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期

宗教團體 落實社會服務

教會與寺廟不僅止於信眾祈禱或是供奉神明的地方,更採取積極的行動回饋社會,關注弱勢族群。

宗教團體 落實社會服務

記者 邱薏真 報導  2014/03/23

    (圖片來源/邱薏真製)

宗教小至家庭單位的祖先神祇敬拜,大至與政治、社會相互交織;其組織體系,代表宗教信仰體系的機構化及社會化,以禮儀規範、儀式活動等強化信仰功能,並照顧信眾心理層面的需求。

台灣的宗教組織蓬勃發展,截至民國一○一年底,國內登記有案之寺廟計一萬兩千零二十六座;以道教寺廟占78.35%最多;同期教會(堂)數共有三千三百○二座,其中以基督教占76.83%最多。以上數據可看出屬本土信仰之寺廟數量較教會為多。

教會與寺廟不僅只是信眾祈禱或是供奉神明的地方,更採取積極的行動回饋社會,關注弱勢族群,兩者的服務項目皆以文教類(如辦學校)為主,公益慈善類次之,醫療類則(如蓋醫院)位居第三。詳細探討各類別機構數量,可得知教會較著重醫療服務與幼稚園經營,寺廟則偏重於其他文教機構與公益慈善服務。宗教組織超越情感慰藉與神靈崇拜功能,拓展社會服務,實踐多角化經營,使更多人受惠。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數說台灣 痞客邦、中國民族宗教網、維基百科_宗教。

記者 邱薏真
大家好,我是邱薏真。 脫離不了城市的嘈雜與便利性,是因為習慣急促的步伐。 急躁與散漫在個性的兩端不斷拉扯,平衡點迷失它的經緯度。 喜歡用文字堆疊出內心的動盪小世界,卻會害怕過於真實的赤裸感,所以還是嘻嘻哈哈開心過日子吧!哈!
記者 邱薏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