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期

不核作 台灣搖滾出擊

台灣獨立樂團響應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發行反核概念合輯,為夢想中的非核家園發聲。

不核作 台灣搖滾出擊

記者 劉冠伶 文  2014/03/30

台灣社會運動日漸蓬勃,其中,反核的議題從去年延燒至今,抗議的聲浪從未停息。過程中,不只環保團體響應,藝文界的聲音在這場抗爭裡也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在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的號召下,許多台灣獨立樂團為《No Nukes!Long Play!不核作》反核概念合輯創作,透過音樂傳達他們團結反核的決心,並帶來溫柔而堅定的力量。
 

草根精神 捍衛土地不缺席

早期的反水庫及土地運動,林生祥和交工樂隊共同創作出不少經典抗議的歌曲,至今在樂壇及社會運動中,仍相當具代表性。樂團解散後,林生祥另組生祥樂隊,持續為土地歌唱。繼交工樂隊的〈非核家園進行曲〉,林生祥再次為核能問題創作,收錄於反核合輯的〈Fromosa 加油加油加油〉已成為今日反核集會必備的主題曲。

相較於交工樂隊時期的作品,〈Fromosa 加油加油加油〉以中文作詞,歌詞內容平實直接,曲子也增添更平易近人的輕快節奏,「不要再有 下一個福島 FORMOSA 加油加油加油」,直接表達最純粹的訴求。這首歌將傳統的月琴融入編曲,維持過去一慣的特色與草根性。雖然少了激昂的嗩吶獨奏,仍不失感動與號召力,透過經典的一唱一答,合唱讓歌曲中的團結感更加凸顯。


生祥樂隊用輕快的旋律,唱出對反核的支持和對土地的鼓勵。(影片來源/YouTube
 

為孩子 高舉反核旗幟

除了林生祥,另一位活躍於社會運動的歌手巴奈也參與這次合輯的創作。長期關注原住民權益及環境議題的巴奈,近來也積極參與一系列的反核活動和演出,去年更自行舉辦五十場小型演唱會,到全台各個鄉鎮宣傳反核理念。身為一位母親,巴奈關懷土地的初衷來自於孩子,她希望能夠透過歌曲守護孩子的未來,福島核災過後,她為女兒所寫的〈沒關係〉便是經典之作。〈沒關係〉以輕柔的民謠曲風加上溫暖的嗓音,淡淡唱出面對環境崩壞的不安和對孩子的心疼,作為最溫柔的吶喊。

而收錄於合輯的新作品〈給孩子們 非核家園〉,歌唱的對象從孩子轉變為整個社會,更為直接地傳達反核的訴求。「唱 大聲唱 大聲唱 非核家園 唱 一片天 我們要 非核家園 唱 一個希望 給孩子們 非核家園」,這首歌只有這幾句簡單的歌詞,並無太多鋪陳和描述,透過反覆吟唱,來表現所要強調的重點。歌曲後段融入現場合唱錄音,群眾的聲音使平淡的曲調轉為激情,同時也為這項訴求多增添一分力量。


簡單的旋律和歌詞,巴奈和群眾一起高唱非核家園。(影片來源/YouTube) 
 

超越族群 關懷土地不設限

合輯中收錄的歌曲,大部份都針對台灣整體的核能現況提出質疑與反對,但〈蘭嶼的藍〉這首歌特別點出目前蘭嶼地區的核廢料問題,在眾多歌曲中顯得突出。「蘭嶼的藍 無法言喻的藍 蘭嶼的藍 被核廢料汙染 我們的婪 噁爛」,整首歌以純鋼琴伴奏,輕柔的旋律加上新詩般的歌詞,引入蘭嶼的美景,最後再將聽眾從那片藍色的美夢中搖醒,點破現實中這片樂土所遭受的苦難。後段澎湃的鋼琴獨奏搭配吟唱,將歌曲情緒帶到至高點,陣陣無奈與悲哀透過細膩的音符刺入聽眾的心,讓人不禁為蘭嶼人感慨,也為核廢料問題感到痛心。

創作這首歌的蕭賀碩並不是蘭嶼人,而是基於環境關懷而創作這首歌曲。除了主題和蘭嶼的原住民有關,其中所加入的吟唱,亦引用自原住民的歌謠。屬於漢人民族的蕭賀碩,是少數在歌曲中融入原住民音樂的非原住民創作者,透過她特有的嗓音,讓原住民的歌謠產生全新的面貌,鋼琴和吟唱的聲音雖然溫柔,但仍不失澎湃,也許和原唱者所呈現的感覺相去甚遠,但所帶來的感動,並不會因為族群不同而受限,反倒成為一種沒有距離的關懷。

 
屬於漢人民族的蕭賀碩引用原住民的歌謠,為蘭嶼這塊瑰土發聲。(影片來源/YouTube
 

相挺 來自對岸的聲音

隨著資訊流通的進步,中國大陸的獨立音樂開始傳入台灣,並逐漸獲得台灣樂迷的關注,如宋冬野和對岸知名的樂隊「萬年青年旅店」在台灣有許多支持者,也都曾來台開唱。而這張以台灣核能議題為主的合輯,亦收錄一首中國歌手周雲蓬所創作的〈懸棺〉,此舉顯現兩岸音樂的密切交流,也打破政治的藩籬,站在同一陣線,一起為環境發聲。

和合輯中眾多歌曲不同,〈懸棺〉這首歌並不是特別為反核所寫的,但這首歌對大陸社會的悲憫,仍可以投射至台灣目前無奈的狀況,並為這場抗爭注入關懷與希望。「懸棺」指的是一種大陸少數民族的葬儀型式,周雲蓬將這個儀式隱喻為對生命的豁達和對自然的嚮往。「冬天不必蓋房子 我們就住在雲彩上面的棉花裡 我們在棉花裡偷偷地喝酒」,面對死亡,人通常存有畏懼,但歌詞中所描寫的死亡,似乎是平和且安樂的,加上末段背景音樂融合了為犧牲者祈福的經文,這樣莊嚴寧靜的氛圍,讓抗議的躁進與激情在這首歌裡冷卻,讓人得以透過其中的慰藉,戰勝心中的恐懼,並用更豁達的無畏來面對眼前的挑戰。


周雲蓬是中國知名的批判民謠歌手,他創作〈懸棺〉表達對中國社會的悲憫之情。(影片來源/優酷

音樂的力量 團結反抗

知名政治、文化、音樂評論家張鐵志曾在TEDxTaipei發表「音樂 改變社會的力量」的演說,他點出音樂在全世界的抗議活動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也是相當重要的力量,這張《No Nukes!Long Play!不核作》反核概念合輯,著實實踐這樣的理想,它讓不同世代、不同種族、不同國籍的人得以合作,團結起來為所在乎的事情發聲,讓聲音的力量改變這個世界。


也許音樂不能直接改變世界,但它是反抗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圖片來源/blogpost

雖然目前核能的相關政策尚未改變,但運動支持者仍舊持續向社會傳達他們的訴求。也許這張專輯沒辦法直接影響政府的決策,但它無非帶給一般大眾反思的機會,也帶給這場運動支持者在改革這條漫漫長路上,永遠不朽的力量。

記者 劉冠伶
大家好,我是欸咪:)  喜歡沒太多計畫的旅行,期待轉角遇上的驚喜,然後在明信片上碎碎念給大家聽。 願接下來的日子天天精彩,充滿勇氣:)
記者 劉冠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