歲半時被診斷出罹患重度自閉症,因嚴重的口語表達障礙而無法透過言語與他人溝通,從此他的內心與外界隔離。直到他開始接觸自閉症擴大性溝通治療,利用鍵盤打字的方式與外界溝通,打開他深鎖於內心的想法,也將其經驗寫入《我和地球人相處的日子》書中,讓讀者能更了解自閉症患者的內心世界。
文字細膩 刻劃生活點滴
「生命何必作繭自縛,其實脆弱與堅強只在一念之間,亦是一瞬之間。一定要經歷風雨,才有最美的彩虹。」這樣成熟精練的句子,不禁讓讀者懷疑,這真的出自一位十二歲自閉症男童之手?
《我和地球人相處的日子》是游高晏的第一本書,摘錄自他三年多來部落格的文章,這本書同時也是開啟游高晏內心的一把鑰匙,讓讀者了解他那與眾不同的內心世界。他的文字動人細膩,細細刻劃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精練的語句常常引發讀者長遠的思考,短短一句話背後隱含著無限的人生哲理。
書裡的詞彙已經超越同齡孩子能理解的範圍,其中形容詞的用法特別令人驚豔,許多比喻使用得恰到好處,讓人彷彿走入他的內心,感受他當時的心情。
我和地球人相處的日子書影。(照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超齡的字句 混亂的內心
本書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敘述游高晏從出生到接觸鍵盤打字的過程,細讀之後會發現,游高晏短短十二年的人生佈滿荊棘,也因此造就他不凡的思想與成熟的筆調。游高晏從出生開始便喪失以言語溝通的能力,完全被孤立於世界之外,沒有人能了解他真正的想法,因此他將自己比做星星的孩子。
在尚未使用鍵盤打字法與外界溝通之前,游高晏的內心時常感到迷惘,面對各種治療方式的失敗他感到茫然沮喪,同時也心疼為他四處奔波的父母,複雜挫折的內心卻一度被診斷為智力障礙,為此游高晏感到痛苦但同時也無能為力。
這樣的心情在書的第二部分:心情日記中更加充分展現。游高晏的與眾不同,讓他常常對生活中的小事有感而發,而文字就是他抒發心情的方式。日記中,游高晏用文字凸顯出他的絕望與不安,時常不顧前後因果關係,天外飛來一段看似不相關的句子,雖然令讀者混亂,但這正是當時游高晏內心的碰撞所產生的結果。
而在第三部分:詩集及文章節選,依舊是超齡的文字及精湛的形容詞堆砌而成,但過多艱深的詞彙及字句,讓讀者難以理解,彷彿再度被逐出他的內心。
游高晏從小喪失口語能力,只能透過打字與他人溝通。
(圖片來源/我和地球人相處的日子部落格)
白癡 天才 自閉症
人們對自閉症存在許多迷思,且經常和智力障礙畫上等號,認為患者總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理解現實的社會,進而做出許多不合理的行為。
其實,自閉症是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發育障礙,因此無法進行正常的語言溝通及社交活動。如同游高晏的例子,他無法透過言語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是經由其所創作的文章,可以看出他並沒有智力障礙的問題,反而具備精湛的寫作能力。
另外因電影【雨人】劇情中提到的自閉症患者對數字的敏銳度高於一般人,社會上許多人誤認為自閉症患者一定與生俱有某種特殊能力,但其實不竟然如此。
中國醫藥大學臨床心理師翁士恆在研究中提到,像雨人這樣對數字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及記憶力稱為學者症候群,可能是先天或是在兒童或成年時期養成,但並不是所有自閉症患者都有學者技能,有學者技能的人也不一定全是自閉症患者。本書作者游高晏雖然具有寫作的才華,但這並不代表所有自閉症患者都具備所謂的特殊才能。
電影雨人同樣描述一為具有特殊才能的自閉症換者。
(照片來源/藝術評論百科)
偏見 因缺乏接觸而產生
人們常常因為缺乏接觸,就憑著媒體報導或既定的刻板印象定義特殊族群,社會上也不乏因為刻板印象,而對特殊族群產生錯誤觀念的例子,這些特殊族群甚至因此喪失應有的權益。
台北市專門照顧心智障礙者的弘愛服務中心,近日因為機構整修需求向長安國小租借教室,將二十五名身心障礙學童暫時安置,卻引發長安國小的學生家長的強烈反彈,家長直指這些身障者會攻擊甚至性侵國小學童,同時他們也認為,這些身障者的心智年齡雖然只有七、八歲,但是生理已是成年人,難保不會對國小學童做出傷害行為。
偏見或歧視因零接觸產生,家長並不了解這些心智障礙者,也沒有深入探究整個機構的背景及暫時搬遷計畫的內容。任何人都不該以刻板印象定義這些特殊族群,更不能把他們鎖在同一個框架內,每個心智障礙者都具有不同的症狀,每個患者的嚴重程度也不盡相同。
就像自閉症一樣,雖然我們以自閉症來概括這些患者,但其實每位患者都有不同的病況或個人特質,而這些正面特質需要醫生或家人去發掘,以游高晏來說,經過父母及專業醫護人員的努力,他透過鍵盤打字,找到屬於自己的一片新天地。
經過母親的奔波及醫生的努力,讓游高晏能透過鍵盤與他人溝通。
(照片來源/博客來網路書店)
國內兒少精神醫學權威吳佑佑醫師在《我和地球人相處的日子》新書記者會上表示,自閉症孩子的差異相當大,不是一種方法就可以解決所有的自閉情形,建議家長要「隨時教導」、「投其所好」。
每位自閉症患者,他們的症狀不盡相同,所以家長及醫護人員需要透過觀察,選擇適合的治療方式。但在面對每位特殊病症患者時,最重要的是,不侷限這些人在既定的框架內,他們也和一般人一樣擁有無限的潛能。
![]() |
記者 魏意蓁
嗨~我是意蓁 我喜歡睡覺 特別喜歡上課睡覺 大一的時候我們班的人對我的印象都只有我的頭頂 每天一臉剛睡醒的樣子 不過大二的時候我決定要認真念書 所以我努力不讓自己睡著 不過還是很想睡 大三要來了 我一定會好好地寫報導 雖然我是一個懶惰又愛抱怨的人 但是我一定會把事情做好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