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亮之爭 撼動人心
瑜亮之爭 撼動人心
記者 吳建勳 文 2014/10/26
電影【決戰終點線】改編自真人真事,描述一九七六年一級方程式賽車賽季中,兩位傳奇車手,詹姆士.亨特(James Hunt)與尼基.勞達(Niki Lauda)之間的競爭。本片雖然以賽車為主題,但導演朗.霍華(Ron Howard)將重點放在兩大主角之間不同人格和個性的比較,並紀錄兩人從年輕時的結識到中晚年的關係轉變,因此讓本片被歸類為人物傳記類電影,而非動作類電影。
整個故事的敘述觀點主要以尼基的角度出發。而開頭即是以尼基的口白,帶出兩人競爭的關係。打從F3賽車賽事開始,兩人就因一次彎道擦撞,結下樑子,成為彼此視敵為仇的導火線。
水火不容 王不見王
賽車是高風險的運動,每個賽季有二十五名賽車手參賽,但平均每季會有兩位車手在場上喪命。因此在一九七○年代思想仍舊保守的時代,大眾對賽車手的刻板印象是叛逆者、瘋子或夢想家。每一場比賽都存在一定的死亡風險,對車手而言更是賭上性命爭取冠軍的至高榮譽,而詹姆士和尼基即是深深被這樣的賽車精神吸引著,但他們的個性和思想卻大相逕庭,是完全處於兩個極端世界的人。
詹姆士是大眾所認知的典型賽車手。他擁有英俊的外表、高挑的身高、迷人的笑容、極佳的人緣魅力。除了天生優質的駕駛技術,讓他在賽車界立刻打開知名度,他的私生活也極為複雜,每天沉迷於酒肉和女色之中,因此迅速成為媒體寵兒。以賽車手為職業來說,詹姆士並非一個具備工作紀律的人。平時在場上奔馳競速,場外下其餘的事情,他幾乎是一塌糊塗,而且他也是個情緒派的人,只要在比賽前都會興奮到嘔吐。
反觀尼基則是不同於其他車手的人。他非常講求紀律和理性思考,不僅有厲害的駕駛技術,更是一個汽車工程天才,能夠將車子調整到最佳比例,讓他在短時間內追上甚至超越詹姆士的成績。但他天生沒有詹姆士那樣的外在條件,而且溝通和做事上較一板一眼,因此尼基給人較孤僻和冷酷的形象,讓他無法融入其他賽車手的圈子裡。
兩人極為不同的個性和想法,讓彼此的關係迅速惡化,也是賽車迷津津樂道的話題。
(圖片來源/hypesphere)
因為價值觀的不同,加上彼此又是場上最大的競爭者,雙方的關係隨著戰績的激烈發展也更加惡化了。導演準確抓住兩大主角個性上的反差,並利用主角們和身邊人士之間的互動,將兩人的水火不容,具體呈現給觀眾,尤其特別將對比拉到賽車場外的私生活,完全突顯兩人不同的生活態度和人生選擇。
跨越時空 重現歷史
本片的時間軸橫跨兩位主角的大半人生,從年輕時的結識到中晚年。導演用倒敘手法,為開頭和片中的轉折點做呼應。從片頭尼基的口白中,就可以看出導演時空安排上的用心,因為片頭的時空正好是尼基在賽場中車禍燒傷的日期,也是劇中的重大轉折點。導演用這樣的時空跳換,不僅避免一般平庸的順時闡述,也有了較多層次和首尾呼應感。
另外,導演在賽車比賽中加入引擎、活塞、輪胎運作的特寫畫面,充分展現除了人以外,車子也是比賽中的重點,讓觀眾能體會主角在賽車中競速驚險的感覺。在車手的準備過程中,即利用賽車的局部特寫,形成劍拔弩張的效果,尤其在大雨中的比賽,透過慢動作特寫輪胎轉動,濺起紛紛水花,令畫面顯得格外唯美,也讓陽剛味十足的賽車比賽,能夠剛中帶柔。
透過慢動作特寫畫面,讓雨中的賽車帶有柔和、唯美的一面。
(圖片來源/jeanknowscars)
導演也特別要求加裝微型鏡頭在演員的安全帽中,捕捉演員的眼神和從安全帽看到的視野,將車手在場上奔馳的驚悚畫面,一覽無遺的顯現給觀眾。而本片的配樂中,更值得一提的是環境自然音,開賽前特別強調的引擎轟隆聲,呈現賽車手內心的沸騰,準備進行一場生死對決,用具體的引擎聲,表達更真實的感動,同時激起賽車迷心中的熱血。
為了符合歷史性,本片的色調偏向黃綠色,以仿效復古的影片色調。片中電視機的轉播畫面,也特別放了當年比賽的真實影帶,將當時的賽況具體呈現。而演員選角方面,特別找了克里斯.漢斯沃(Chris Hemsworth)跟丹尼爾.布爾(Daniel Brühl),配上現代高超的化妝技術,讓他們和兩位傳奇車手看起來相當神似,重溫當年兩位傳奇人物的風彩。
透過化妝技術和特別挑選的演員,重現當時的人物風貌,可見製片上的用心。
(圖片來源/team-bhp)
競爭到敬仰 英雄惜英雄
本片的重點在於兩大主角間的關係變化,強調「人」而非「車」身上,也因此和【玩命關頭】等賽車動作類電影有所區別。
從兩人年輕時一場比賽的結仇,到最後彼此惺惺相惜。原本互看不順眼,一路上互有輸贏,直到尼基的車禍燒傷成為兩人態度轉變的關鍵。因為詹姆士煽動其他車手,讓本來不該進行的比賽繼續進行,才釀成悲劇。事後詹姆士對此懊悔不已,即便他一直視尼基為最討厭的敵人,但缺少競爭者的賽車,也是毫無意義。而尼基在病房中治療時,仍舊每天盯著電視,看著詹姆士的積分逐漸追上自己,但他卻無能為力的躺在病床上。對他來說,不能上場和詹姆士比賽,比治療的痛苦還要沉重。
兩人的心結直到決勝的關鍵比賽才順利化解。詹姆士在開賽前轉頭向尼基致意,而尼基也向他敬禮回應。導演透過演員簡單的動作和眼神交流,象徵兩人的恩怨彼此勾消,將兩人的關係轉變,鋪陳的相當流暢,且情感豐富。
原先厭惡彼此,最終互相欣賞。兩人是最大的敵人,也是最好的朋友。
(圖片來源/whydowefall1113)
片尾以兩人在機場偶遇的對話,透露他們對未來的不同選擇,也抒發彼此的尊重和敬仰。同時呼應片頭,以尼基的口白作結束,點出他對詹姆士的看法,並且穿插兩人當年的真實影帶,緬懷他們對賽車的貢獻,和給人們的教育。
現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像詹姆士和尼基相似的兩人,保持著亦敵亦友的關係,尤其在運動歷史中,例子更是不勝枚舉。有這樣的兩人為同一個目標,相互競爭卻又互相欣賞,不僅增加比賽的可看度,更是將運動家精神極致發揮的表現。
![]() |
記者 吳建勳
大家好,我是吳建勳,淡水人,喜歡看電影、聽音樂跟拍照,嚮往無憂無慮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