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期

陸生來台 法律健保惹爭議

陸生開放來臺交換經過三年,當中的法規限制造成許多不便,而近期又因是否該納入健保一事而引起群眾譁然。

陸生來台 法律健保惹爭議

記者 洪詩宸 報導  2014/10/19

隨著全球化和拓展國際觀的概念風靡全球,多數的大學生期望能在為時不多的學生生涯中到國外去交換一段時間或是就讀研究所,以增長見聞。然而中國大學生卻因為政治因素,遲遲無法到臺灣讀書,這樣的情況在二○一一年起逐漸改善,但事實上陸生來臺的背後仍然隱藏許多問題。
 

諸多法條 限制重重

臺灣政府一直致力於開放陸生來臺或臺生到大陸學習。無論是交換還是攻讀學位,陸生的到來除了能夠刺激高等教育的競爭力、完善利用臺灣目前過剩的教育資源,前教育部部長吳清基更公開表示,透過兩岸學生間的交流,能夠瞭解彼此的文化差異,並改變目前的不友善關係。但是由於臺灣和中國特殊的國際情況,臺灣社會對於陸生來臺一直有極大的疑慮,認為過多的陸生會消耗臺灣高等教育的資源並排擠本地生就讀國立大學的機會,並出現良莠不齊的陸生拖垮教育品質,因此經過多年的協商,二○一一年政府根據輿論的不同面向,研擬出三限六不政策和陸生三法作為陸生來台的依據。


三限六不政策說明。(圖片來源/華夏經緯網

三限為篩選出優秀的陸生,包含限制能夠交換的學校、陸生赴台總量以及專業領域;六不則是對於來臺後的種種規範:不加分、不提供公家獎助學金、不影響原定招生名額、不許校外打工、畢業後不可留臺就業、不開放報考證照等等。其中再依交換生與研究生的不同做出限制,如交換生僅能夠停留半年,而研究生則可讀完研究所後離開。即便政府開放陸籍學生念完研究所,但是畢業後卻無法留在臺灣就業,這點對陸生而言是一大隱憂。在交通大學傳播與科技學系交換的陸生蘇彥臣表明他不考慮在臺灣就讀研究所的理由:「如果在臺灣這邊不能有工作,回去的時候會錯過就業期。」

 

政策所限 學習受阻

三限六不政策限制了來臺交換的陸生資格,對於他們來臺後的經濟行為也有所侷限。六不政策中提到陸生無法在臺灣打工。對此在清華大學動力機械工程研究所攻讀碩士的陸聲劉輿帥認為,對於碩博生而言他們並沒有多餘的時間打工,相比之下實習的機會更重要,但是目前台灣卻將實習歸類為打工,在這樣的限制下會喪失許多實務學習的機會,期望政府未來能夠將打工與實習兩者劃分清楚。而國立交通大學國際及兩岸服務組主任安華正有不同看法:「學生如果因為他學習課業上的一個要求,需要實習的話,他可以在校內外去參加。」


陸生及外籍生的權益比較。(圖片來源/公共電視

此外三限六不政策及陸生三法這兩套為了陸生特別研擬的法案,眾多學者及陸生則認為有漠視人權的問題。原因在於臺灣政府僅對陸生處處限制,而同樣作為交換學生的外籍生卻不受影響。「三限六不政策對我們的限制比較多,雖然可能大部分陸生習慣了這種限制下的生活,但是實際上還是會有一些困擾。」交通大學陸生聯絡會會長謝德寶的話中隱隱透著無奈:「我們在一些地方上又和外籍生不一樣,對於這種雙重標準比較遺憾。」

 

健保疑慮 負擔加重

除了來台學習的法令限制,在健康保險的方面也有規定。全民健康保險的設立主要是為了避免龐大的醫療支出對民眾造成負擔而設立的強制性保險,雖然這項社會福利措施主要對象是擁有中華民國國籍的公民,但是外籍生及僑生只要在台灣居留滿四個月以上,即可參與全民健保,而陸生卻因為他們在法律上的身分為「停留」而非「居留」,被劃分在這兩者之外。即便安華正表示學校會幫助陸生自費辦理商業保險,但是謝德寶認為以購買商業保險作為替代方案,依舊會導致每學期增加將近一萬台幣的花費,對於長期在臺就讀的研究生或短期交換生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陸生健保與自保費用說明。(圖片來源/天下雜誌

「陸生是否該納入健保」這個問題已經爭論許久,支持者認為臺灣既然做為一個民主國家,就應該重視人權,而非對陸生差別待遇。二○一四年十月立法院通過初審同意陸生納入健保,即便後續陸生該繳交多少費用並未定讞,此舉依舊引起全台一陣譁然。反對者認為臺灣的全民健保本就岌岌可危,若是將陸生納入,很快就會拖垮整個健保體系。對於拖垮健保體系一說,劉輿帥則持反面意見:「二十歲出頭的一個青壯年,其實可能在臺灣造成的意外損失不多,需要的健保開銷也不大,那麼就算開放了健保,政府的開支也不是特別的大。」來交通大學交換的陸生劉同學也認為拋開政治層面去觀看健保一事,可以看出臺灣對於少數民族的尊重以及對於外來族群的包容性。


對於開放健保與否,臺灣社會意見兩極。(圖片來源/大紀元

而就讀銘傳大學法律學系的臺灣學生何孟臨也有相同看法,身為臺生的他並不認為開放健保會侵蝕臺灣人的權益,甚至還有助於臺灣到大陸交換:「如果開放健保,那麼依據平等互惠的原則我們也能夠要求中國開放健保給臺生。」這的確也是目前中國對於臺生健保的結論。於二○一四年二月所舉行的臺海兩岸部長級會談(簡稱王張會)中,中國代表則聲明無論是否臺灣會開放健保給陸生,未來臺生在中國只須繳交百分之二至百分之十的醫療費用。

 

尋求平衡 展現民主風氣

即使陸生的權益牽涉到敏感的政治考量,但無可否認的陸生在臺灣的處境的確較為尷尬,謝德寶表示由於政治的因素,陸生與臺灣學生的交流比較少,在學校裡面比較孤立。


和諧的人際關係可以促進學習。(圖片來源/HKT

陸生道出他們在臺灣的處境,原先交換的目的只是想到不同的國家學習,然而這樣單純的目的是否在眾多的政客及學術權威的爭論下,不知不覺間變了調。若選擇全面拒絕陸生來臺似乎淪為天方夜譚,目前無論是臺灣政府還是社會大眾都在尋找一個平衡點,以求用適當的方式展現臺灣的民主風氣。

記者 洪詩宸
嗨,我是詩宸。 雖然個子很小,但是很好動,常常靜不下來。 興趣是看各式各樣的小說,和拿著相機四處拍,四處旅行。 喜歡用相機紀錄下感動,或值得紀念的人事物。 覺得不論是風景還是人物,每個快門的瞬間都值得我去紀錄。  
記者 洪詩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