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眾上台演 劇場中的論壇
觀眾上台演 劇場中的論壇
記者 杜以翔 文 2014/10/26
戲劇現在越來越廣泛地被應用在教育、傳播、宣導等等的工作之中,這也正如「論壇劇場」的創始人──奧古斯都.博奧(Augusto Boal)所願,讓戲劇成為每個人表達的工具、平台,以此促進社會公義。
論壇劇場特別強調將觀眾變成演員,最後成果的呈現是否具有藝術性並不是重點,而是著重在觀眾一起參與溝通、對話的過程。當被動的觀眾成為主動的演員,觀眾透過劇場演練社會行動,也能從中聽見多方角度的聲音。
論壇劇場讓劇場成為公共討論的領域,透過戲劇也能聽見人民對於許多議題的發聲。
圖為觀眾參與論壇劇場。(資料來源/論壇劇場再進化臉書專頁)
不同一般戲劇 被動變主動
有進劇場看過舞台劇的觀眾,平常的印象都是買票進場,在觀眾席看完一齣戲然後離場。然而論壇劇場不同於一般的戲劇,通常戲的長度只有三十分鐘,剩下的時間都是觀眾討論之後,由他們上台進行「取代」演員的動作,將自己的想法親自演出來,試圖改變劇中被壓迫的部分,影響戲劇的走向。這時候觀眾的角色從被動轉換為主動,讓他們更能參與其中。
同樣是批判性濃厚的戲劇,表演工作坊所演出的舞台劇【亂民全講】以搞笑的喜劇諷刺當今的社會議題,黑色幽默在觀眾欣賞之後留下個人思考的空間。論壇劇場則是需要觀眾參與討論,大家一起思考問題的核心,將迴響的空間從一人變成多人。
一般的舞台劇主題包羅萬象,像是愛情的刻苦銘心、友情的過往變化等等,許多生活的芝麻小事都可以成為發揮的題材。論壇劇場強調去關注社會中受到壓迫的部分,像是土地徵收、流浪教師以及高房價問題等等,眾多的社會議題都是他們討論的重點,所以議題性濃厚的特質成為論壇劇場的一大特色。
在舞台設計方面,舞台劇很講究燈光、場景的精緻,整體的呈現追求一種「美」的感覺,反觀論壇劇場,演員可以很簡陋地在一個廣場進行演出,因為論壇劇場最重要的是一種辯論思維在劇場內產生火花的過程,並不在意最後的呈現是如何,藝術性的部分通常也只是附加上去的元素;在劇本編寫方面,舞台劇通常是讓觀眾欣賞一個完整的故事,而論壇劇場則專注於一個事件,只要把受到壓迫的部分演出來讓觀眾去進行討論即可。
論壇劇場的舞台設計上沒有過多的裝飾,幾張簡單的椅子就可以開始演出。
(資料來源/論壇劇場再進化臉書專頁)
「丑客」角色 引導劇場
在論壇劇場中有一個特別的角色,名為「丑客」。他不是台上的演員,而是獨立在整場演出之外的人,像是整個劇場的主持人,引導每個觀眾發問與進行討論,也會鼓勵觀眾上台取代演員。不同於一般戲劇的旁白只是唸出劇本中銜接的對白,他是讓論壇劇場擁有熱絡氣氛的靈魂人物。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的賴淑雅表示:「丑客要非常了解討論的議題,還有每一個劇中的角色面對的困難是什麼,他要把討論的空間打開,刺激觀眾更多的想法。」也要在觀眾上台之前先確定這位觀眾的觀點與前面提出的不同,進而鼓勵觀眾上台進行「取代」這個動作。所以要能夠去分辨觀眾提出的想法是否值得上台演出,讓觀眾所改變的劇情跟要探討的議題能夠對話,進行分析與統整,這也是和一般舞台劇只是觀賞的性質非常不同之處。
丑客的角色像是一位主持人,在劇場裡引導觀眾去思考進而上台演出他們自己的想法。
(資料來源/Just Education Services Organisation)
形式特別 挑戰觀眾接受度
「因為有你們,才會有論壇劇場。」這是每齣論壇劇場結束後,導演很常跟觀眾說的一句話。因為論壇劇場存在的精神就在「論壇」二字,必須由觀眾高度地參與其中,才能有許多想法一起被激盪出來。論壇劇場不一定要討論出一個結果,但多角度的切入是必要的,才有辦法拉開討論的深度與廣度。
不過此種形式的劇場在台灣受到很大的挑戰。由於亞洲人的教育是偏向聽從式的學習,我們對於所被教導的東西會遵照學習,比較不會主動提出質疑或是去思考其中的脈絡。論壇劇場中觀眾要試著上台演戲,藉由演戲去發表自己的意見,再加上論壇劇場社會議題性濃厚的特色對觀眾來說比較沉重,每次上台取代演員讓重複的劇情不斷演出,在台灣觀眾的接受度上受到一定的考驗。
論壇劇場的觀眾可化身為演員進入劇中,實際嘗試改變的可能。
突破傳統劇場的觀演關係,亦把行動的力量由演員轉移到觀眾身上。
(資料來源/Just Education Services Organisation)
另外,論壇劇場的演員常因為觀眾的加入而必須即興演出,演員的表演功力因此大受考驗,隨時都要配合觀眾代替演員後的劇情作改變。但是除了要保持自己角色的背景立場之外,另一方面也要適時地施加壓力給台上演出的觀眾,使他們可以激發出更多的想法。透過不同的觀眾上台表達意見,多元的面向讓議題可以充分地發展,也給每個台下的觀眾在思考上有更多的拉扯,這就是論壇劇場精隨所在。
然而論壇劇場主觀性的爭議還是存在。因為在編劇的同時,劇作家對於一個社會議題就有一種既有印象的認定,所以在編劇上劇中角色所謂的「受壓迫」,也許就不是這麼的絕對,可能因為所處的立場而有所不同。以桃步走劇團的作品【徵扎】為例,整齣戲探討政府徵收土地使人民受到原生環境改變的衝擊,劇中的角色多是受到政府徵收土地而產生願意與不願意之間兩難的掙扎,劇情暗示政府與官員的勾結,但換個角度去思考,政府只是為了社會的公益原則而徵收土地。因此需要透過觀眾的討論將正反立場的不同觀點表達出來,讓事件有更多面向的思考。
探討社會議題 多角度切入
台灣的社會議題在進行討論的時候,往往受到政治色彩或是個人主觀的影響而有所偏頗。論壇劇場透過藝術的形式讓參與的人可以專注於一個事件或議題的來龍去脈,進而去思考劇中角色受到的壓迫,然後進行討論並提出改變情況的辦法。它並不像辯論直接一來一往地去探討議題,而是透過戲劇的方式柔化討論的剛硬,藉由多角度切入的對談,撞擊舊有的想法然後蹦出新的思考,讓每個參與其中的人享受一場蘇格拉底式的戲劇演出。
![]() |
記者 杜以翔
我是杜以翔,來自桃園,或許我是你人生中該出現的那個胖子。 自認為是個念舊而且很愛感受的人,相信命中注定,而且是深信的那種。 總是在人跟人相處之間感受到些什麼,然後去思考內化成腦袋的一部分, 所以就讓想像力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