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浪人生 青春譜歌
漂浪人生 青春譜歌
記者 包金 文 2014/10/19
浪蕩的青春歌詠著,被世俗枷鎖的方寸自由,漂泊人生航到了夜河中,幾盞微弱的燭火相遇,卻點燃那船頭希望之花,在無奈喟嘆社會中默默絢爛。電影【漂浪青春】是導演周美玲於二○○八年上映的作品,為彩虹六部曲之一,屬於象徵生命的紅色。
漂浪青春電影海報。(圖片來源/高清迷)
三段故事 交會人生
在一陣輕柔的歌聲,火車駛過後,正式揭開了故事序幕。姊姊「菁菁」是一位視障人士,平時夜晚在各種夜總會的舞台上獻唱;妹妹「妹狗」是一位小學生,晚上也會跟著姐姐奔波;樂師「竹篙」則是一位中性打扮的女孩,時常陪伴著她們姐妹倆。故事主軸所描寫的姊妹關係,在樂師的出現,發生了改變。妹狗暗戀竹篙,而竹篙卻喜歡菁菁,因此妹狗對姊姊菁菁漸漸起了排斥的心態,經過一連串事件後,妹狗與姊姊菁菁分開。
角色妹狗和菁菁。(圖片來源/藍色電影夢)
喜宴中菁菁和竹篙在台上表演,聲音與情景交融下,火車出現帶入時間推移,故事被牽引往另一個方向,一轉眼便是老人的世界。女主角「水蓮」呆滯的眼神凝望彼方;男主角「阿彥」拖著行李出現,聲稱是水蓮的先生。水蓮得了阿茲海默症,部分記憶殘缺,現在過去的記憶交錯拼湊下,誤以為阿彥是已經過世的愛人,而阿彥得了愛滋病,又因為愛人背叛,已經失去活下的意義,卻在兩人的再度相處之下,原已枯萎的生命樹,在情感的澆灌下重新萌芽。
竹篙為最後一個故事的主角,開場即被一堆關於性別的問題檢視著,而好友阿彥是她少數能分享心事的男同志同學,她平時回家都要幫忙演布袋戲,因其女性身分在家中成為弱勢,而後來遇見了同時也是布袋戲班的水蓮,一同分享彼此的低潮後雨過天晴,給予彼此祝福。
角色刻畫 心境多轉變
「妳想要自己一個人霸佔竹篙對不對,我再也不要跟姐姐好了。」,妹狗充分表達她的吃醋,和對姐姐不諒解,她那內心愛慕的小劇場亦或是鮮明的情緒流露,不管是細微動作或是表情變化,都在故事中生動地被刻畫。菁菁由於特別的視障人士身分,劇中的描寫多半只能透過歌聲以及少部分動作如落淚,來訴說內心,相對於妹狗來說,整個角色顯得張力不足,儘管能體會她想表達對妹妹關心,卻無法鑲嵌到心坎裡。
「在外頭不能講這麼明白,對不起啊警察先生,她是我的好姐妹啦。」,水蓮道出了她內心的顧忌,和不願想起愛人已經過世的事實,她一直以為能與愛人走到生命的盡頭,在得到老年癡呆後,身體選擇性地讓那段美好的記憶殘缺。與阿彥相遇後,那些片段得以重溫,劇中也充分表現她身為女同志身分的在意與不安。「再活下去也沒什麼意思了。」,阿彥最常提到的台詞,訴說著對愛情背叛的失望和一個漂泊的人生,藉由和水蓮一次一次的相處,使他漸漸拾起希望,不再飄盪。
角色阿彥和水蓮。(圖片來源/我看華語片)
「妳是男的還是女的?」,竹篙時常被這樣問,因此讓她心裡產生了對於自我性別的認同困擾,她問過阿彥:「我這樣算不算女生?」,洗澡時對著鏡子,穿上媽媽買的新胸罩,卻對自己身體產生厭惡,在後來與水蓮的對話中,也提過「不喜歡自己這個樣子,但也不想當男生。」,與紀錄片【新宿好T們】其中一位主角相同,她們不喜歡自己的身體樣貌,更不願意讓任何人看,是種社會衝擊下,不被認同後的傷痛。
水蓮和竹篙於雨中對談。(圖片來源/臺灣電影網)
火車喻時間 空間創感覺
火車是劇中一個重要的元素,不僅身為串場的橋段,也同時暗示著每一段故事轉變。火車從隧道離開回到陽光下,就如同劇情由破碎帶回圓滿,或是藉由火車帶出時間流速,不管是光陰逝去或記憶過往,最後一幕更是暗喻人生際遇就像在坐火車。或許每個人都在不同的時間點相遇,最後卻也因此串起彼此故事。
對鏡的拍攝手法出現,則是敘述特別的狀態,例如竹篙在洗澡時穿上內衣與凸顯菁菁和妹狗吵架後的早晨,用鏡子反射,讓兩個畫面同時出現。空間效果也有不少涵義,竹篙的母親和哥哥對談到分家產時,哥哥站在樓梯上,媽媽坐在椅子上的畫面,也有上對下、權力高低的相對概念,早晨妹狗起床後,和菁菁在兩個不同的空間,也讓人有著不同感受的解讀,菁菁是身障人士,雖然和妹狗是姊妹,卻有隔閡的感覺。劇中呈現了部分窺視,通常妹狗會從像窗口的地方,看著姊姊和竹篙的表演或互動,竹篙洗澡時則是從紗中窺視。
多元議題 卻失焦距
雖然主軸劇情多半描寫女同志和性別的問題,卻額外包含了相當多議題:菁菁就帶出了身障人士的無助且與他人相處時也更需要多加留意自身言語和行為。妹狗則由姊姊菁菁一手帶大,這種非同一般雙親家庭的模式,也是臺灣目前備受關注的議題,現今社會很多小孩面臨著隔代教養、父母雙薪、單親家庭或外配家庭等問題,需要解決與幫助。
水蓮的開場畫面由外籍看護照料著,高齡化社會帶來老人安養的問題,儘管外籍看護能提供協助,老人家多半會希望是由子女陪伴。阿彥則帶出愛滋病的問題,近年來臺灣愛滋病的感染人數在提升中,不管是肉體上的難受亦或是內心的煎熬,還是就醫的醫療資源部分,也需要更好的因應措施。最後水蓮一角帶出傳統文化轉型,臺灣很多民俗技藝,漸漸人丁凋零,雖然有部分走向轉型,仍需投以重視,以免失傳。
導演周美玲將多種議題融入電影,或許有盡到其社會責任,讓觀影者能關注現代的社會,但有些橋段的出現,會讓人感到些許跳躍,原本的故事性會因突然插入的議題而被沖淡,略顯生硬,過多議題的置入,會使人注意力分散,當下看完的感受,沒多久後便零碎散落。
但導演的本意也讓人了解,社會上還有很多角落,需要我們更多關心,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自己的問題,也不停地和社會摩擦、妥協,唯有愛和彼此互享扶持,才能讓星星之火,燃燒成照耀大家的溫暖光芒。
![]() |
記者 包金
長不大的男孩 獨舞 夜裡風霜歧路 還記得 第一眼的天空 心底的角落 那盈紫的情 那艷紫的詩 那幽紫的音 想留住沙漏的珍珠 想散出愛中的十字 想點燒希望的燈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