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除文字 最純粹的音樂
去除文字 最純粹的音樂
記者 沈祖廷 文 2014/11/02
舞台劇音樂,創造劇場的多元,讓情緒更有節奏;專輯樂曲,濃郁了歌詞韻味,展現歌手聲音特質;電影原聲帶,替電影增添風格。而這些音樂形式,皆可指向一個的鋼琴聲,陳建騏的創作橫跨三領域,默默灌溉和滲透在有音樂的地方,重要卻又容易被忽略的存在。
鋼琴是陳建騏創作常用的樂器。
(圖片來源/風和日麗連連看)
戲劇性張力 樂曲的根
陳建騏的音樂從替舞台劇作曲展開。較為人所知的幾米舞台劇【向左走向右走】,就有最道地的陳建騏風格,描述寂寞的都會男女,浪漫邂逅卻遭命運玩弄的憂愁,透過和蘇打綠的合作曲,吳青峰、夏宇切合人心的詞,讓原本的繪本故事,伴著清新動人的旋律活耀於舞台上。另一舞台劇【地下鐵】中,同樣簡單的樂曲,初版搭配清新脫俗的陳綺貞,再版配合單純無懼的魏如萱,讓觀眾輕易地融入【地下鐵】中女盲人的世界,天真膽怯的摸索、期待。
【向左走向右走】曲目〈愛在波西米亞〉。(影片來源/Youtube)
陳建騏時常合作的劇場導演林奕華曾說:「音樂在戲裡面扮演的角色從來就不只是音樂,是情感的節奏」,兩人合作雖然在台灣較少見,但卻是「喜歡沒有文字,相信純粹的聲音」的陳建騏最能盡興發揮的地方。林奕華總是將劇寫好,把音樂的部分完全交給陳建騏,幾乎不討論便開演。舞台劇【梁祝的繼承者們】與【紅樓夢】,充滿文學性的詞,搭配陳建騏式的優雅,讓樂曲延續古典特有的浪漫,作最細膩而溫柔的演出。
【紅樓夢】主題曲〈似曾〉。(影片來源/Youtube)
不同類型的舞台劇音樂如【給普拉斯】,因劇本偏向黑暗陰沉,導演和演員的詮釋方式皆是歇斯底里的喃喃低語,於是一轉平常的風格,在音樂上,陳建騏拋棄傳統樂器,使用生活音效和模擬音效,以電子音色描述角色心理狀態中的慾望、混亂和死亡,呈現如呼吸般急促的節奏、緊繃到好似一碰就碎裂的不安詭異氣氛。
對於音樂商業和藝術性的掙扎,陳建騏在當中找到平衡。明白音樂創作的目的是推銷商品、行銷形象、或是搭配電影劇情,陳建騏不讓音樂矛盾,明白純粹藝術創作和其他要求的不同,始終只堅持著音樂品質。所以在相較而言較小眾的舞台劇音樂外,陳建騏的作曲也穿插於流行音樂中。
多種曲目 編作不同女聲
華語樂壇中天后級的歌手,如梁靜茹、劉若英、許茹芸的歌曲中,時常會見到陳建騏的名字在作曲或編曲欄上;許多才女,如陳珊妮、陳綺貞、徐佳瑩、魏如萱等的歌曲,也都會點綴著陳建騏紳士般的樂曲,讓不同的聲線都各自擁有巧妙的組合。
單純的作曲僅是旋律,編曲則是替原本已作好的曲做第二層的創造,找到更符合情緒、歌詞的樂器,並編排主歌、副歌和間奏的位置,曲調轉換等。梁靜茹的〈崇拜〉從清唱到鋼琴伴奏,一點一滴加入樂器、合聲讓樂曲越趨激昂,層層堆疊情緒,累積聽眾眼淚直到最後潰堤;〈情歌〉中時而加入低沉的男聲合唱,時而只有女聲,讓〈情歌〉更具遺憾,深情感人。替不同人製作音樂時,陳建騏會做適當的調整,有時配合歌者的聲音特色,有時配合曲調感覺,豎立歌手風格,在製作徐佳瑩專輯《尋人啟事》時,就將歌曲〈尋人啟示〉降key,讓擁有高亢嗓音的徐佳瑩,用較低沉的歌唱方式,敘述著安靜、默默承受的情感,增添深層歷練的味道。
徐佳瑩〈尋人啟事〉。(影片來源/Youtube)
長年和魏如萱合作讓陳建騏曾說:「替魏如萱作曲就像在寫舞台劇音樂。」魏如萱戲劇性的聲音特質,在天真無辜中流露魅惑,夾雜隨時可能爆發最濃烈、深層的情感,讓陳建騏的音樂不再清淡。一首首旋律搭配魏如萱的歌詞與唱腔,如一齣齣起承轉合起伏劇烈的故事。〈局部的人〉訴說著腦海裡迅速閃過無數思想,拼拼湊湊的人,陳建騏以鋼琴、弦樂交錯,並在歌詞呢喃到最複雜時加上些微後搖滾式的音樂。〈沒有星期五的無人島〉則以《魯賓遜漂流記》為底本,將魯賓遜的心事、甚至擬人化無人島的心情,僅以簡單鋼琴,讓魏如萱在高高低低的音階中,全力揮灑最具戲劇性的口吻。
魏如萱〈局部的人〉。(影片來源/Youtube)
陳建騏曾以不同的音樂姿態呈現,和陳珊妮組成「19音樂系」。本身清新的音樂加上陳珊妮的微電子元素,創造出粉紅迷幻,又古怪俏皮的特色。陳建騏更以沉穩的嗓音合唱,讓整張專輯散發現代文藝青年式的美麗與哀愁,極度細膩敏感的處理都會男女、同志和愛情議題。有人認為此專輯仍舊是以陳珊妮的風格為定調,但也是陳建騏嘗試不同型態的開端。
接著和音樂好夥伴陳綺貞、鍾成虎組成實驗性的樂團The Verse,大膽嘗試華語樂壇較少見的風格,如〈Washing Myself〉帶著Downbeat電音碎拍、〈Only love can〉唯美時尚的法式電子、〈52赫茲〉中不停閃爍著各種電子聲效,The Verse在玩音樂的過程中,找到屬於音樂最自由的創作型態。陳綺貞的歌聲也一轉平時形象,搭配加重的電音、弔詭的曲調和節奏、沉重的議題,開創許多華語樂壇的先例。
The Verse〈52赫茲〉。(影片來源/Youtube)
電影配樂 聽覺的饗宴
陳建騏的音樂總是搭配著女生的嗓音,縱使有少數男聲,也都是描述愛情的歌曲,如林宥嘉的〈擁有〉和近期周興哲的〈以後別作朋友〉。因著內斂精緻的音樂風格,加上對於女性聲音特質的了解,讓陳建騏的音樂和女聲特別契合。
電影【花吃了那女孩】原聲帶中,陳建騏就和各自有強烈情緒、性格、味道、顏色的六位女歌手合作,做出適性又適切電影主題的變化,電影主題曲〈尋找〉唱著感情世界中的徬徨無助等待;何欣穗的〈想想〉道出愛情的酸甜苦辣;張懸所演唱的〈Triste〉在詭譎的氣氛中,瀰漫愛情的荒唐和病態。不同的旋律節奏,凸顯出各個女生聲線個性,也加強電影情緒力道。
他早期曾為電影【帶我去遠方】製作小確幸風格的原聲帶,也挑戰過曖昧抑鬱的《豔光四射歌舞團》原聲帶,皆獲得金曲獎入圍肯定。更為電影【刺青】譜過動人心弦的樂章。
【花吃了那女孩】原聲帶以音樂,描述四種不同愛情形式。(圖片來源/聚合圖庫)
鋼琴可以是清脆乾淨、優雅細膩,也可以複雜抑鬱、驚悚弔詭,陳建騏不僅了解箇中奧秘,更將其發揮在不同的音樂領域,並在藝術、商業及流行中取得平衡,不落俗套、又不過於特立孤傲。陳建騏的音樂讓曲子不再只是附加品,細膩展現出的情緒爆發力和豐富的戲劇性,建構屬於樂曲本身的舞台。
![]() |
記者 沈祖廷
因為矮矮的、所以頭髮短一點才有自信 不喜歡太安靜和看不見 於是成為聲音和影像成癮者 文字還在探索中 生活若是液態、希望不只是水酸性要再高 用一種水果形容的話大概是奇異果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