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樂」人生 不只是歌曲
翻「樂」人生 不只是歌曲
記者 陳思寧 文 2014/10/05
法國藝術家米勒認為「給藝術的真正力量是融會於偉大情感之中的平凡」,因為有生命的經歷、人生的體悟,所以成長茁壯、展翅高飛,但當「一路走來」後驀然回首,卻發現自己已經離家越來越遠,這些看似平凡的「走過」讓歌手萬芳一點一滴淬鍊而成二○一二年的專輯──《原來我們都是愛著的》。
「樂」光下 交織的樂章
《原來我們都是愛著的》主要著墨於親情,細膩刻劃複雜的情感兩面,譜出衝突與依賴,唱出珍惜和感嘆。
《原來我們都是愛著的》專輯封面,插畫風格似是故事繪本,而人
物以手指圈住雙眼,有洞悉人生旅途的感覺。(圖片來源/滾石購物網)
歌手萬芳在一九九三年隨著電影主題曲〈新不了情〉的發行,成為相當會詮釋感情的歌手之一,更有樂評人認為她從來不是那種技巧型的歌者,但卻是最有自己「口氣」的。雖然專輯本身主要由萬芳一手打造,但在詞曲編排方面,卻集結了許多音樂人的構思與經驗,讓每首歌曲都有一則故事、一個對象,這使得情感超越了死板的音符,唱片收錄的不再只是歌曲,而是音樂故事,像是〈讓我送你一朵花〉是音樂人林揮斌在半夢半醒間,想起去世的母親,所寫下的歌;〈小星星的對話〉則為獨立創作歌手Koumis蓓麗作詞作曲,在與病魔對抗時,憶起從前最喜歡的繪本
《小星星》,期許自己如星星般自由自在,無畏地閃閃發光。
〈小星星的對話〉幕後製作過程,沒有專業的錄音設備,在自然的空間下萬芳與
Koumis透過音樂對話。(影片來源/Youtube)
雖然世人難以感受月光的溫度,但卻清楚明白它的存在,一如生命故事很難被理解,但透過對話與交流,試著去體會,而即便無法感同身受,也習得了一則人生經歷。萬芳與詞曲者一點一滴投映彼此的故事,交織成一篇又一篇的樂章。
有媒體評論「聽,已經不是這張專輯所要賦予的意義,還有更多的是感受、理解與分享,甚至是探討。」除此之外,二○一二年更被大陸評選為十大華語唱片「最文藝」的專輯、華語金曲獎最佳專輯獎,以及網站口碑排行第一專輯等。
「樂」簡單 越靠近
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可以是涓涓細流,也可以是驚濤駭浪,又或者如汪洋大海,如何用音樂詮釋層次,是音樂人的課題。《原來我們都是愛著的》中,多數音樂持有萬芳清幽柔和的個人特色,音樂上偏好使用純粹的樂器與人聲,簡單卻不顯單調,能夠層層遞進情感,尤其運用鋼琴豐富而交疊的聽覺效果,進入澎湃的宣洩,更善用小提琴淒涼、唯美的音色,表現不捨與惋惜。木吉他與烏克莉莉則應用在較為輕鬆的音律,而鼓聲則有加重、加強的作用,尤其應用在〈我只想安靜的獨自跳完一支舞〉中,將心跳與緊張的人際關係表現得唯妙唯肖;歌詞上則排除艱深難懂的字彙,只有表露無遺的愛,因為最簡單明瞭,才能真正被懂得。
萬芳在製作同名主打歌〈原來我們都是愛著的〉時,曾表示「越簡單,覺得和父親越靠近,但卻越難。」背景音樂單以木吉他伴奏,在慢速的八拍節奏中,以簡易的指法彈奏反覆的和弦,不斷繚繞,似是娓娓道來一段故事。歌詞方面,「黑夜裡腳踏車飛奔到醫院,一鍋熱騰騰的鹹稀
飯」、「在懂事與不懂事之間,我選擇離開了你」,搭配主歌平穩的旋律,萬芳以傾訴式的語氣表達與父親樸實的相處過程,而無論是作為給予對方希望的天使或是賦予彼此考驗的黑天使,都在進入副歌時,以稍微加快吉他伴奏的作法、拉高歌曲音域的方式,將敘事轉為情感抒放,因為她終於領悟「原來我們都是愛著的」。
同名主打歌〈原來我們都是愛著的〉簡單卻直抵人心。(影片來源/Youtube)
樂風受限 聚焦情感惋惜面
在華語流行樂壇中,半數樂曲以愛情為主題,但親情與友情也不在少數。萬芳一直以來主要著重於抒情與空靈的風格,少有突破性,但是歌曲內容多樣化,具詩情畫意的特色,而這或許與她「氣音式」的歌唱技巧有關。
《原來我們都是愛著的》延續萬芳二○一○年發行的《我們都不要傷心了》,同樣描繪人性與感性,結合各方音樂人共同製作,並由本人擔任監製,歌曲有在平靜旋律之下,卻富含歷練的特色以及配樂、歌詞「同時傾訴」的特點。
但值得一提的是,《原來我們都是愛著的》收錄的〈阿茲海默〉和〈我只想安靜的獨自跳完一支舞〉仍有別於過往的音樂表現方式,前者由蘇打綠樂團主唱吳青峰作曲,詩人黎煥雄作詞,「我記得微笑是友善,但天啊,我不記得你」在這一句歌詞中,在記得的美好寧靜下,瞬間轉折至失意的痛苦吶喊,產生歇斯底里的情緒;後者則有明顯節奏、重拍和電氣編曲,製造出迷幻而在原地打轉的孤獨空間。綜觀整體,專輯曲風較沒有多元的發展,但相反的,一致性卻很強烈,而萬芳本人也表示這就是她想做的音樂。
〈阿茲海默〉在專輯中,呈現不同的風格。在失去記憶之後,離幸福漸行漸遠。
(影片來源/Youtube)
另外,內容與歌詞意境上,多寫出情愛無可奈何、糾結惋惜的部分,而少有紀錄愉悅的成分。
〈Michelle的第一天〉唱出孩子長大的過程,不能緊抓,只能陪伴的些許無奈。相對的,比較藝人衛斯理創作的〈天天月月〉,歌詞「雖然難免會受傷,但記得不要太緊張,因為有我們陪著你去闖。」表達出伴孩子成長的決心,更唱出許多對於未來的美好藍圖。
專輯裡,唯一贈送給友情的歌曲──〈可是我還是學不會〉,跳脫歌手范瑋琪〈一個像夏天一個像秋天〉這類讚頌友誼的主題,轉而思念逝世的友人,且始終放不下友情的痛心疾首,但類似情境的歌曲也出現在歌手林宥嘉〈早開的晚霞〉中,其音樂表現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
有太多令人仰天沉思的情緒收錄在《原來我們都是愛著的》,很難體會人生輕鬆喜悅的面向,但是或許也就是因為痛過,所以刻骨銘心。
破繭而出 勇敢說出愛
即便是二○一四年的台灣社會,許多家庭與個人仍舊延續著含蓄而保守的感情觀,向父母說「我愛你」可能已經是國小的事,或者不曾向朋友說句「謝謝有你」,害怕說出口也吝嗇給予一個擁抱或親吻。
雖然《原來我們都是愛著的》有太多難以解釋的思緒,甚至說沒那麼積極正向地回應生命感情的課題,也許學不會放下,可能擔心抓不住愛,不過如果用心去聆聽這些音樂故事,或許會有了敢愛的衝動,因為不想後悔也不希望結束,那就試著勇敢說出愛,讓美麗的蝴蝶破繭而出,綻放生命最美好的熱度。
![]() |
記者 陳思寧
哈囉,我是陳思寧。生活緊湊,難免追跑著消逝的時間,在所有辛勞過後,我喜歡以自己的步調認真享受,多看、多觀察身邊的人事物,戴上一副耳機、輕便的小包包,隨著心情,讓閒情逸致的散步變成豐富的個人小旅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