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 工於心計的角力
控制 工於心計的角力
記者 劉雨婕 文 2014/10/26
平靜的小鎮傳出一名女子失蹤的消息,心急如焚的丈夫與親友四處找尋她的下落,卻一無所獲。而他們並不知道,這整起事件的背後竟有著意想不到的縝密計畫和驚人事實。
【控制】是一部懸疑推理電影,改編自吉莉安弗琳(Gillian Flynn)的同名小說,經由鬼才導演大衛芬奇(David Fincher)執導而成。不同於以往性質類似的電影,【控制】的劇情走向峰迴路轉,在真相即將呼之欲出時,卻出現另一個意料之外的發展,大大顛覆了觀眾的思考模式,也留下許多想像和猜疑的空間。
【控制】電影宣傳海報。(圖片來源/Mr.闕小豪)
日記式鋪陳 直逼真相核心
【控制】整體劇情步調緩慢,以日記式的紀錄手法,呈現兩位主角愛咪與尼克日常生活的細節,而這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瑣事,卻都是讓真相大白的關鍵證據。
愛咪與尼克原是一對令人稱羨的佳偶。愛咪是一名暢銷作家,喜歡寫作記錄生活。她在日記中紀錄與老公每日生活的點滴,從一開始的幸福、溫馨,到後來對伴侶的恐懼和怨懟,進而產生策畫失蹤案以挽救婚姻的想法。愛咪心情的巨大轉變透過文字表露無遺,而這本日記在她失蹤之後,也成為警方辦案的重要證物之一。
尼克與愛咪失蹤案的關聯性為劇中一大疑點。愛咪埋怨老公婚後性情大變,尼克卻堅稱自始至終深愛老婆,導演巧妙地將兩人各自的說詞穿插在劇情中,營造雙方辯論的感覺,也讓觀眾自行判斷,究竟誰說的是實話。
【控制】中文版預告。(影片來源/Youtube)
媒體辦案 大眾觀感成關鍵
對於愛咪的失蹤,警方努力偵辦但毫無頭緒時,劇中媒體卻搶先一步妄加論斷,一口咬定尼克就是冷酷無情的殺妻兇手,以曖昧不清的文字誘導觀眾向特定的方向思考,也混淆了他們的理性。這與現今有些媒體的報導態度不謀而合,它們有時憑藉著未經證實的片段資訊,便大肆地報導和評論。姑且不論事實真相為何,搶得獨家消息似乎才是商業化的媒體業者所重視的。
媒體的捕風捉影、社會大眾的觀感和輿論往往都會左右事件的發展。「大眾觀感決定了這起事件的走向,所以必須設法讓觀眾喜愛你,才有勝算。」這是失蹤案爆發幾天後,尼克的律師語重心長告誡他的一番話,同時也是尼克反敗為勝的關鍵。社會大眾對於犯罪嫌疑人往往存在著刻板印象,認為他們冷血無情、性格扭曲,進而發動輿論要求政府和警方盡速將他們定罪,以免危害社會。但嫌犯若能在傳播媒介上表現得宜,塑造對外的良好觀感,獲得大多數觀眾的支持和同情,那麼結果將會不一樣。媒體無疑是一種宣傳工具,它的成效端看使用者如何掌控和運用。
【控制】藉著尼克的遭遇,來諷刺現今社會充斥的媒體亂象和盲目跟從的社會大眾,引領觀眾仔細思考,自己是否潛移默化地受媒體影響而隨之起舞。
透過螢幕塑造的大眾觀感對案件有極大的影響力。(圖片來源/圈圈的異想世界)
男女權力顛倒 主控權轉移
一般人的既定印象中,女性總是受害的一方。但在【控制】裡頭,尼克卻像是愛咪的傀儡,一切大小事都在愛咪的嚴密掌控之中。從生活中的小細節就可以看出蛛絲馬跡,像是愛咪會決定尼克的穿著,限制他的花費,自身卻大方借錢給自己的父母,甚至連傳宗接代的計畫也由她主導。愛咪想牢牢地抓住這段婚姻,卻用了讓人喘不過氣的方式,將尼克逼至崩潰邊緣,也使得兩人的婚姻逐漸產生裂痕。
【控制】的英文電影名為【Gone Girl】,除了符合描述一個失蹤女子的劇情,“gone”另有傑出與神奇之意,這個解釋套用在愛咪身上則相當耐人尋味。愛咪聰明、令人捉摸不定,擁有極高的控制慾,為了挽救婚姻,不擇手段傷害他人,並巧妙地運用大眾對於女性受害者的同情,轉而嫁禍給丈夫,完成自己的復仇計畫,但一切的失控行為卻都是出自對婚姻的無能為力。
經營一段美滿的婚姻實在不易,需要由兩個人不斷溝通和包容才能維繫。尼克和愛咪,後者對婚姻失望而緊迫盯人,而前者則是活在被控制的恐懼之中,長期累積的負面情緒一觸即發,最終形成兩敗俱傷的局面。一段感情中,令人害怕的並不是感情由濃轉淡,而是兩個逐漸貌合神離的靈魂。
愛咪與尼克的破碎婚姻,對雙方都造成了難以彌補的壓力。
(圖片來源/No Movie No Life)
事實與真實之間的矛盾
【控制】的劇情內容富有深度,除了對白橋段的巧妙設計之外,結尾更是徹底顛覆了觀眾原先的思維,使得觀眾在驚嘆之餘,也感受到愛咪精心計畫中令人不寒而慄的心思。
「真實,並非人們表面上看到的如此。」為整部影片中不斷闡述的觀念。人們往往會被事物的表面所迷惑,而喪失了理性思考的能力,進而影響自身的判斷和行為。像一開始焦急尋妻的尼克,殊不知自己正一步步掉入老婆設計的陷阱中;或者是社會大眾胡亂聽信媒體誇大其詞的報導,而紛紛將犯罪的矛頭指向尼克;又或是愛咪最後相信了尼克在螢光幕上的說詞,而被反將一軍。人們輕易相信眼前事物的代價就是,在不知不覺中自己將成為心思被操控的一方。然而這個故事不僅僅發生在虛構的角色身上,更是現代真實社會的縮影。
「我像個小孩子一樣想像自己剖開她的頭蓋骨,挖出她的腦漿細細檢視,試圖捕捉她的思緒,弄清楚她的念頭。愛咪,妳在想些什麼?」對於自己的枕邊人,尼克始終猜不透。就像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算是再親密不過的伴侶,也很難洞悉對方真正的想法,只能旁敲側擊而略知一二。每一次的人際互動都像是一場心理的攻防戰,而勝敗往往就在一念之間。
人的想法難以洞悉,就算是親密伴侶也是如此。(圖片來源/圈圈的異想世界)
愛咪用仇恨編織的網控制尼克一輩子的生活,尼克則擅用媒體的特性扭轉自身的形象,控制了大眾對他的觀感,而媒體控制了大眾的思考和輿論,替報導增添話題性。控制是一個不斷循環的過程,它就像呼吸一般自然存在於生活之中,也因此鮮少人能夠全身而退。
誰控制誰,仍是未知數。
![]() |
記者 劉雨婕
哈囉,我是雨婕。 別人總是說我平易近人, 但我卻有著開心時會咧嘴大笑,生氣時也異常激動的矛盾性格。 喜歡透過文字表達內心的感受, 而音樂和電影則是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