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 視覺下的不真實
人性 視覺下的不真實
記者 陳思寧 文 2014/10/12
每個人都有一段故事,不願說出口,於是猜忌成為一種解讀;每個人也都有一段過去,難以被理解,於是冷漠成為了一種逃避。
改編自同名漫畫,二○一二年上映的韓國電影【惡鄰拼圖】(이웃사람)以懸疑恐怖的手法包裝人性議題,在一起殺人案中,反覆被檢視。隨著劇情發展,如同拼圖般,一點一滴都使得人性的影像越趨完整。
【惡鄰拼圖】宣傳海報,九個主要角色的片段故事拼貼成
一起完整的恐怖殺人案,拼湊人性的拼圖。
(圖片來源/PCHOME影城)
多方匯流 複雜中的清晰
劇中殺人犯習慣以鈍物重擊被害者頭顱,將其屍體與衣物裝進一只皮箱,棄置在荒郊野外,且喜歡在犯案時訂披薩抒發快感。女中學生汝善的命案,驚動了平靜的姜山社區,籠罩的迷霧串聯起劇中那些看似毫不相干的「鄰居」,像是皮箱店老闆、外送披薩店員、汝善的繼母、社區協會長與管理員,甚至是一位流氓以及另一名長相神似汝善的少女秀妍,每個人都在接觸殺人犯後,因為猜疑與發現而引來殺機。
【惡鄰拼圖】預告片中,重點不放在劇情的簡介,而是加強每個人物的介紹。
(影片來源/Youtube)
導演不玩「猜兇手」的遊戲,反倒從影片一開始,便明確指示殺人犯是誰,並直接拍攝犯案的過程,將觀眾擬為第三者,在清晰的視角下觀看整起殺人事件,但劇中的角色卻大開「諜與諜」的攻防戰,一牆之隔的鄰居原來就是兇手,但證據卻需要時間累積。導演不讓觀眾「破案」,但卻在劇中人物解謎的過程中,讓觀者更懂得不同角色的心境。
「把所有的一切都解決掉吧!」為了不使整起事件曝光,嫌犯只好透過不斷殺人,去除他們的懷疑與自身的憂慮。在一場關鍵的停電中,那些令犯人感到不安的存在,即將被剷除,在沉寂的夜晚中,受困的人性頓時被解放,知曉祕密的人們展開了一場即刻救援,犯人與各角色分明的單線故事,瞬間有了多方匯流與多重交集。
移動空間 詭譎視角
【惡鄰拼圖】透過運鏡,創造了一個看似「深而幽閉的空間」,以鏡頭隨著人物背面走動的方
式,讓觀眾跟著「移動的空間」,走向劇情的高潮,在配樂營造恐怖氛圍的同時,也讓周遭環境的畫面說話,尤其是當殺人犯一步一步走向昏暗的地下室,準備殺人滅口時。
除此之外,交錯的時空也讓整部片產生了另一種空間的移動,導演經常讓劇中角色回憶,來補充說明某些細節,讓觀者推進案發前的劇情發展。而汝善的繼母在這方面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繼母因為愧疚,所以一直無法敞開心房,不論是想起與汝善明明想要親近,卻疏離的親子關係或是想像汝善當時被綁架、殺害的情形,都給了觀眾更多的解釋。
拍攝上,平的構圖讓觀眾抽離至旁觀者的角色看著劇情逐一發展,而這原本就是導演所預期與設定的;深的構圖則將觀者拉回緊張的氣氛中,彰顯各個角色的人性面,而特寫眼神的方式,更是本片多次用來表現恐懼害怕的心理。
由下往上拍攝造成視覺上的深度,勾勒出殺人犯難以捉摸
的內心世界,另外也對觀眾製造壓迫而緊張的空間。
(影片來源/阿宅網)
值得一提的是,【惡】片中加入了靈異的元素,讓表現手法不淪為俗套,鬼魂的出現,雖在這樣社會性的題材下,顯得刻意而不自然,卻又凸顯「人因為無法被原諒而永遠處於精神害怕」的狀態,導演將虛幻的靈魂融入真實的場景裡,目的不在嚇唬觀眾,而在於更深刻地刻劃人物內心的掙扎。
每天晚上十點,汝善的鬼魂會回到家中,隨著劇情發展,繼母與死去女兒的
對話與心態,有了轉變。(圖片來源/阿宅網)
貼近現實 黑暗面的揭發
表面下,人性更顯得捉摸不定。刺青、講話粗魯的討債大哥,其實才是最友善的;和藹可親的老爺爺,原來年輕的時候殺死了他工作時的夥伴,而這些假象都代表著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所見並不一定真實;然而,即便看到了真相,也企圖讓它沉默,有如劇中角色冥冥之中有了答案,卻不敢挺身而出,只因為人性的自私阻礙了內心的正義。
內心潛在的自私心理,導致了冷漠的社會,導演將事件侷限在小社區的範圍內,讓角色彼此都繫上一層鄰居關係,在所有人都互相認識的前提下,本應是緊密而和諧的聯繫,但是面對行為異常的殺人犯,擔心惹禍上身的人們都寧可隻字不提,只為自求多福。
同樣以連續殺人犯為題材的歐美電影,通常將重點放在殺人魔本身,強調其瘋狂而變態的行徑,甚至帶有警匪片色彩,但【惡】劇中的殺人犯性格沉穩冷靜,對其本身的習性與殺人動機沒有加以解釋,因此在角色刻畫上相對薄弱,不過整齣戲劇將重點放置在殺人案牽涉到的所有人物,並加強了他們的內心故事,如此的表現手法,反而更貼近現實生活的樣貌。
血泊中的自責與救贖
劇中多數角色,都曾犯下人生的錯誤,有些掩飾了事件的真相、有些忽略了自己的職責而有些不懂得寬恕別人,在間接與直接中,都促使悲劇的發生,等到鮮血流滿地,才感到自責與後悔。
如果說汝善的死,是觸發眾多角色自責的源頭,那麼秀妍便是讓他們自我救贖的最後機會。意外的停電,關鍵性地決定了角色內心將走向永遠的罪惡還是自我的贖罪,黑暗中,讓影片對於人性的考驗,有了最後的註解。
外表神似汝善的秀妍,在設定上,作為多位角色人性轉化的關鍵人物。
(圖片來源/photowant.com)
結局對於人心終究抱持著正向的回應,無論是親情的刻畫,從渴望被愛到疏遠,到最後能夠敞開心房擁抱對方;還是充滿故事性的社區管理員也面對了多年來所一直逃避的責任;又或者是高利貸者以暴制暴的處事方針,自我救贖再再都讓劇中的人物走向了「善良而美好的人性」,在恐怖的氛圍下卻進行著浪漫而理想式的人性描繪。劇中罪惡輕易獲得救贖並放下對於死者的虧欠,走向光明的人生,然而反觀真實生活的寫照又是如何,這些都值得發人深省。
血腥命案噴濺的鮮血,是人性遊戲下的悲劇,血泊中訴說著是愧對與釋懷、困頓和希望的故事,那些人也許能得到精神上的贖罪,但在黑暗中,染紅的雙手注定永遠無法獲得救贖。
![]() |
記者 陳思寧
哈囉,我是陳思寧。生活緊湊,難免追跑著消逝的時間,在所有辛勞過後,我喜歡以自己的步調認真享受,多看、多觀察身邊的人事物,戴上一副耳機、輕便的小包包,隨著心情,讓閒情逸致的散步變成豐富的個人小旅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