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期

媽寶與寶媽 心靈無時差

我和媽媽,樂當媽寶與寶媽,現在還是像孩子一樣玩在一起,撒嬌可以繼續,但似乎是時候一起長大了。

媽寶與寶媽 心靈無時差

記者 劉冠伶 文  2014/03/16

「姊姊!『醒』床了!」媽媽坐在我床邊,一面模仿弟弟說話,一面騷著我的肚子,逗我起床。我咯咯地笑著躲開她的攻擊,用被子掩住臉,含糊地嚷著要再多睡一會。這樣的晨間嬉戲,從念幼稚園開始便天天上演。一直到現在,每次周末回家,還是會故意關掉鬧鐘,賴在床上等媽媽上樓跟我玩,叫我「醒」床。

也許在別人看來肉麻兮兮,但對我們這組媽寶與寶媽來說,是早晨最大的活力來源,也是最深刻的情感羈絆。說是幼稚也好,無聊也罷,畢竟,在媽媽眼中,我還是個孩子,而在我心中,媽媽也永遠會是那個充滿活力的年輕媽媽。


媽媽從以前到現在都很有活力,常常帶著我和弟弟到處玩。
(照片來源/林翠萍提供)

 

寶媽的第一志願

「我的志願」這篇作文可說是每個人求學必經的作業,我寫過,我媽媽也寫過。

記得念小學的時候,因為拿不定對未來志願的主意而遲遲無法下筆,便跑去問媽媽的意見。事隔多年,我已經想不起媽媽到底是建議我當老師還是科學家,但我永遠記得當問到她自己小時候的夢想時,她那帶著驕傲笑容的回答:「當一個很棒的媽媽。」那個時候,我笑媽媽小小年紀就想嫁人,但後來漸漸明白,這個願望並不只是對童話故事的憧憬,而是個偉大的選擇。

媽媽入社會的時間早,年輕的她收斂起玩性,在職場上認真對待每一份工作,並期望自己有所成長。「如果遇不到適合的人,就變成女強人吧!」那時為了家計埋首工作的媽媽,給自己立起備用的志願,她認為就算沒能實現最初的願望,也不要青春就這樣浪費。然而,很幸運地,這個預備的計畫並沒有獲得實踐,在二十三歲的花樣年華,她遇見我的老爸,嫁來這個傳統的大家庭,成為人家的媳婦,和兩個孩子的媽。

嫁做人婦後,媽媽並沒有辭去公司的工作,還是照樣天天上班,天天做家務,對於我們的成長,也從不缺席,但我和弟弟仍希望和媽媽在一起的時間更長一些。

從小,我和弟弟就很依賴媽媽,老是在她要上班前巴著機車,不讓她出門,搞得媽媽十分無奈。在兩邊僵持不下的時候,媽媽總會哄我們說:「媽媽要去上班,不能帶你們去,那我們騎車兜風一圈好不好?」兩個哭得滿臉通紅的小鬼,這時才破涕為笑,開心坐上機車在前院繞圈圈,而且總要再討價還價一番,才肯下車放媽媽出門。

即使背負龐大的工作壓力,媽媽從不會把情緒遷怒於孩子,面對我們的任性,她總是平心靜氣。雖然那個時候還小,不會表達自己的感覺,但我相信我和弟弟都已經給媽媽打了無限個一百分。


我跟弟弟都很喜歡賴著媽媽。(照片來源/林翠萍提供)
 

穿越時空的雙胞胎姊妹

長大一點之後,媽媽和孩子之間的關係依舊緊密,絲毫沒有輩分間的距離。在這樣「沒大沒小」的互動下,媽媽成了我和弟弟最好的朋友,雖然也會遇上不可避免的磨擦,但總像小朋友一樣,吵架後很快又能玩在一起。我和媽媽之間,沒有面對長輩的緊張,反倒像和姊妹相處一樣無話不談,而且從閒聊中,我總能學到許多事情,也因此漸漸潛移默化,變得越來越像媽媽。

畢竟是血親,相貌相似並不稀奇,但我和媽媽之間,無論是說話或是儀態,兩人舉手投足間所散發出來的氣息,似乎已經發展到「雙胞胎」的境界。

有一次,爸爸和我一起陪阿公阿嬤拜訪老朋友。到了人家家裡,幾位素未謀面的長輩們,一見面就熱情地和阿公阿嬤噓寒問暖,身為一個有禮貌的孩子,我便也微笑準備打招呼。但話還沒來得及說出口,就有一位阿婆拉起我的手,驚訝地對一旁的爸爸說:「唉呦!你太太怎麼都沒變,而且這麼好,還越來越年輕漂亮。」此話一出,原本在聊天的大家都爆出笑聲。「不是啦!這是我爸爸。」我連忙向阿婆解釋,只見她羞赧地掩著嘴吧笑,還不停地叨念著:「唉呦!實在是太像了啦!」

回到家後,我把這個故事轉述給媽媽聽,她笑了,而且還得意地說:「當然囉!是我生的欸!」之後,我翻出媽媽年輕時候的照片和現在對比,發現歲月確實毫不留情地留下印記,但媽媽的笑臉還是跟二十年前一樣,充滿著年輕朝氣。世上沒有長生不老藥,但就像媽媽常說的:「像由心生。」若能一直保持快樂的心情,便有活力抵禦時間侵襲。所以,我想讓我們相像的主要原因,不是基因,而是一樣因為擁有彼此,而感到滿足的心。


我和媽媽不只長的像,很多行為舉止都一模一樣。(照片來源/劉冠伶製)
 

寶媽變身 客語小老師

媽媽一直都是我心靈上的導師,但在課業上,我卻很少向她請益。一直到上大學後,才發現媽媽原來也可以是我的專屬家教。

因為進入客家學院,「客語」不免成為必須修習的科目,雖然是客家人,但從小跟著閩南阿嬤講台語,半句客家話都聽不懂,這個時候在客庄長大的媽媽,便成為我的「秘密武器」。記得期末考前,同學們都紛紛埋頭複習筆記,猛敲鍵盤搜尋惡補,而我則在一旁淡定地撥電話給媽媽,短短幾分鐘,所有問題變迎刃而解。雖然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總是嬉鬧,但有她「罩」我,我的客語成績突飛猛進,讓我接到成績單的時候都有些不好意思,總覺得上頭的高分應該屬於媽媽。

之後,為了不辜負媽媽的教導,我試著用我的破客語跟媽媽對話,雖然老是說錯弄得她直發笑,但她仍舊語帶欣慰地說:「沒想到捱个妹仔也會說客話。」媽媽大概對於我能夠「尋根」感到感動,但我覺得最彌足珍貴的,還是那幾通充滿破客語和笑聲的電話。
 

寶媽的卸任宣言

「記得昨天抱來的時候還小小的,怎麼一下子就長這麼大,都不好玩了!」媽媽老是這麼說,即便我的嬰兒時期距今已經二十一年,對媽媽來說也許還是太快了一點。我和弟弟的離家,不僅依賴家庭羽翼的我們不習慣,向來以孩子為重心的媽媽,也覺得生活變得有些空虛。然而,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和媽媽都漸漸適應新的生活,也明白是時候一起長大,邁向另一個階段。

曾緊緊抱著孩子的媽媽,已經準備好放手讓這兩個媽寶到外面的世界探險,也許在過程中難免遇上困難,但媽媽相信孩子們絕對有辦法前進。就算失敗,回到家裡,所有的愛又會讓孩子恢復到最佳狀態,畢竟,就算獲得成長,我還是那個孩子,媽媽也還是那個媽媽。


就算不再是小朋友,我永遠都是最喜歡媽媽的孩子。(照片來源/林翠萍提供)

記者 劉冠伶
大家好,我是欸咪:)  喜歡沒太多計畫的旅行,期待轉角遇上的驚喜,然後在明信片上碎碎念給大家聽。 願接下來的日子天天精彩,充滿勇氣:)
記者 劉冠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