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期

三八反核 全民上街護家園

福島核災已過去三年,促使台灣今日的反核成為全民運動,並在每年三月站出來為非核家園喊聲。

三八反核 全民上街護家園

記者 陳祥豪 報導  2014/03/23

福島核災的發生,讓台灣人民更加重視發展核能的危險性,也促使反核成為全民運動,選擇每年三月站出來為非核家園喊聲。今年三月八日,「308反核大遊行」再次號召全台人民走上街頭。

核災之後,台灣反核的相關活動有增無減。去年三月九日,廢核大遊行挾帶北中南共計二十二萬的人數,為台灣社會投下震撼彈。之後在中正紀念堂前的自由廣場舉辦「不要核四,五六運動」集會,提供反對核四續建的民眾和藝文人士表達的空間。十月十日開始的「百萬人廢核四環島接力行腳」,則是藉由各地反核團體和民眾的雙腳走遍全台灣,用溫和的方式宣傳反核理念。

經過一年,停建核四仍無聲無息,甚至傳出今年九月可能放置燃料棒的傳言。讓反核群眾的堅持不減反增。二〇一四年三月八日的廢核遊行雖然成天飄著雨,但是主辦單位表示:「風雨生信心。」反而讓政府和社會大眾看到反核的決心。


三月八日下午兩點,匯集在台大校門口的人潮隨著「終結核電」的主布條開始遊行。
各方團體高舉自己準備的舉牌,表達自己反核的立場。(照片來源/陳祥豪攝)

 


走在羅斯福路,浩浩蕩蕩的人潮佔領了三個車道,讓今天的台北街頭熱鬧非凡。
(照片來源/陳祥豪攝)

 


由於參加的人數多,而且以行走的方式遊街,主辦單位尋求大批警力管制街道,讓參與民眾能夠安全上街。
(照片來源/陳祥豪攝)

 


許多父母親帶著孩子一同走上街頭,並說著「為了孩子,不要核子」的理念,冀望留給下一代安全的家園。
(照片來源/陳祥豪)

 


今年分成三條路線,分別經過行政院、經濟部,最後抵達凱達格蘭大道。抵達經濟部時,雖然因為假日而大門深鎖,不過主辦單位還是不斷對經濟部喊話,希望能夠對核四評估再多考慮。(照片來源/陳祥豪攝)
 


受到第一波核廢料影響的蘭嶼鄉民,今年依然特地遠來出席,向台下的民眾陳述備受影響的生活,並希望同樣的苦楚不要再發生在台灣任何一個角落。(照片來源/陳祥豪攝)
 


參與民眾認真地聆聽台上的講座,希望能汲取更多來自不同地方的聲音,充實自己的公民知識,
讓在表達自己立場時可以更加堅定。(照片來源/陳祥豪攝)

 


藉由輕鬆易懂的行動劇,解釋反核行動遇到的困境和相對應的政令及專業術語,並以自我調侃的幽默方式
排解,讓各年齡的觀眾都能有概念。(照片來源/陳祥豪)

 


隨著時間越來越晚,低氣溫和雨水考驗民眾的耐力,但不少民眾還是不畏辛苦堅持到最後,
身體力行支持反核。(照片來源/陳祥豪攝)

 


在凱達格蘭大道前的晚會,除了講座外,也有多組藝人獻聲支持,張懸也藉此機會呼籲年輕人能夠站出來
關心社會。(照片來源/陳祥豪攝)

記者 陳祥豪
民國八十二年生於港都高雄, 從小喜繪畫,曾學習美術, 熱愛文字和閱讀,認為文字是強大並無可取代的, 就讀傳播與科技系後尤其體認媒體的強大力量。 興趣廣泛;喜歡攝影和觀賞各類影像、聆聽各類型音樂,癡情棒球。 喜歡藝文展演活動,關心社會是因為覺得憑甚麼人可以欺負別人。 喜歡汲取生活中的片段和不停思考和與自己辯證。 暑假去過一趟美國,三個月,至此才知道旅行之於人生的重要性。
記者 陳祥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