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期

公娼啟示錄─小青

訪問前台北市公娼小青,藉其探討廢公娼的歷史,以及性工作者所處的弱勢環境。

公娼啟示錄─小青

報導/ 陳貞儒  2007/12/16

「現在還有那麼多人是處男處女喔!」應邀到交大參加公民論談的小青,語出驚人,惹得台下聽眾發笑。交大電信所的學生柯志祥說:「第一次聽到這麼有趣的演講。」深受觀眾歡迎的小青,並未受過高等教育,而且擁有一份極具爭議的工作,有人稱之為性工作者,但更多人低蔑喚她為娼妓。

 

下海賣身救父

 幸/性福雜貨店,除了提供按摩推拿之外,也從事私娼生意。(攝影/陳貞儒)

四十二年次的小青,出生在台灣經濟最艱困的時期,父親以賣水果為業,但結實纍纍的果園擋不住颱風的侵襲,一旦颳風下雨,小青就知道接下來幾天勢必要餓肚皮。即便家中經濟狀況相當不穩定,父母仍鼓勵小青繼續就學,她驕傲的說:「當年我有考上高中呢!」語調雖然高昂,眼神中卻流露著明顯的落寞與無奈,即便小青考上高中,但只念了一個學期,父親便因為跳票而入獄,全家陷入一片愁雲慘霧之中。

父親需要為數不小的保費方才能出獄,家中拮据的經濟狀況卻無力負擔,眼見弟妹年紀尚小,母親又重聽無法找到好工作,身為長女的小青,毅然決然休學,打算外出工作,扛起家中生計。為了要迅速籌措金錢,未成年的她只好賣身,在北投從事非法的性交易,直到成年才轉往公娼館。

三年的賣身契雖換回了父親的自由,但父親卻在獄中被毆打致內傷,出獄後便重病在床,小青為了籌措醫藥費,不得已再賣身一年。父親過世後,原以為可以從良,慢慢工作還清債務,沒想到與親戚發生房屋契約糾紛,小青一家被迫遷出祖厝,只好借款租房子,也因此讓債務越養越大,小青終究選擇回娼寮繼續當公娼。

 

政府廢娼 走上街頭

1997年一月二十一日,台北市議員質詢陳水扁市長公娼館包闢私娼的情形,陳水扁當場宣布不再發放妓女證,並著手準備廢娼。此案迅速的於同年七月底三讀通過,並於九月四日正式公告廢止「台北市管理娼妓辦法」,也就是廢娼。沒有看到任何配套措施,也沒有任何緩衝的時間,令所有人都倍感意外。

「本來做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天就被說這不合法。」小青無奈的說著,為了對抗政府,公娼自發組織起公娼自救會,要靠自己爭取合法的工作權。但面臨台北市政府的強硬態度,不斷宣告著廢娼勢在必行,自救會只好轉而訴求給予緩衝時間,讓她們不必一夕失業。

公娼們走上街頭拉布條抗爭,這是台灣史上頭一遭,她們不僅挑戰當紅政治強權,更是挖出了台灣社會從不願多談的性道德問題,引起社會相當大的關住,公娼頓時成為媒體追隨的焦點。「那時候幾乎都是我和官秀琴出去座談,但有媒體要拍照時,我都不敢給人家拍,因為我大女兒還在讀國小。」害怕自己的露面會讓女兒在學校的處境難堪,小青選擇退到鎂光燈之後默默付出,與公娼自救會會長官秀琴攜手向外界發出不平的吶喊。

歷經數月的陳情與抗爭,也得到女工團結生產線、粉領聯盟、綠黨女性支黨部等團體的聲援,隨著北市政府的更權更替,1999年一月二十五日市府公告緩衝兩年,公娼自救會終於抗爭成功。「沒想到段宜康和李建昌議員又拿緩衝期來做秀,官秀琴氣不過,就吃安眠藥自殺。」小青說,部分台北市議員以該項辦法不符合民意及法律程序為由,拖延復娼的時間,官秀琴以及另一位公娼服用安眠藥自殺未遂,希望以死來向社會發出不平的吶喊,才迫使議會盡速通過緩衝方案。

「是這個社會逼良為娼」小青無奈的攤了攤手,當初她也想過要轉業,曾到社會局以及勞工局求助,希望政府能夠輔導她就業,找工作之時才發現許多職務都要求電腦使用技能,未曾與資訊社會接軌的小青,自然不符合條件,最後只能找到一個低薪資的工作。

 小青是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不僅每個月得償還房貸,還得養母親以及兩個女兒。強大的經濟壓力,迫使小青同時兼任三份差事,除了勞工局所介紹的工作之外,還在日日春協會擔任輔導員,到了周末仍不得閒,得到菜市場叫賣水餃。辛苦工作換得的錢,仍無力負擔全家的生活開支,小青質問政府:「想要逼娼為良,但我每個月入不敷出怎麼辦?」現實的無奈讓小青她選擇舊業,回頭當起非法的私娼。

 

由公娼轉為私娼

比較公娼和私娼的差異,「有的時候接完客,客人就不付錢,威脅我說,如果我要錢的話他就要去跟警察檢舉。」小青感嘆著,她說過去當公娼時,都會按規定戴保險套,工作場所會定期消毒,娼妓也必須要定期接受清潔檢查,當私娼之後,這些規矩根本沒有辦法持續,除了客人不願付錢之外,也時常遭到要脅恐嚇,甚至有客人堅決不戴保險套。私娼的非法成了她們的把柄,使得她們無法說不,只得任命遭受他人擺佈。

「我不偷不搶,靠我的勞力賺錢,憑什麼說我這樣不行」小青激動的說著。早期人們視娼妓為偏差行為,更甚至是犯罪者,近代則有人認為其是受害者,但不管時代怎麼變遷,人們總是以異樣的眼光看待性,以及性工作者。性的私密以及親密性,使得公開或頻繁的性行為不被允許,而以「性」賺取金錢的行業,更成為眾矢之的。紀慧文在《十二個上班小姐的生涯故事》中這麼描寫社會大眾眼中的娼妓:「成了一群自甘墮落的、愛慕虛榮的、有不正常價值觀的女性。」

 

廢娼後公娼的工作打算。  資料來源: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製表:陳貞儒

 

背負經濟壓力 無一技之長

違背社會倫理道德換來汙名化的下場,但正是這整個社會結構引領她們走向娼妓一途。台北市社會局86年的公娼關懷訪問報告中,統計公娼們往後的工作打算,僅有不到10%的公娼打算轉業,而近七成的人打算繼續從事性工作,社會局分析公娼不願轉業的原因,除了教育程度偏低,無其它專長或技能之外,每位公娼幾乎都像小 青一樣,除了自己要養,還必須擔負數位親人的生計,從娼者面臨的是立即而現實的經濟壓力,這些壓力並非從事一份正當工作,領取最低薪資就能解除的。

 

日日春關懷協會輔導娼妓自釀的四物醋產品。(攝影/陳貞儒)

社會從一開始就限制了她們的條件與機會,而除了社會結構的壓迫之外,群眾的看待更是一層不小的壓力。除了父權制度下男性的蔑視,台灣的女性團體對於娼妓的存廢也意見不一,政治立場影響這些女性團體的觀點,社經地位也分野了贊成與反對,贊成性工作合法化的多是處於社會低層的勞工婦女,而中產階級以上的婦運人士多持反對意見。日日春關懷協會輔導員張力元認為:「這反映了什麼?這是中產階級以上婦女,對於她們自己婚姻中位置的鞏固。」

如今,小青除了繼續從事私娼賺錢之外,也兼任日日春關懷協會的輔導員,向年輕的性工作者宣導安全性觀念,也持續不斷向外界爭取性工作合法化。拿著自己釀的四物醋,小青感慨的說:「想要做正當工作,卻都賺不了錢,就像這瓶四物醋,真材實料卻沒有人要買…如果可以選擇,誰都不想當娼妓。」整個大環境的無奈逼迫部分女性從事娼妓一職,為了點亮政治人物的光芒,娼妓又成為政治操弄下的犧牲品,道德之帽扣得她們無從辯駁,現在的小青只有一個心願:「只要不要每次選舉前後都來查我們當業績,讓我好幾天沒辦法工作就好...」

記者 陳貞儒
姓名:陳貞儒 綽號:思奇 關心的議題:藝文活動、流行文化、社會公益、媒體現象。 經歷:交大客院金山面專題報導記者、台視節目部實習生、交大傳科系學會會長 專長領域:文字撰寫、攝影剪輯、影像後製處理、動畫製作等。 之一‧以前的夢想是當台灣第一位女總統,不過長大以後發現國家政治超乎我想象的麻煩,就此迅速打消念頭,反正人生還有很多樂事可以做,最好是一輩子都可以懶懶散散的,依照「天不從人願」的慣例,八成是不會實現。 之二‧總覺得世界上有很多問題存在,很想去改變,但是一介草民力量太渺小,加上懶(也許這是主因),好像什麼都無法改變一樣,有這種想法的時候就會去看海賊王,我覺得魯夫可以給我力量。 之三‧立下志願不當記者,但諷刺的是好像不斷地作著新聞,不管以後會走上什麼樣的路,都還是先面對眼前的挑戰比較實際,謝謝觀賞。請多指教。
記者 陳貞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