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 For She不只是女性主義
He For She不只是女性主義
記者 侯怡安 文 2014/09/28
許多人在面對女性主義時,心中都會有不少根據自己刻版印象而來的疑問,像是:女性主義不就是只有女人的事,為何大家都要關注?女性主義者本身是不是都是相當剽悍的女性,才會有這樣獨立的想法?女性主義是不是都是一些激進的女人?
性別框架裡 女性仍未解放
日前Emma Watson以聯合國婦女署親善大使的身分在紐約會議中演講,發起了一場叫“He For She”的運動,說明了女權運動不能僅有女性參與,而是所有人都應該參與的一項活動。
她在演講中提到,當她以親善大使的身分開始談論起女性主義時,發現很多人把「爭取女性權益的女性主義」等同於「厭惡男性的主義」。而這種錯誤的觀念必須矯正,並且表示:「女性主義相信男人與女人都該被賦予同等的權利以及機會,女性主義爭取著兩性在政治、經濟、社會上的平等。」
大家都明白女性常被約束在性別的框架之中,卻鮮少人發現其實在性別的框架成立之際,男性及女性其實都相同受限了。這世界上有著剛強的女性亦有柔弱的男性,卻因為性別中的刻板印象,而被標籤成異類甚至飽受欺負。所以人們不應當以「性別」為準繩,當作一種規範,並且用此來規定性別與行為之間的關係。女人及男人理當都能夠自由地展現出自己的剛毅以及脆弱,而不該受性別的拘束。
除了上述關於情感及個性的表達之外,社會上仍有許多性別不平等的問題如兒童新娘、職場上的天花板效應、父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甚至於有些國家的女性仍沒有投票權、受教權等基本權益。時至今日,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自信地說他們已經完全達成性別平等。
2014.9.20艾瑪華森(Emma Watson)在紐約聯合國會議中發表
"He For She"演講。(圖片來源 / UN Women)
拒絕歧視 女性主義爭平權
女性因為生理上的因素,相對於男性來說較為弱勢,這種情形間接導致了主流社會中多以男性為主導者,進而形成父權體制。而同樣身為人,單單只因為身為女性就遭到歧視,並且必須全盤接受社會階級上對性別角色的不對等關係,這恐怕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難以接受的。而女性主義也是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逐漸成長茁壯。
女性主義思想出現於十八世紀啟蒙運動;十九世紀女性主義思想化為實質上的社會運動。十八世紀當時英國女性主義先驅之一的作家Mary Wollstonecraft著有《女權辯護》(A Vindication of the Rights of Woman: with Strictures on Political and Moral Subjects)一書,並主張:作為人類的女性應當享有與男性相同的基本權利,而不應被視作是社會的裝飾品或是婚姻交易中的財產。而經過了十九世紀一波波女性主義社運的浪潮,二十世紀時多數國家女性已有投票權、參政權等在政治上的權力。
女性主義分為許多流派,從自由主義女性主義(liberal feminism)到屬於激進派別的基進女性主義(radical feminism)都有其各自的主張。雖然不同派別都有屬於自己的訴求、執行的方法也與其他流派相異,但最重要的概念本質上都是爭取相同的事物──性別平權。
女性主義 讓社會更成熟
而在台灣,女性主義也於二十世紀開始慢慢發展。自從有許多女性政治人物參與其中的美麗島事件,到對於許多兩性平等法規的建立與修改,讓政治不再只是男人的事。近年來又有許多雜誌、影展、演講是針對女性主義而創立的。這些刊物的內容,不外乎以女性為主的議題或女性在生活上的經驗來作為發想,透過文字與影像的結合讓閱聽人更了解女性主義的內涵文化,並廣泛吸收各類資訊,讓自己不再只以舊有的思考模式來單方面地看待生活。
另一方面,因為性別平等不是非黑即白、兩極性的詞彙,它是一種動態的過程,所以在現今性別平等已經發展了一段時期的社會中,人們已經可以以成熟的眼光來看待一些思想過度帶有性別偏見的言論或想法。
舉例來說,即便遇到在今年七月土耳其副總理阿林斯(Bülent Arinç)在演講中說出:「女人必須貞潔,不能在公開場合大笑。」這類明顯的性別歧視言論時,許多女性選擇在社群網站上張貼自己在公共場合大笑的照片,以幽默的方式反擊沙文主義的歧視。
性別不平等 男性也受害
隨著女性主義的發展,雖然仍有不少國家的女性們仍沒有基本人權,但已有許多國家開始注重這議題的重要性,也日益改善女性在社會中的處境。同時,這些國家對於「性別平等」這一塊有著更深的討論層次──不僅僅局限於討論「女性的權益」,而是加深、更廣地討論到了「性別偏見」與「性別刻板印象」。在文化的脈絡下,社會對於不同的性別會擁有不同的期望與要求,要求特定的性別遵循著特定的路線走,只要沒有遵循主流社會所期望的路線,便會被嘲笑、辱罵、最後訂正。
在這個議題當中,社會上對於「男性」的性別不平等對待也同樣地被充分討論。一直以來社會關注女性在生活上所受的壓榨,卻忘了其實一體兩面,男性被教育為「照顧者」、「必須扛起一家」、並且「有淚不輕彈」的角色,在這樣的狀況下,男性的心理壓力其實非常大,但卻又無處尋求安慰,進而造成了許多悲劇的產生。因此,性別平等不論是對於男性還是女性都將會是個極為重要的觀念。
男性女性皆有權展現剛強;男性女性皆有權展現柔弱。
(圖片來源 / 守護QQ網)
女權運動 全民運動
女權運動還有一大列需要努力的清單,包括上述兒童新娘、職場上的天花板效應、父權社會、對女性的壓迫、甚至於部分國家國家女性的投票權、受教權......等等,以及消除性別偏見、性別刻板印象的實行。
"He For She "是項不論男性或女性公民都應該參與的運動。
(圖片來源 / He For She官網)
現在這些不平等的情形,聯合國指望在“He For She”運動中,不論是男或是女的世界公民,都可以竭盡所能地參與落實。雖然這些性別刻板印象與性別偏見,都是長久以來的文化所慢慢形成並著根於社會之中的,就算女權主義已經萌芽三百多年卻仍未能完全根除其中的歧視。然而在聯合國的提倡下,期望能大大提高世人對這部分的重視程度,讓牽涉面極廣的女性主義運動,不再只是思想與文化的改革,更是行為上的準則。
![]() |
記者 侯怡安
她搭上潮流揮一揮袖, 結果非但攪和了空氣分子還成功帶走 一片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