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期

九點十分的鐘面 銘記青春

人生總有個地方標示著青春,對我而言,那便是時間似乎不曾流逝的青年社辦。

九點十分的鐘面 銘記青春

記者 林霈楨 文  2014/10/26

鍵入熟悉的密碼,深綠色的老舊木門咿咿呀呀地開了,上百本書冊緊貼牆面沉睡,微濕的空氣從舊式窗框外滲入,和紙張混和出一種安撫人心的氣味,牆上永遠指著九點十分的鐘,將我的十七歲保存在這不到兩坪的房間:青年社團辦公室,一個青春的藏寶盒。


成堆書籍包圍的青年社團辦公室,我的青春藏寶盒。(圖片來源/黃琦閔提供)
 

友情第一 文藝次之

「青年社?和領袖培育有關嗎?還是登山社?」「呃……不,我們是做校刊的。」高中時,每每和新朋友介紹自己的社團,總要經過一番解釋,對方聽到「校刊」兩字之後,伴隨而來的通常是無法接話的沉默。不像多數高中生嚮往的熱舞社或吉他社那般充滿活力、符合青春的熱情,從名字到內容,青年社給人的印象總是神秘、孤僻,是不食人間煙火的文藝青年匯集地。

一開始,我也是這麼認為。

青年社的第一份任務是舉辦校內文學獎,一點籌辦活動經驗都沒有的我,突然必須提槍上陣,茫然無助的心境可想而知。謹慎地參照歷年留下的資料,一步步踩得不篤定,卻也順利地前行。手忙腳亂地送審稿件、忐忑不安地聯絡作家評審、趕在最後一聲鐘響前整理完滿桌的手冊。夜色裡,看著狹小社辦內專注工作的女孩們背影,腦海中浮現「夥伴」這個詞彙,此刻,我知道當踉蹌時,眼前的夥伴必定會伸手扶住。
 

身邊的夥伴 就是腳前的光

校刊上的文字不再只是自娛,或和他人競爭榮譽,它將送到全校師生手中,我們每個人都想了很多:該帶給讀者們怎樣的感受?也許可以是溫暖的支持,為偶爾疲倦的少女們充飽繼續往前的動力,就像身邊這群夥伴給予彼此力量。於是我們讓手中的兩期校刊圍繞著「光」的主題,從角落的微光到暖和的天晴,試圖在他們迷惘時點上一盞燈,也在書寫的過程中,漸漸照出自己未來的樣貌。


我們出版的兩本校刊都圍繞著「光」的主題。(圖片來源/許予瑄提供)

一年裡,我們密集地採訪、寫作、徵稿、校稿、排版、送印和發放,跌跌撞撞地將校刊一字一句的完成。這一年數不清的編輯會議,數不清的郵件往返,我們也許擔憂,我們也許慌張,我們也許爭執,但我們並不害怕,因為「身邊的夥伴,就是腳前的光。」

記得某一次社團裡為了送印的問題陷入僵局,原本同艘船的夥伴眼看就要各奔東西,學姊聽聞後將我們聚集,沒有費盡唇舌調解紛爭,只要我們記得那句:「身邊的夥伴,就是腳前的光。」失去了這些夥伴,我的青春還剩下什麼呢?從前,他們是足以倚賴的靠山;如今,我更加確定他們將成為我青春歲月的代名詞。

其後,雖然仍有一兩人因個人因素離開社團,但他們從不吝嗇繼續給予支持,甚至主動幫忙宣傳徵稿訊息,一同推著沉重的校刊在校園穿梭。動畫【航海王】裡的主角們對無法繼續一同航行的夥伴,秀出象徵友情的刺青,代表永遠視為同伴的諾言。那些先行離開的社員也是提早下船的夥伴,留存在校刊內的字句,就是我們友情的刺青。夥伴指的不只是並肩的人,身後的夥伴更是背上的翅膀,是支持我們繼續航行的動力。
 

高三生的秘密基地

一直到高三,隨著社團內的事務交接給下一屆社員,其實早已沒有去社辦的理由,但是我卻比過往更常流連於此。每日放學後,總要到社辦背篇課文,寫份考卷,或在留言簿上和其他人互相消遣一番,才肯心滿意足地回家。而每每推開木門,也會看見其他社員坐在書堆中埋首課本,我們總會交換會心的一笑,「進社辦」儼然成為龐大考試壓力下不可或缺的舒壓儀式。

雖然不再有「編輯校刊」的理由將我們聚集在一起,一整年建立的夥伴情誼卻自然而然把我們牢牢牽起,成為彼此的心靈支柱。無論在課業上或是生活上,只要有一位夥伴需要幫助,其他人依舊會義不容辭伸出援手。當學妹們編撰的校刊出版後,沒有強制規定,每個人卻都仔細翻閱,相互討論。原來,我們從未真正離開,僅是卸下舵手的職位,繼續在名為「青年社」的船上航行。

社辦不再是處理社團事務的地方,而是成為我們互相打氣,傾訴青春心事的秘密基地。佔據大半空間的長桌上不時放著新買的雜誌、用以交流的專輯、剛開封的零食,還有鼓勵或幽默的字條。以這張桌子為起點,原本茫然的十七歲漸漸形塑出自己的輪廓,有了著迷的音樂、喜愛的雜誌,甚至影響往後人生的抉擇。


社辦門上的掛牌。(圖片來源/林霈楨攝)
 

永久保存在九點十分的青春

誰能料到四年後的今天,轉了一大圈,我竟和當年一樣在電腦前敲打稿件,重拾校稿、編輯的生活。一同努力的面孔已全然不同,當年的夥伴如今四散各地,相隔一座山脈、數條河川,甚至是十三個小時的航程。然而當我為了這篇文章裡所需的校刊照片,尋求他們協助時,不出十分鐘,電子信箱裡便收到照片,彷彿我們相差幾間教室的距離,一起編校刊,也僅是上星期的事。

離開校園後,偶然得知學妹已替時鐘裝上新電池,定格在九點十分的鐘總算得以前進。幾個月前踏入久違的社辦,木門推開時依舊發出刺耳的伊呀聲,裡頭的女孩低頭背著單字,多令人熟悉的畫面。但一抬頭,卻是叫不出名字的陌生臉孔。

時鐘滴答前進,一群又一群的女孩在書堆間結識夥伴,儘管校刊的期數不斷增加,我的青春卻永遠停留在九點十分的指針間,一年年,陳釀出越發深厚的風味。

記者 林霈楨
1993,天蠍座O型,會游泳,偶爾彈吉他,但沒有張士豪的帥氣瀟灑。 喜歡旅行的獨處、書頁的香味、搖滾的力道,三心二意。最喜歡文字的溫度,並以此為北極星。
記者 林霈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