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經濟 滑稽療癒正夯
角色經濟 滑稽療癒正夯
記者 李恬芳 文 2014/10/05
動畫產業和藝術插畫蓬勃發展後,開啟了角色經濟的時代。在台灣,美國和日本的卡通角色一直以來都很受到歡迎,擁有許多粉絲與收藏者。隨著時代的演變,角色的設計風格與發展走向和以往有所不同,除了造就台灣插畫家的興起,滑稽和療癒系的角色也越來越受到愛戴。
角色行銷 推波助瀾
無論是動畫卡通、遊戲還是插畫家設計的角色,只要有一定的熱門程度,就能帶來品牌效益。包括版權、周邊商品和展覽皆是常見的角色經濟財來源。然而,台灣在卡通動畫產業方面的發展較不蓬勃,也較不被重視,若要借助角色行銷之力,主要的方法為「授權」。從二○○六年起,許多便利商店買進熱門角色的版權,推出了集點活動,只要集滿規定的點數,即可兌換該角色圖案的造型公仔、造型筆、資料夾、馬克杯等,一些大賣場看到了商機,隨後也加入集點兌換授權贈品的行銷行列,並帶來可觀的收益,虛擬卡通角色的吸金力不容小覷。
日卡通轉型 美卡通回溫
擁有深厚動畫產業背景的日本,誕生了很多揚名全球的角色,如哆啦A夢、櫻桃小丸子、皮卡丘。這些角色在好幾十年後,仍經常販賣周邊商品或版權。然而,近年來日本動畫針對的族群不再只有小孩子,現在更傾向投入於御宅族的市場,故事的內容較深入,可能包含社會的黑暗面、人生哲理、血腥打鬥的場面或男女情愛,畫風也趨於精緻唯美,可愛又平易近人的角色和闔家觀賞的生活化劇情已不再常見。
美國動畫產業的歷史悠久,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甚至刺激日本動畫產業的興起。迪士尼公司最初的原創角色米老鼠、唐老鴨等年近百歲,在卡通明星界有著重要地位,與皮克斯動畫工作室合併後,生產了不少動畫電影,有了更雄厚的角色行銷資本。雖然,美國卡通節目在日本卡通極為盛行時,經歷了一小段黯淡期。然而,最近許多角色開始受到歡迎,如海綿寶寶和老皮、鴨嘴獸泰瑞等,無厘頭的個性配上可愛的外表,能讓人放鬆大笑,也因此擁有了不少台灣粉絲。
療癒系角色 討喜慰人心
與同樣讓人感到放鬆的搞笑角色相比,療癒系角色多了一份情感上的慰藉。研究發現,卡通角色不只對兒童或是青少年產生效果,若能觸動其情感反應,品牌就能產生效益,療癒系的角色就在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人們的生活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流行了起來。「療癒」一詞由日本流傳而來,有治癒、安慰之意,為達到此效果,外型設計上通常以粉系色調、純真童趣以及簡單舒服為主。順著這個風潮,日本插畫家和角色設計師紛紛畫起了療癒系角色。
趴趴熊的設計者末政光(末政ひかる)曾言:「我們設計的角色不只是可愛,還有一些與眾不同的特色,如外表看起來是放鬆且易親近的。」一九九八年趴趴熊走紅後,療癒系風格的角色在當時雖未受到很大的注意,但此角色卻成為了日後療癒系卡通人物的設計參考。幾年後,拉拉熊(亦稱懶懶熊、鬆弛熊)問世,沒有華麗的裝飾,是造型簡單的咖啡色小熊,角色名言「可以的話真想這樣懶懶地過日子」和它慵懶的外型相配之餘,也說出了不少人的心聲,曾在亞洲專利協會(Character Data Bank)角色受歡迎程度的市場調查中脫穎而出。而同公司出產的療癒系始祖趴趴熊,因角色性格與外型和拉拉熊有些重疊,曝光率又減少,近年來較乏人問津。
療癒系角色的玩偶和其他周邊商品。(圖片來源/Rikina&Co)
滑稽且生活化 台灣插畫家崛起
在角色經濟這塊大餅上,台灣總是擔任代理商的身分,把國外知名的角色引進台灣。自從社群媒體興起後,不少熱愛繪畫的人成立了粉絲團,一股台灣插畫家的風潮就此展開。這些插畫家經常以漫畫的方式呈現時事議題、生活趣事或自創內容,如插畫家人二將自己畫成身材圓潤的中年
人,以詼諧的方式畫出上班族心聲,有時夾雜對社會的諷刺和對老闆的抱怨,引起不少共鳴。角色的設定上也不再以動物為主,有的把自己畫成滑稽的人物,插畫家溫蒂妮即是一例,總將自己畫成翻白眼的樣子,表情誇張,身體扭曲,個性風格鮮明。
最近,越來越多廠商看準了這些插畫家人氣可能帶來的商機,陸陸續續推出一些合作:以忌妒木柵動物園明星貓熊圓仔的馬來饃為主角的Cherng's,受邀參與美妝公司產品的設計,比照馬來饃身上的黑白色調,推出了黑白色指甲油、黑炭洗面乳等等,包裝上也印了馬來饃的圖案。除了商業合作,許多人氣插畫家也辦起了展覽、出了書、發行通訊軟體上的貼圖,大賺角色經濟財。
人氣插畫家聯展,由左至右分別是Cherng's、H.H先生、LuLu's。(圖片來源/自由時報 張菁雅 攝)
製造話題 延續角色生命
偶像明星若無更出色的表現,導致曝光率減少,容易走上「過氣」這條路,卡通明星也不例外。在電影界,續集、前傳或番外篇為維持角色人氣的主要方式之一。睽違十二年,《怪獸電力公
司》的前傳《怪獸大學》於二○一三年上映後,主角大眼仔、毛怪的人氣開始回溫,出了大量的周邊商品;《玩具總動員》也在十年後推出續集,成為當時的熱門話題之一。
非電影或卡通動畫的角色,也能靠登上新聞版面來增加曝光率。許多公司把卡通角色完稿或正式對外發布的那天訂為其生日,每年舉辦活動慶祝吸引媒體報導,或另外創造話題。在凱蒂貓四十歲生日那天,所屬公司三麗鷗(Sanrio)發表一項聲明,表示凱蒂貓不是貓,而是一位少女,此說法引起眾人的討論,相關新聞和網友調侃的作品也被瘋狂轉載。
網友自創圖文調侃凱蒂貓的身分之謎。(圖片來源/人2的插畫星球)
有不少卡通角色新星,人氣勝於老牌角色,在近期受到喜愛及推崇,但如何走得長遠,是角色行銷重要的課題之一。
![]() |
記者 李恬芳
我叫李恬芳,交大傳播與科技系的學生。喜歡音樂、電影、攝影、插畫等藝術類的東西。比較慢熟也比較怕生,所以有時會給人冷冷的印象,其實內心感情豐富,也喜歡跟朋友說笑打鬧。有時隨興,有時卻又有點完美主義。對「女強人」充滿憧憬,期望大學能努力充實自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