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吶喊 反戰與抗議之歌
人民吶喊 反戰與抗議之歌
記者 洪詩宸 文 2014/10/05
人與人之間總會有許多紛爭,若這些糾紛上升到兩國之間的層次,當問題逐漸惡化至無法協商的地步,戰爭便會一觸即發。戰爭不僅帶來大量的金錢損失,人力和物資對國家嚴重的虧空更是一大問題,戰爭帶走的生命也是不計其數,對有親人戰死沙場的家眷來說,戰爭更是他們心中永遠的傷痛。許多有才華的人將他們對於戰爭的不滿譜成抒情或嘈雜的歌曲,希望能透過音樂將戰爭帶來的痛苦傳達出去,引起更多的共鳴。
越戰時期,不論是美國還是越南人民都死傷慘重。(圖片來源/中華網論壇)
美國與越南之間的戰爭長達近二十年,美國的軍事花費至少兩千五百億美元,造成當時國內嚴重的經濟衰退,許多年輕人被送上戰場卻可能從此在異國土地上長眠。一九六○年代,美國人民的反戰情緒持續高漲,街頭上陸陸續續出現許多抗議活動與暴動,造就了反戰歌曲的一代盛世。
音樂才子 大聲呼喊和平
名噪一時的搖滾團體披頭四(The Beatles),被認為是影響深遠的樂團之一。披頭四解散時正逢反越戰情緒沸騰,身為前樂團主唱的約翰藍儂(John Lennon)是一位堅定的反戰主義者。他曾經與他的妻子一起到加拿大參加著名的為和平而臥床(Bed-in For Peace)活動,藍儂很喜歡該活動的口號:“Give Peace A Chance”因此他將這個口號作為單飛後的第一首歌曲名字。
〈Give Peace A Chance〉這首歌雖然只用了吉他和拍掌的方式作為主要的樂器,卻承襲了藍儂一貫擅長的搖滾風格,〈Give Peace A Chance〉節奏強烈而且非常地快速,同樣的旋律和類似的歌詞不斷反覆直到歌曲結束,歌詞簡單易記卻能夠將創作者的想法清楚表達出來。
〈Give Peace A Chance〉的音樂MV雖然簡單,卻清楚表達所要呈現的。
(影片來源/YOUTUBE)
整首歌用了大量的RAP來敘述造成紛亂的各種原因,由於速度極快造成此段相對的含糊,然而在副歌“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時卻是非常清楚的,甚至還用了大合唱的方式來呈現出大眾訴說心願的感覺。美中不足的是這首歌對於反戰這個嚴肅的主題來說,有點太過歡快、吵雜,但是若將整首歌的背景放在美國民眾情緒低落的戰爭末期,它確實能達到激勵人心和共同描繪未來美麗藍圖的效果。在這點上藍儂確實得到他想要的,因為這首歌鮮明的反越戰立場,一九六九年被反越戰者奉為聖歌,在華盛頓廣場被五十萬示威者齊聲歌唱,唱出新一代對未來的憧憬和理想。
經典老歌 成為文化象徵
除了樂曲,黃絲帶在各類反戰或社會運動中也具有重要的意義,鮮為人知的是黃絲帶的由來也和音樂有關。
一九七一年十月《紐約郵報》上刊登了一則名為回家(Going Home)的真實故事,內容敘述著巴士上有一名剛從監獄出來的男子,告訴車上的乘客他被釋放前曾經寫信給他的妻子,告訴妻子若還願意等待他,就在家附近的老橡樹上繫一條黃絲帶,若沒有看到黃絲帶他將會隨車而去,不再打擾她的生活。快到目的地時,男子因為害怕失望而不敢往外看,知道這個約定的乘客們則向外張望著,突然車上傳來一波波的歡呼聲,男子抬頭一看,那棵老橡樹上掛滿著上百條的黃絲
帶。這則小故事就是西洋經典老歌〈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e Oak Tree〉的歌詞由來。
透過歌手優美的聲音將動人的文字轉化成歌曲傳達出去。(影片來源/YOUTUBE)
七○年代是鄉村音樂盛行的年代也是越戰末期,〈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e Oak Tree〉由簡單的幾種樂器共同奏出平穩輕快的旋律,配上朗朗上口又具有故事性的歌詞。雖然歌詞當中沒有任何華美的辭藻,然而正因為這樣樸實又帶著真摯情感的文字,使得這首歌深受美國人民喜愛,甚至曾經連續四周登上美國金榜冠軍,更被提名當時的葛萊美獎。這首歌翻唱者眾多,其中以東尼奧蘭多(Tony Orlando)的版本紅遍全球。
黃絲帶 寄託思念與希望
〈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e Oak Tree〉中有這麼一句歌詞:“I'm coming home, I've done my time. Now I've got to know what is and isn't mine.”描述著許久未歸的人心中的不安與徬徨無助,選擇原諒他們的親人會將黃絲帶綁在門前作為象徵。伴隨著東尼奧蘭多舒心的低沉歌聲,這首紅極一時的樸實情歌將這樣的意涵深化成美國文化的一部份。越戰結束
時,美國各地的人們為了歡迎征戰已久的軍人回國,紛紛在大街小巷綁上黃絲帶。到波斯灣戰爭時,許多的美軍被俘虜或是死亡,為了表達對於戰爭的不滿,東尼奧蘭多的歌聲和眾多的黃絲帶又一次在空中飄揚。從此黃絲帶除了象徵等代親人歸來,更帶有反對戰爭、追求和平的意涵。
香港人民在街頭上綁黃絲帶表達訴求。(圖片來源/中文網)
這樣的文化並不是只有美國所獨有,黃絲帶也在亞洲許多社會運動中大鳴大放。二○一四年臺灣太陽花學運即運用黃絲帶做為活動象徵,也曾在拒馬上繫滿黃絲帶表達訴求。同年九月香港人民為追求普選而發起雨傘革命,不料遭香港政府以武力鎮壓,許多參與革命的民眾紛紛將黃絲帶繫在身上,表示對於和平的追求與普選的渴望。這股思潮席捲全世界,無論是中國安徽省還是加拿大多倫多,都繫上了黃絲帶表示支持香港人對民主自由的追求。
誰還未發聲 女孩勇敢站出
二十一世紀是個相對和平的年代,雖然沒有戰火四起但是繁多的社會議題仍然存在,原先屬於抗議主義下的反戰歌曲逐漸式微,轉而被有明顯訴求的抗議歌取代。越來越多的人民發現潛藏的社會議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許多人走上街頭,大聲將他們的想法傳達給國家。
〈誰還未發聲〉就是為香港雨傘革命表達訴求的歌曲之一。「天生有權還有心可作主,誰要認命噤聲。」小女孩甜美的歌聲配上改編自〈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的旋律,雖然歌詞是臺灣人所不熟悉的粵語,但是從越來越激昂的旋律和小女孩在影片中的動作,並不難看見香港人對於自由民主的渴望。由於這首歌的歌詞爭議性很大,在歌曲完成後遲遲找不到願意演出的歌手,後來找到了一位小女孩來唱歌,藉由小女孩稚嫩的歌聲配上沉重的歌詞更能顯現出衝突感。
透過女孩的神情讓這首歌更栩栩如生。(影片來源/YOUTUBE)
無論是早期的反戰歌曲還是後來逐漸興起的抗議歌,都屬於抗議主義下的其中一個分支,只是訴求有所不同,如同〈Give Peace A Chance〉中所唱的“This-ism, that-ism, Isn’t it the
most? All we are saying is give peace a chance.”無論是哪一種訴求的歌曲,他們所共同希望的都是為了給和平一個機會,讓社會成為完美的一個烏托邦。
![]() |
記者 洪詩宸
嗨,我是詩宸。 雖然個子很小,但是很好動,常常靜不下來。 興趣是看各式各樣的小說,和拿著相機四處拍,四處旅行。 喜歡用相機紀錄下感動,或值得紀念的人事物。 覺得不論是風景還是人物,每個快門的瞬間都值得我去紀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