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幕升起 體驗不同人生
大幕升起 體驗不同人生
記者 杜以翔 文 2014/10/12
喜歡站在舞台上的自己,或許是血液裡的表演慾作祟,也或許是每次表演完帶給我的成就感,我喜歡那個為了上台而努力練習的自己。以前從沒想過自己會演戲,也沒想到戲劇就這樣一腳踏入了我的生命中,成為我重要的心靈糧食,而每次大幕升起,戲癮就發作了。
大幕升起是一齣戲的開始,而降下時是戲的句點,而升起降下之間是每個演員
對於戲劇既緊張又興奮的過程。(照片來源/杜以翔攝)
高中受啟蒙 踏入戲劇
高中時候,我也跟大家一樣想著要加入熱血的康輔社,或是音樂性的熱門社團,卻在一次偶然的機會當中,進入了戲劇社,並遇到了我戲劇路上的啟蒙老師王正豪,我們都叫他大胖老師,胖胖的身軀讓我們都覺得他總是覺得很親切、沒有距離,因為他的帶領讓我認識到自己身上許多不曾出現過的樣貌,然後再透過演戲展現出來。
還記得第一次上表演課的時候,大胖老師用遊戲的方式讓表演變得不那麼可怕,更多了些許新鮮感。從一開始的彆扭,到後來甚至可以全心投入並即興表演。直到後來當上了社長,也參與了幾場校內公演的演出,我才真正發現,其實我也是個可以表演的人。而演戲好像也成為我生活中的調劑,有人說我平常就很愛演、表情很多,我只會回答:「人生如戲阿!」
戲劇啟蒙老師王正豪(中),帶我認識了戲劇,也讓我知道什麼叫做表演。
(圖片來源/徐壽柏攝)
說服的藝術 瞬間即永恆
大學時期加入了大胖老師的劇團,和其他同樣熱愛演戲的大學生一起努力,把這份我們對於演戲共同的熱愛繼續燃燒下去。在這期間,演了許多不同的角色,從學生的年紀演到中年,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要揣摩演一位老人,挑戰用老人的腔調說話還有老人獨有的肢體動作,讓我作了不少功課,只為了去讓觀眾認為我是一位老人,所以有人常說戲劇是一門說服的藝術,我們要讓觀眾去相信我們所表演的戲劇都是真實的,因而讓他們受到共鳴。
演一位老人不只化妝要像,肢體與聲音腔調的部分也都是演一位老人所必備的條件。
(資料來源/沈函潔攝)
喜歡演戲還有一個原因,因為在每一次不同的角色裡,彷彿戴上了面具,在經歷著另一個人的故事,我可以暫時忘掉自己去當別人,而當大幕升起,燈光漸亮,戲準備要開始的時候,我們在舞台上忘我的演活故事裡的每一個角色,讓來看戲的人渾然陶醉,正當這一切覺得是永恆的時候,燈暗了、故事結束了、這齣戲死了,觀眾們的掌聲響起,我們脫離了角色,卸去裝扮的同時,這齣戲彷彿停留在回不去的時空,但是我們與觀眾卻因為共同參與這場戲劇,在各自生命中留下記憶的一角,這就是所謂的瞬間即永恆,但也是演戲最迷人的地方。
第一場售票演出 意義深重
在升大學的暑假,經過劇團的訓練還有密集的排練,演出了人生中第一場的售票演出,這對我來說的意義非常重要,因為這是第一次有人花錢來看你演出,不管是家人、朋友,甚至還有陌生人願意掏錢來看戲。也因為售票,身為演員就更應該負起責任把自己的表演做到一百分,我想要對得起自己還有來看我們演出的每一位觀眾。
令我更加緊張的是,媽媽在台下看著我,那時已經演過很多齣舞台劇,但媽媽都不曾來看過,所以在演出前兩個禮拜拿了票給媽媽,我想讓她知道,她以前認為影響我高中課業的戲劇演出,是我付出了心血還有時間換取來的,我也想讓她知道,對於演戲這件事情我是認真的,而不是玩玩而已。
演出結束之後接受親友的獻花時,我看見媽媽的眼眶是紅的,她感動地告訴我:「你很棒!我以你為榮。」,在那一刻我好像才意識到,其實我想要的就是這麼簡單的一句話,家人的支持對我來說是很大的一股力量,而這第一場的售票演出就這樣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腦海裡,我不會忘記每一刻燈光打在我身上的溫度,還有那顆被熱烈掌聲感動到不能自我的心。
第一場售票演出意義相當深重,除了代表著責任,也對自己演戲上有很大的鼓勵。
(資料來源/王正豪提供)
受限外型 力求突破自我
因為外型胖胖的關係,所以在演出喜劇角色的時候會讓人不由自主地發噱,或是在處理戲劇中笑點的部分,外型的討喜讓我比其他演員容易讓別人笑,這也是為什麼我演起喜劇角色來總是可以讓觀眾哄堂大笑。但其實我更想試著讓觀眾因為我而沉澱下來,因此常跟導演嚷嚷著給我會讓人心情沉下來的戲份,其實為的是突破自我的框架,也期待自己可以嘗試給予別人不同的情緒與感動。
而在有一次的演出,飾演一個流氓的小跟班,其中當然有我擅長的喜劇表演,然而導演安排了在整齣戲的後段與劇中媽媽的角色有一段哭戲,經由令人發笑的角色帶入哭點,使觀眾感受到其中的反差進而被觸動到情緒,而外型的限制也在那次被打破,突破自我也成為每次演戲給自己的功課,要讓每一次的演出都有不同的進步。
胖胖的外型也讓我總是演出討喜的角色,逗樂觀眾成為家常便飯。
(資料來源/王正豪提供)
現實考量 與所學結合
有人曾經問我:「為什麼你當初不考戲劇系阿?」或是「你畢業之後會繼續演戲嗎?」等等的問題,我喜歡戲劇,但從來不會想要考戲劇的相關系所,因為對我來說,我不希望自己很喜歡的事物變成謀生的工具而變得有壓力,或許這樣的想法很自私,我只是想要讓自己每次接觸表演的時候都可以無憂無慮地投入,然後為它癡迷著;另一方面也為了現實的考量,藝術這條路是很辛苦的。
而我就讀的是傳播科系,我認為學的東西其實可以和戲劇結合在一起,像是拍攝影片時,因為自己有戲劇的經驗,可以告訴演員更多在表演上的細節以及希望他們表現出來的情緒等等,又或者是演員善於觀察的特質在寫文字的時候會有更多自己的觀點,與所學結合也是我認為戲劇它不會離開我的生活,反而內化成生活的一部分。
成為無數個別人 戲如人生
我還是會繼續喜歡著演戲,戲劇在我的生命中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它讓我體內的表演細胞獲得發揮,雖然扮演別人,卻也是在成就自己,透過演戲讓我更能感受別人的心情與立場,這就是我熱愛戲劇的原因,變得更了解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流動,也因為生活中的經驗累積,我才可以透過演戲成為無數個別人,然後與觀眾共同分享了彼此的生命歷程,所以也才有句話說:「戲如人生。」
![]() |
記者 杜以翔
我是杜以翔,來自桃園,或許我是你人生中該出現的那個胖子。 自認為是個念舊而且很愛感受的人,相信命中注定,而且是深信的那種。 總是在人跟人相處之間感受到些什麼,然後去思考內化成腦袋的一部分, 所以就讓想像力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