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克文化 教條閃邊站
龐克文化 教條閃邊站
文/ 蔡昇峰 2007/12/23
|
▲常見的Punk打扮,結合許多鉚釘、鐵鍊等元素的拼貼風格。圖片來源︰http://blog.allthedumbthings.com |
反抗主流 龐克文化興起
有很多的次文化,是從音樂漸漸蛻變出現的結果,龐克也不例外。當搖滾樂從50年代開始發展,到70年代出現在檯面上的華麗搖滾、前衛搖滾及迷幻搖滾,以及後來的金屬樂等,都是需要高度演奏技巧及天分的音樂,加上大量的商業化以及包裝,讓搖滾樂不再平易近人。因此,有一群年輕人為了反抗這種體制,開始用最簡單的技巧及最簡單的器材,創作屬於自己的音樂。例如1976年倫敦的Sex Pistols(性手槍)樂團,以及紐約的Ramonds(雷蒙斯)樂團,分別錄製、發行了他們的第一張專輯,將他們「學會三個和弦就可以組團」的龐克音樂發揚光大,龐克文化就此展開。
![]() |
▲龐克樂團的先鋒-Sex Pistols。圖片來源︰http://www.allmusic.com |
濁水溪公社 真正的台灣龐克
而台灣在大約80年代初期到中期,漸漸出現了龐克風潮。台灣的少年龐克大都在集中在天母、或在西門町鬼混,每天都穿得很華麗、很龐克。跟歐美龐克不同的是,這群在台灣的第一批崇尚龐克的人大多是有錢人家的小孩,對於龐克文化的接觸,大部份是裝扮上的學習,以及他們的藥物文化。
其實龐克文化到了現在,還是逃不過資本主義社會的魔掌,常常被商業化的過度消費。很多龐克追隨者覺得龐克商業化帶來幻滅的感覺,龐克按照定義應該是不能流行的;矛盾的是,反抗一切成為教條與思考的龐克精神,「提出定義」這件事本身就與龐克相違背。所以龐克是什麼?我認為唯有身體力行,才能了解吧。
|
|
▲Sex Pistol-<God Save the Queen>
|
▲濁水溪公社 -<慈航普渡> (影像來源︰http://www.youtube.com) |
![]() |
記者 蔡昇峰
國立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系四年級,主修數位媒體學程。國中開始玩樂團一直到現在。跟記者比起來,更想當一個rocker,總覺得彈吉他比寫字容易。記者和rocker其實是相當不一樣的兩個身份,記者對於事情要有客觀的眼光,公正的評斷;rocker則是說幹就幹,相當主觀的想到什麼就說什麼。不過在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身份中試著取得一個平衡點,也許是一件有趣的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