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盲點 難以面對的真相
人性盲點 難以面對的真相
記者 李盈如 文 2014/04/27
自「法律」觀念誕生以來,人類期許它帶來公平與真相,然而,當事實非自己所相信時,逃避和謊言便成為人性最大的弱點,並導致誤判發生。《原罪》運用細膩逼真的法庭攻防、恩怨交織的家族淵源與撲朔迷離的殺人案,帶領讀者揭開光鮮亮麗的法律,其背後往往隱藏著最不堪入目的真實。
深層描寫 擺脫美式風格
談及推理小說,大部分的想像不外乎懸疑難解的兇殺案、頭腦清晰的神探或是陰險狡詐的兇手,卻鮮少注意到東方與西方迥然不同的敘事風格。以日本及美國為例,一般而言,日式小說注重人性描寫,故事經常透過人物間的互動進行,每個角色都會有鮮明的性格與經歷,並為兇手規劃一個深刻且悲慘的背景,完整解釋其人格扭曲的原因。也因此,大多較為黑暗陰鬱,能間接點出社會問題,但有時容易缺乏故事性。
反之,美式小說著重劇情發展,嚴謹地設定每一章節,前後連貫、環環相扣,通常帶給讀者節奏明快的印象,讓人忍不住一頁頁不斷翻閱,也較易有續集作品。卻也因而缺少角色深層描述,偵探總是全知全能的完人,且許多時候即便將全書看完,依然無法理解兇手殺害被害人的契機,同一個作者筆下的不同主角更時常極其相似。此外,細緻的情節也代表作者需要大量相關知識,若不夠豐富,較易使其作品落入同樣的模式循環。
《原罪》以希臘神話中,雙子座的凱斯托與保盧斯的故事作為原型,承襲美式小說的一貫風格,並加強角色特質,脫離大眾的刻板印象。全書主要以兩個類似偵探的人物視角構成,隨著劇情發展,穿插其他事件當事人對過去的口白,令人在故事進行的同時,也能對角色性格有進一步的了解。雖然書中要角包含難以辨識的雙胞胎,卻充滿特色,成功表達出雙胞胎間不願被區隔,又不想被視為同一人的矛盾。
《原罪》雖承襲美式風格,卻能同時凸顯出角色差異。
(圖片來源/新絲路網路書店)
法庭攻防 完整重現
作為法律推理小說,《原罪》也精采地演繹法庭攻防戰,從第一場辯論開始,主角保羅便運用不同的律師手法,來避免自己的雙胞胎兄弟凱斯延長刑期。不論是溫情派母親攻勢,還是對手的悲憤報復式說詞,其實都是現今法庭上的慣用手段,而書中對於選舉的宣傳模式及複雜的鑑識科學也刻劃地相當完備且細緻。
作者史考特.杜羅除了以鮮少人接觸的法律題材當作主要書寫主題,同時也是美國知名法律事務所的合夥律師。憑著自己當律師與檢察官的閱歷和經驗,不僅獲得故事靈感,更能以專業知識作為輔助,創作出具有獨特風格又不失真實性的法律推理小說。其過去出版的兩部連續小說《無罪的罪人》及《我無罪》更被翻拍成電影,《紐約時報》讚譽杜羅為當今法律驚悚小說第一人。
史考特.杜羅面對法律題材,有豐富的閱歷及經驗。(照片來源/LJWorld.com)
然而,美國與台灣不同的風俗民情卻也讓讀者較難理解書中的一些橋段。例如:法律制度上,美國是英美法系,相較台灣採用的歐陸法系,多使用不成文法,也就是說,以習慣、習俗、判決先例及規章作為審判手段,過去的判例對以後的案件都具有法律約束力,擁有陪審團制度,因此在法庭上的情緒及演戲功力相對地更重要。除此之外,書中開放的社會風氣也同樣令亞洲讀者難以設身處地地想像。
認罪協商 折扣的正義
故事開頭,一樁驚天動地的凶殺案發生,雙胞胎兄弟之一凱斯坦承犯行,斷送了自己的前途。相隔二十五年後,凱斯出獄之際,已然成為政壇明星的雙胞胎兄弟保羅卻遭當年受害者的哥哥赫爾指控參與犯行。在兩方彼此的控告之下,調查人員不得已只好重啟偵查,並意外發現過去的辦案方式充滿瑕疵及謬誤,而兩家人之間的恩怨也同時被步步揭開。但事實的真相,往往超乎想像,不盡人意。
書中的劇情描寫,提出了一個相當發人省思的問題:認罪協商的制度究竟是優是劣?所謂的認罪協商,指的是給予被告機會選擇是否承認犯罪,雖然不會變成無罪開釋,但也不會以最重的罪名及罪刑入獄。不但可以省去冗長的訴訟程序、大量的訴訟費用,更讓案件提早解決,法院能將資源運用到其他案件上面。看似完善的解決方式,卻並不是「完美」的正義,不僅對受害者來說難以接受,對被告而言,也不見得有利。
因為這樣的制度可能會導致冤獄產生,許多接受認罪協商的被告其實是清白的,但當所有不利證據都指向被告時,律師在權衡且找不到其他有利證據之下,便會勸被告接受認罪協商,以免受到更嚴厲的懲罰。對照台灣同樣也是犯人主動認罪的江國慶案,不僅格外諷刺,也深具警惕效果,更令人質疑法律的正義與真相究竟是否存在。
江國慶冤死案是台灣法律史上一大黑暗,充分顯露出認罪協商制度的不合理。
(照片來源/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真相的探求 卻最為不堪
然而,作者在最後設計出的翻案結果,卻也時時提醒讀者:追尋真相是否也要設定極限?人們往往只願意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當真相與一開始的期望不相符時,要如何才能繼續面對自己的人生?乍看之下,認罪協商的制度甚至才是最好的做法。雖然結局調查人員依芳並沒有將結果告訴赫爾,但總讓人不禁思考如果赫爾面對事實,他到底該怎麼自處。
「人類一直追求公平,也給公平設下許多的定義和規則,然而法律從來就不能有效地應對真實的情況,只要願意睜開眼的人都能看到這一點。」史考特.杜羅用他多年的歷練,將所見所聞以小說的形式傳達給讀者,不僅是對法律的了解,更是反思。《原罪》雖然包裹著娛樂推理小說的要素,裡面包含的意義卻已超越其實質上的質量。
![]() |
記者 李盈如
我是李盈如,平凡、普通 試著在一成不變的生活中尋找方向及樂趣。 對自我的要求頗高,但也不是那麼吹毛求疵, 集矛盾於一身,但有自信能像天平般平衡一切,為自己找到完美的歸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