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期

破戒 破除賤民歧視

父親的諄諄叮囑成為丑松一生的夢魘,每當身分欲脫口而出時,「千萬別忘」總會在腦海響起。

破戒 破除賤民歧視

記者 林燕婷 文  2014/06/01

孤寂的身影,老舊西裝上沾滿粉筆灰。瀨川丑松的一身穿著,象徵自己窮苦的教師身分。《破戒》一書深刻描寫主角丑松的掙扎與內心的抑鬱不安,但這些情緒並非因為生活艱困,而是源自整本書籠罩的灰黑烏雲:新平民的身分。
 

賤民出生 不可以平民相待

瀨川丑松出生於明治三十年代的小諸市穢多町,從小就被鄰居小孩以丟石頭戲弄,長大後則到處受同事歧視、排擠,甚至是革職,可不管被如何惡劣地對待,沒有人會挺身而出幫助他,因為丑松一出生就背負著前封建階級制度下賤民的身分。在這個世界,身分代表的一切,不需要羅列任何罪名,只要出生在賤民階級的家庭,就會被欺負。

明治時期前的日本,因祖先大多從事與屍體有關,如殯葬、皮革、屠宰等沾血的職業,或是曾戰敗的部族,這些新平民被認為是「不潔」,並被迫與其他階級隔離,住在某些特定村落或是貧民區,不能與平民直接接觸、共桌吃飯,甚至是到學校受教育。但自一八七一年明治四年,日本廢止身分制度,將穢多改為平民後,穢多存在社會中的地位卻變得相當獨特,既非平民也非賤民。

直至西元二○○○年,許多人仍稱穢多作部落民,在學校、職場、婚姻上備受歧視。雖然都市由於年輕人多,較不受傳統觀念侷限,但在重視血統的地區,在孩子結婚前,仍然會關注結婚對象的血統、姓氏與居住地,就此來決定這門婚事是否能結成,可這樣的歧視,讓許多對相愛的情侶在結婚時遭受反對、拒絕,致使如私奔等諸多悲劇的產生。
 

豬子 穢多的生存方向

「你這個穢多──什麼東西!」同事文平因惱怒丑松,不加思索脫口而出。明明早已廢除賤民制度,但傳統封建制度下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卻深植人心,在同事間、日本社會,甚至是丑松自己心中,賤民還是賤民,欺瞞身分充當教育莘莘學子的教師,實在是罪不可赦。丑松心中欲事業有成與被侮辱的不甘在通篇文字中不斷角力,無奈至極。

穢多在此書中象徵著身分卑微的賤民階級,然而,儘管穢多的社會評價如此負面,甚至大到能阻擋一個人一生的成就,作者島崎藤村卻塑造一位著作豐富、並懷抱理想的角色:豬子蓮太郎,作為丑松的心靈導師。書中豬子的著作以關懷弱勢為主,又因其本身是穢多,不斷地鼓舞悲觀的穢多子孫們抬頭正視自己的權利,並到各地演講。

豬子的《懺悔錄》中第一句就告訴所有讀者:「我是穢多!」只有身為穢多才會了解,單單一句陳述自己身分的話,卻需要極大的勇氣,一旦公開穢多的身分,連過去的親朋好友都可能會背棄他。而對丑松來說,豬子的書讓他愈看愈憐憫自己的同族,心中更是有一把火,期待能打破現實的框架,大聲地喊一句:「我是穢多!」。


穢多被隔離在村落中,以從事與血、皮革等相關行業為主。
(圖片來源/
a japán társadalom perifériáin

 

穢多不變的結局

受到豬子過世的影響,丑松決定將自己是穢多的事實告訴身邊的所有人,學生、同事、房東或是好友,且有被所有人背棄的覺悟。

可結果出乎丑松的意料之外,作為好友兼同事的銀之助並沒有拋棄他,反倒從心底願意幫助丑松,房東在知道丑松的身分時,也對他的離開依依不捨,特意為他準備食物送行,學生們在得知確切的離開時間,無視校長退學的威脅,集體翹課為丑松送行,而心愛的女子志保不因自己是穢多而遠離,一直注視著平凡且正直的自己,願意將一生交給丑松負責。賤民的身分並沒有讓周邊的人們改變對自己的態度。

自懂事以來的矛盾心情,讓丑松逐漸鬱鬱寡歡。恰恰符合作者島崎藤村一貫的寫作性格,島崎藤村一自己的父親在島崎十四歲時病逝,後年長的姊姊也因精神疾病去世,島崎認為自身的憂鬱承自父親,可親人的早逝、童年被他人撫養、自己三個孩子的逝世肯定也讓島崎的心蒙上陰影,使得他能夠用同理心去同情社會中的弱勢階級,寫出穢多的心聲。


以同名小說改編成的電影〈破影〉,劇中的丑松與志保。
(圖片來源/
てこの気まぐれ日記

 

賤民或平民 社會態度轉移

豬子那般強烈、急切欲改變社會的思想,在最終驅使丑松對所有人告白。遺憾的是,即使丑松破除不能說出自己的身分的戒律,思想卻全然未超脫社會傳統封建制度的束縛,堅信只有離開日本,才能擁有與他人平等的競爭機會、才能帶給志保富裕的生活,因此決意到美國發展,可好友銀之助的幫助、房東的態度、學生們的行動,以及戀人的以身相許難道不正是構築在眾人對賤民的態度產生變化的關係嗎?

《破戒》詳實地寫出生活困苦的主人翁內心的變化,主角丑松就像是真有其人,而島崎不過是替可憐的丑松述說他的身世。整部書頗有日式風格,並不著重結局,而在於曲折的故事過程。 可反觀《動物農莊》則因政治、出版的限制,只能運用被比喻出來的動物來描寫史達林的極權主義,用豬來比喻貪婪權利、金錢的人類,豬隻們制定的「七戒」在牆壁上修了又改、改了又修,將沒有記憶力、只能看著七戒判斷是非對錯的動物們耍得團團轉,唯有老班傑明因為老眼昏花始終記著原本的七戒,也知道豬們逐漸將權力掌控在自己手中,雖心持懷疑卻默不作聲。整本書充斥著強烈的諷刺意味,動物們荒誕如人類一般的行為,引人發笑,讀來較為詼諧,相較下反倒沒有《破戒》那般沉重、寫實的憂鬱感。


動物農莊裡的動物們從窗戶外偷看到身著人類衣裳,有著醜陋面孔
的豬,大啖牠們辛苦工作收成的食物。(圖片來源/
網誌潮池

記者 林燕婷
美好的生命應該充滿期待、驚喜和感激。   我是林燕婷,出生在勤儉純樸的楊梅客家庄,一直傻傻的認為婚禮上一定有沾滿花生粉的客家麻糬,直到離家踏上新竹的土地才發現,客家人、閩南人、香港人口中的麻糬統統不一樣。                                                                  與形形色色的人們 ──在新竹 
記者 林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