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傳播所 不僅止研究
一窺傳播所 不僅止研究
記者 林凱元 報導 2014/05/11
根據教育部統計處資料顯示,近年就讀研究所的人數有下降的趨勢。傳播相關行業在業界裡比起理論也更重視實務,因此就讀研究所的比例較其他科系少。交通大學傳播所卻有一群來自外科系的人,毅然決然投入碩士班。
交大傳播所 甲乙大不同
交大傳播所分成甲乙組,甲組偏向傳播管理與互動科技理論,乙組著重數位媒體創作與傳播科技研究,學習各種傳播科技理論與分析方法,成為數位傳播時代的溝通與分析研究的專才。乙組大多數學生選擇念傳播的原因有兩種:想在大學專業之外增加傳播的技能和對大學所學沒興趣而轉往傳播發展。碩班畢業後才發現自己的興趣而轉跑道的大有人在,但傳播所乙組學生多半對自己未來目標都與傳播相關,有六個人更鎖定廣告公關。
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在二○一一年設立虛擬攝影棚,新聞相關的實作機會變多。碩一學生葉家華更直接表示虛擬攝影棚就是最吸引她來的原因。教授與學生攜手打造系所文化,也是學生們熱愛此處的一大原因。碩一學生高子涵說:「感覺老師跟我們並肩生活,很感動。」
傳播所乙組雖屬人文社會學院,但上課校區卻位於竹北的六家校區。
(照片來源/林凱元攝)
苦悶研究所 生活小確幸
因為需閱讀大量外國文獻,外語能力常造成困擾,傳播論文又常會涉及非本科系所學,在成堆文獻中研究生的生活枯燥乏味。碩二學生黃大豪說:「研究生生活看似苦悶,但其實還是有許多生活上的小確幸。」碩士生們發起每週三相約一起穿同一類型的衣服(格子裝、條紋裝、點點裝還有牛仔裝等等),連教授、系辦成員都一同響應。
每週三同系列衣服的聚會,師生零距離互動感情超好。(照片來源/陳雅雯提供)
在研究生生活裡,一定會有的經驗便是擔任教學助理(TA)與研究助理(RA)。傳科系研究生選擇RA通常是對於教授的研究有興趣以及想累積經驗,因而增進和教授之間的互動。選擇TA的話,則會和大學生有很多互動。擔任媒體實習課程助教的張芮馨說:「未修過喀報課程而無法選修傳科系的媒體實習,只能自己找實習,卻四處碰壁。有次找到並都接洽好了,去實習第二天就莫名的被請回,滿肚子的冤屈只能向宏宇老師求救。幸虧去年的助教幫忙,讓我有機會找到單位實習,因此今年擔任這份工作,幫助需要的學弟妹們。」可以和大學部同學接觸,是碩班生們生活中一個美好的小確幸,擔任錄音實務助教的高子涵便說:「課堂中聽著同學自錄的自我介紹,很喜歡每位同學羞澀又稚嫩的聲音。」
校區侷限與課程缺失
傳播所乙組所屬客家文化學院院區並不位於交大光復校本部,交大校方與其往來常有斷層,甚至有校方高層完全不知道傳播與科技學系、傳播所概況。交通大學本身以理科為重,因此傳播所在學校資源上,較為匱乏。另外,台灣媒體產業重鎮為台北地區,業界與學校距離不遠,業師多不吝於前往授課,因此台北地區的傳播系所師資多為學界業界各半。交大傳播所則缺少業師進駐,必須透過教授們辛苦聯繫,並配合業師時間,才能替學生爭取到接觸業界的機會。
傳播所課程理論居多,少了許多傳播與科技學系大學部實務課程例如虛擬攝影棚、新聞寫作,傳播所學生需自己另外尋找實作機會。但是,研究所繁重的課業卻使學生不易再有多餘的時間往外發展,碩生們必須非常善用夾縫中的空閒時間,以求能有多方體驗,碩二生周芳表示她爭取擔任影視製作課程助教便是為了學習相關技術。台北地區的傳播系所學生能藉由排課使自己一半踏入業界,日後可無縫接軌。但交大傳播所除了課業繁重之外,更受地區限制,臺北新竹來回奔波較辛苦。
放眼傳播業 期許未來
碩士生們對於自己的未來都確信會走在傳播界的路上,碩一學生林庭諭說:「我認為新聞產業應該回歸到最原本的客觀中立導向。」認為傳播既然作為第四權,就應該要有公正平衡的理念,不論是新聞或是其他相關產業,現今的傳播媒體太過著重自己的利益,而導致許多消息無法完整的傳遞給閱聽人。碩二學生黃大豪表示:「文字的力量很驚人,可載舟、亦可覆舟。」
台灣媒體也應該多報導國際新聞,並且應該從國際觀的角度報導,而不是只用台灣的視點。但張芮馨明確表示不會從事記者這一行:「記者寫的十則新聞裡,可能沒有一則是自己真正想寫的,會逐漸變得不知道自己是誰、在為誰工作。」譚心莛則鼓勵未來傳播所畢業的學生,如果有機會在媒體界工作,能夠真的能不被外在言論左右,她說:「距離目標還很遠,所以才更有努力的價值。」
傳播應秉持國際觀,也要對自己雙手產生的作品負責。(照片來源/fliper creative)
實務可以快速增加經驗,但是理論能夠幫助了解每個傳播事件背後所發生的原因,解讀媒體以及生活上的溝通互動,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在面對眾多文本時,才能不會受外在言論左右。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再踏進傳播界,傳播雖然很廣但相對很雜,如果沒有自己既定的目標很容易博而不精。
![]() |
記者 林凱元
我是凱元,喜歡各式各樣的東西,喜歡觀察各種不同人事物 興趣時常在變因此也沒有所謂的專長 目前正處於人生的緊張期,思索現在思索未來 希望你們能讀懂我的文字,能喜歡我的表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