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期

和平與暴力 社運面面觀

一個社會運動之所以會成形,是因為它背後存在著某些問題。

和平與暴力 社運面面觀

記者 秦洛芸 文  2014/03/30

一個社會運動之所以會成形,是因為它背後存在著某些問題。社會運動的表現方式有很多種,但最廣為人所知的便是遊行。遊行不僅是一種向政府高層訴說理念訴求的手段之一,更可讓社會大眾深入了解遊行背後的議題。但一場遊行的舉行並非如想像中的容易,除了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和行前規劃外,如何讓活動「和平」的舉行更是一大考驗。電影【彩虹保衛隊】便是在敘述塞爾維亞第一屆同志遊行的過程。


【彩虹保衛隊】是不題材特異的同志片,描述以一名異性戀視角出發,
看一群同志如何走上保守的塞爾維亞街頭。(圖片來源/
msn娛樂


四名大叔的「彩虹保衛隊」

【彩虹保衛隊】是一部半真實記事的電影。導演在二○○一年看到塞爾維亞的同志試圖走上街頭卻遭暴力所阻的影像後,而萌生拍片的念頭。

雖然這部影片被歸類為同志影片,但卻是以異性戀的視角出發。整部片以一隻兇猛的鬥牛犬遭槍擊作為開場,鬥牛犬的飼主是一位在地方上頗有勢力的持槍大叔雷蒙(Limun),同時他也是一名虔誠的教徒。而鎮上的獸醫是一名同志,他的戀人是攸關雷蒙婚姻幸福的婚禮策畫師。這對同志戀人想要在塞爾維亞的街頭上舉行屬於同志的「驕傲遊行」,卻深受暴力威脅,就連警方也不願意介入。最後,雷蒙為了自己的未婚妻,決定插手,幫助他們舉行「驕傲遊行」。

雖然雷蒙身經百戰,且在地方上擁有一定的影響力,但眾人聽聞要保護的目標後便紛紛打退堂鼓。於是,雷蒙跑去找他的前戰友、前敵人,四名大叔便要來保護這群不到百人的遊行。

值得一提的是,這四個願意來保護這場遊行的大叔們,並沒有一位是本身就是支持同性戀的。除了主角是為了自己的幸福外,其他人有的是感念獸醫的恩澤、有的是因能跟仇人打架,還有人只是去湊熱鬧、找樂子,所以在雷蒙受傷失蹤時,這群人也曾萌生取消保護任務的念頭。

透過主角的眼睛,我們可以感受到,原本恐同的大叔,一個原本完全不想認可同志存在的人,卻因為感受到同志們對於遊行的執著、對於自身理念的堅持,在與同志相處的過程中,雷蒙一點一滴地改變自己的想法,並透過自己本身非同性戀的第三人角度,說服他人一起來支持。


從多元角度看事件

塞爾維亞是位於歐洲東南方的一小國,人民較為傳統。自二○○一年同志試圖走上街被暴力威脅取消後,於二○一○年同志社群總算成功舉辦第一屆「驕傲遊行」。就如電影中所演,遊行是在鎮暴警察的協助下舉行,不過,電影結尾對於遊行只是輕描淡寫地帶過,在現實生活中,遊行曾遭到許多反同性戀人士攻擊。

電影中,雷蒙站在一個很微妙的立場,他是傳統保守人士,只是為了自己的婚姻他選擇幫助同志。然而他的兒子卻是同性戀反抗者,他的前妻則要求他不准再影響她和兒子的生活。除此之外,透過主角尋求外界幫助,有人漠不關心,有人不想多管閒事,有人抱持質疑態度,讓人從第三者角度觀察到,除了肢體上的暴力外,人們的冷眼旁觀對於遊行者來說也是一種障礙。

劇中同時運用塞爾維亞和周邊國家的情勢,隱晦的對比出在沒有國族仇恨的和平年代與同志在社會中所面臨的處境。「我無法喜歡我的國家,因為我無法驕傲地走在街上。」劇中一名同志如此說道。


社會運動的不同選擇

電影中,在四名大叔的保護下所舉行的遊行,最後可說是一場混戰,重要角色甚至死亡。但因為死了人,大眾開始注意,政府開始關注。於是隔年,在警方的協助下,遊行總算踏上街。

只是,一定要有所傷亡,要訴諸暴力,才能促成遊行,形成所謂的社會運動,達成讓政府、社會大眾注意的理念嗎?

宮崎駿兒子宮崎吾朗執導的動畫電影【來自紅花坂】中,內容也有講述到一場抗爭,一場多數人不看好的與權力高層的抗爭。和【彩虹保衛隊】不同的是,【來自紅花坂】的抗爭主要是由學生發起,且處境較不艱難。他們不須面對生命的威脅,只需爭取其他學生對他們訴求的重視,藉此讓學校高層讓步。


【來自紅花坂】由宮崎駿兒子宮崎吾朗執導,內容包含了學校抗爭運動。(圖片來源/部落格

影片中學生最初的抗議就如一般人所想的,拉布條、喊口號等,但在女主角的加入和提議下,他們決定著手改變,讓學生看見事物的美好,而願意盡一份心力保護它,不讓它消失。

都是為了讓自己的理念得以伸張,為了讓人生活得更加愉悅,但在不同的情況下,有人可以用和平的方式去達成,有人卻得在活動還未開始前,就先擔心自己的安危。除了訴求的差異外,造成這兩者最重要的差異是在所處的社會環境。


觀念養成 社會運動平和化

沒有人想要以暴力的方式進行社會運動,但也沒有人希望社會運動的訴求隨著時間被淡忘。在台灣社會運動已成趨勢,人民越來越常上街表達訴求,但往往和平的遊行、靜坐,總會伴隨著示威等違法舉動。事實上,依據學術上的定義,社會運動其實不應包含任何會造成他人或己身受傷的活動。但這只是最理想的完美狀態。

曾經的白米炸彈客,現在248農集創辦人楊儒門認為,台灣的社會運動至今發展得並不完善,最主要的原因是在於民主發展時間太短。因為民主發展短,人們沒有正確的觀念,政治家和人民的角力對錯難辨,且至今的法律存在諸多弊端,如「集會遊行法」闡述人們要集會遊行之前得先申請,採許可制,此項規定就明顯違背憲法人民可自由集會遊行的旨意。


楊儒門對於台灣社會運動發展有獨特的見解。
(照片來源/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至於,何謂正確的觀念?楊儒門表示:「就是把別人的事當作是自己的事。」設身處地的為他人著想。

像在【來自紅花坂】中,女主角就以學校高層的理想來看待為何要做出如此決策,因而決定從改變大眾觀感著手,學校也接收到了學生的意見且以學生角度去思考,製造雙贏的結局。如此,假若在【彩虹保衛隊】中,若反同人士能尊重同志,而同志能像對待故事中的大叔們一樣,一步步地讓他人了解同志與他人並無差異,或許就不會爆發流血衝突的事件,更不會以死亡來換取遊行的展開。

記者 秦洛芸
秦洛芸,個性有時候很衝動有時候很保守,感覺上是矛盾的人,腦袋不知道都在裝什麼。總之,是個不太會自我介紹跟寫感性文的偽理性人士。
記者 秦洛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