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期

廚餘再利用 環保新世代

確實做好廚餘回收的工作可有效降低垃圾量,也能透過廚餘回收再利用,創造新的環境價值。

廚餘再利用 環保新世代

記者 陳韋琪 報導  2014/03/23


(圖片來源/陳韋琪製)

台灣每人每天平均製造約0.9公斤的垃圾,而一天垃圾清運量將近兩萬公噸,造成環境的污染及衝擊。確實做好廚餘回收的工作,可有效降低垃圾量,也能透過廚餘回收再利用,創造全新價值,減輕環境負擔。廚餘為含水分高的有機物,因此容易腐敗及發臭,若廚餘和一般垃圾混合收集進入掩埋場處理,對環境衛生影響甚大,也容易使掩埋場的汙水量增加。因此提高廚餘回收再利用的比率,將會對環境帶來一定的改善。

在台灣廚餘再利用方式主要以養豬及堆肥化為主,不但能消耗大量廚餘,還能回歸人類及土地,達到有效的資源循環再利用。而占較小部分的飼料化,則是透過物理及化學方法,將廚餘轉變為禽畜可食用的飼料,可運用於禽、畜甚至魚類養殖。在國外已透過相關處理廠及技術,將廚餘等有機廢物轉化為生質能源,產生大量沼氣作為發電燃料,節省石油使用量,但在台灣尚未投資興建。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於九十二年起補助地方全力推動廚餘回收工作,包括教育宣導、購置清運機具設備、設置再利用設施、僱用臨時雇工以及開拓後續通路等等,致力提升廚餘回收量及再利用率。
 

資料來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記者 陳韋琪
大家好我是陳韋琪,偶爾心思細膩但也偶爾帶點粗神經。 喜歡旅行,看看這世界的不同面貌,用我自己的方式記錄周遭的每一刻。 總是抱有許多的期許,但又有著猶豫不決的性格, 希望我能勇往直前,不害怕任何挑戰,成為最有自信的自己。
記者 陳韋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