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旋律 為環境發聲
綠色旋律 為環境發聲
記者 陳韋琪 文 2014/03/30
「反核、反核、反核、反核」,民眾循著有節奏的拍手聲,與歌手一搭一唱地唱出反核的心聲,透過音樂表達對環境的訴求。隨著環保意識的逐漸高漲,音樂成為另一扇發聲窗口,為人民譜出心中為環境吶喊的旋律。
一九七○ 環保歌曲的開端
一九七○年瓊妮蜜雪兒(Joni Mitchell)以一首〈Big Yellow Taxi〉開創環保歌曲的先驅。瓊妮蜜雪兒為民謠出身的加拿大創作型歌手,以簡單輕快的木吉他旋律、朗朗上口的歌詞,在環保意識尚未普及的社會中唱出時下的環境議題。
DDT曾為著名的合成農藥和殺蟲劑,在一九五○到一九八○年代中被廣為使用,然而DDT在環境中不易分解,並會在動物脂肪內囤積,甚至對魚類及鳥類生存不利、破壞生態的平衡,將成為往後數十年的生態殺手,目前已遭大多數國家禁用。瓊妮蜜雪兒感受到當時時勢的變化也見識到環境破壞的無奈,因此以高亢清亮的嗓音、直接詼諧的歌詞,絕妙精巧地描繪當代現象。
由Joni Mitchell演唱的〈Big Yellow Taxi〉。(影片來源/YouTube)
「They paved paradise and put up a parking lot」(他們鋪設了天堂,設立了停車場),歌曲的開端,瓊妮蜜雪兒便透過敏銳的觀察力及善感的心思,寫下對周遭環境的感慨,在美麗的大自然下,卻矗立著種種建設,抹煞單純美好的風景。且在每段的結尾中她也不斷地唱出這段歌詞,傳達出在視覺感受下難以忘懷的內心震懾。除此之外,DDT的使用、樹木砍伐、遭藥劑毒害的鳥禽等等,也都成為歌詞中的一環,緊緊扣著對環境變化的無奈,而在歌曲的最後,突如其來的高音與異於平常的低音相接,並且以爽朗的笑聲做為結尾,呈現有趣的搞怪元素,除了能令人印象深刻外也展現出民謠傳唱的親和力。
特定議題 反核歌曲夯
隨著環保意識逐漸在人民心中紮根,對於特定環境議題的訴求也更加展現行動力,人民走上街頭遊行、抗議,表達對捍衛家園的堅定。此股風氣也為樂壇中注入一股新勢力,其中以反核歌曲的百花齊放最為顯著,近二十年來各式歌曲層出不窮。
一九九一年,「青年抗議歌手」朱約信在反核運動現場唱出了第一首反核歌,歌曲改編自他的 〈歡迎烏名單〉,雖非為正式發行的單曲,卻真切地傳達出反核的信念,二○一三年才以〈反核雷鬼〉收錄於《No Nukes! Long Play!不核作-臺灣獨立音樂反核輯》。
簡單的吉他和弦、明確的歌詞訴求、道地的台語口音,朱約信以「俗夠有力」的歌曲形式凝聚民眾一同唱出「反核 反核 艱苦也得走 反核 反核 要四處讓人知道」,而最後以激情的歌聲吶喊,表達出抵死不從的決心。此外,以群眾的雙手拍打出伴奏,為這簡單的歌曲添增另一分力量及強勁的渲染力,每一次手心的拍打聲都重重敲擊著人民內心的熱血因子,激發守護環境的恆心與毅力。
朱約信演唱的反核歌,作為記錄片【人民的聲音】中的插曲。(影片來源/YouTube)
同為反核 不同曲風攻勢
除了剛烈強硬的曲風外,溫馨柔情攻勢也為反核運動帶來另一股力量。二○一三年知名樂團FIR團長陳建寧發起反核歌曲〈孩子的天空〉大合唱,招募演藝圈、藝文界等上百位名流一同獻聲錄製,更邀請小朋友與各界民眾一同群聚於中正紀念堂高聲歌唱。
歌曲開頭以緩緩的鋼琴聲流瀉而出,一股沉重卻柔和的悲傷滿溢胸膛,緊接著一個鼓聲的敲擊,小提琴緊湊的琴聲來回拉扯著,悲壯的情感似狂奔的野獸般毫不保留地宣洩釋放,然而倏忽回到單音節的緩合琴聲,以名模林志玲甜美的嗓音作為序曲,唱出溫暖真誠的反核心情,接著知名主持人小S接力歌唱,以母親的姿態傳達出對下一代的憂傷,除此之外,神父、醫生等等的獻唱,也展現出不同社會角色中對反核的心聲。
一改以往直接了當的反核訴求,〈孩子的天空〉以溫和的語調、隱晦的字句傳達反核的情感,如「大風吹 吹向誰 草兒都枯萎 大風吹 吹向誰 大樹也掉淚」,一股大自然淡淡的哀傷隨風而逝,描繪出對環境破壞的無奈,然而整首歌曲以守護下一代孩子的家園作為出發點,更能展現動之以情的說服力,與剛硬的反核歌曲相比實為別有一番韻味。
由多位名人一起錄製的〈孩子的天空〉MV。(影片來源/YouTube)
殊途同歸 為環境發聲
除了針對特定環境議題外,音樂人也巧妙地間接將環保元素納入創作,包裝出風格迥異的歌曲。如知名樂團五月天在〈諾亞方舟〉一曲中,以聖經中諾亞方舟的故事為題材,刻劃出世界末日的形象,並以「晚安 自由女神漂到華爾街 我們在甲板上摸到杜拜塔頂的塔尖」描寫地球暖化後海平面上升的景象,以及「當輻射比陽光還要熾烈」道出了核能的潛在危機,給予世人警惕的效果和對環境的省思。然而五月天更在現場音樂表演中,將大量環境議題的字樣浮現於舞台背景,配合絢麗的聲光效果,將觀眾包圍在彷彿世界末日般的情景。
五月天在現場演唱中,利用舞台背景播映與環境議題相關的字樣,
如圖中標示「我是人我反核」。(圖片來源/環境資源中心)
除此之外,歌手林憶蓮在親手打造的《蓋亞》專輯中,將自己化身為希臘文中Gaia(蓋亞)的大地之母意象,傾訴出對人類所作的破壞而感到憤怒的心情。有別於以往熟知的第三者角度將歌曲納入環保元素,〈蓋亞〉是以第一人稱的方式譴責世人對環境的傷害,並對你我做出無奈甚至絕望的控訴,獨特嶄新的風格卻也間接帶出了環境議題。
音樂商業化 真心與否
由於環境議題不斷擴大,人人心中逐漸種下環保的幼苗,也因此影響著音樂型態的走向。為了迎合市場的趨勢及消費者的口味,音樂創作不再像以往只是歌頌著愛情、青春、夢想等等,環保意識也越趨保有一份重要地位。然而,這股綠色歌曲的潮流,是否真心在為環境發聲,抑或只是做為商業的手段,吸引大眾買單,仍為無法得知的部分。但毫無疑問地,透過音樂的力量,能夠將相同訴求的人們牽連一起,為了自己也是為了下一代子孫,盡一份心力發聲。
![]() |
記者 陳韋琪
大家好我是陳韋琪,偶爾心思細膩但也偶爾帶點粗神經。 喜歡旅行,看看這世界的不同面貌,用我自己的方式記錄周遭的每一刻。 總是抱有許多的期許,但又有著猶豫不決的性格, 希望我能勇往直前,不害怕任何挑戰,成為最有自信的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