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期

陷毒風暴 宣導成效惹議

房東案事主都曾參與反毒宣導片的拍攝,引來負面的諷刺效果,這也讓反毒宣導效益的相關議題引起討論。

陷毒風暴 宣導成效惹議

記者 李恬芳 報導  2014/11/02

臺灣社會毒品犯罪案件層出不窮,不少公眾人物也淪陷於毒品風暴中。臺灣藝人柯震東與香港藝人房祖名被中國公安局證實涉嫌吸毒(簡稱房東案),兩人的錯誤示範讓民眾擔心是否會對青少年造成負面影響。正當房東案炒得沸沸揚揚時,柯震東被爆出曾經擔任反毒宣傳片的代言人,而房祖名的父親成龍也曾擔任中國禁毒宣傳的形像大使,大喊反毒口號。房東案使兩者的反毒宣傳影片引發爭議,也有網友自製圖片或改編影片來惡搞諷刺。雖然反毒的宣導片意外受到更多人注意,但這與官方製作反毒影片的最初理念有些違背,反毒宣導的效益也在這波毒品議題熱潮中被爭相討論。


柯震東(左圖圈起處)與房祖名的父親成龍(右圖)都曾擔任反毒大使。
(圖片來源/分別翻攝自Youtube優酷
 

毒害防護網 政府間的合作

毒品犯罪被美國國家事件報告系統(NIBRS)列為無受害者犯罪(victimless crime),是因違反善良風俗而被禁止,但道德性立法及約束的成效是有限的,也因此毒品的濫用成為全球性的問題,在台灣也不例外。根據法務部的統計資料,臺灣吸毒人口有增加的趨勢,其中又以三級毒品K他命最為氾濫,且吸食人口年輕化。

臺灣政府在反毒的工作上分為緝毒、宣導和戒癮三大塊,而預防大於治療,「宣導」為政府一直以來著重的部分。國內有不少從事反毒工作機關,包括中央政府下的教育部、法務部、衛生署、內政部、經濟部等,地方也成立了市政府毒品危害防制中心,但卻沒有一個專責的單位。

對此法務部保護司宣教科科長侯淯荏表示,毒品是無孔不入的,單憑一個部會或單位並沒有辦法做的很全面。校園反毒宣導主要是教育部的工作,但學生離開校園的吸毒行為,仍然是教育部必須去關切的,就如檢察官除了查緝毒品的工作之外,也要讓民眾了解毒品的危害和刑責。各單位以互補、合作的方式,從點連成線,再從線集結成面,讓反毒工作更加完善。
 

校園宣導效益 意見不一

青少年辨別是非的能力不足、好奇心重,又易受同儕影響,一直以來都是反毒宣導的重要族群。為了增進青少年對毒品危害的認識,政府單位、公益組織和學校經常以「比賽」的方式,像是微電影比賽或海報設計比賽等,吸引學生參加,希望在準備比賽的過程中,能對毒品更加了解。此外,為了響應國際反毒日,教育部也於二○一二年發動紫錐花運動,以具抗毒功效的紫錐花作為象徵,在各級校園推展反毒。

在一九九○年,有鑑於安非他命流入校園,教育部下令各級學校成立春暉社,以服務類型的社團名義,宣導防止藥物濫用、愛滋、菸害、酗酒、嚼食檳榔。經過了二十多年,春暉社的宣導是否達到政府當初期望的效益,學生們有不同的見解。臺北市立育成高中春暉社活動長王同學表示,社課時間幾乎都在教室看影片,偶爾有個淨山活動,宣導性質的活動不多,且不少社員抱著混社的心態;高雄市立鳳新高中春暉社副社長李冠怡則表示,學校的春暉社安排了不少外出參訪非營利組織的機會,若無參訪則以團康的形式介紹反毒或社會弱勢的相關資訊,也曾以社團名義參加反毒舞蹈大賽,社長張祐銘認為,雖然宣導時不一定每個人皆認真聆聽,但覺得還是有其效果。


高雄市立瑞祥高中響應紫錐花運動。(圖片來源/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反毒大使淪陷 危機亦轉機

柯震東因電影【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走紅後,吸引不少年輕粉絲,這也讓不少人擔心房東案對青少年的負面影響。「好好地跟朋友聊聊天就可以發洩壓力,你沒有必要用到毒品。」柯震東在反毒宣傳影片中這樣呼籲,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因吸毒而招致輿論撻伐。不少人以諷刺的眼光看待他曾經拍過的反毒宣傳片,例如,知名社群網站就有網友成立社團「我反毒,不代表我不吸毒,柯衝動」,或以類似的句子自製圖片調侃。


房東案爆發後,有網友自製圖片諷刺。
(圖片來源/香港新浪娛樂網

「我們完全無法預見他會吸食大麻。」侯淯荏無奈地表示:「大家都專注在柯震東,影片中其實還有九把刀、陳妍希、賴雅妍等人,他在反毒影片中大概只佔二十分之一,但媒體不會說除了柯震東,法務部還找了誰誰誰來拍,其他人都沒吸毒,為什麼他們的說服效果不見了?反而只存在負面的東西。」法務部表示將來還是會找名人來做反毒宣導,或許更多人站出來就不會一直注意柯震東,而反毒宣導代言人的特質除了具影響力外,可能還需要思考一些特質,如是否太年輕、對毒品是否了解。這次風波除了負面影響,也給了不少宣導上的反思。
 

民眾不關切 宣導效果不顯

「毒品傷害健康」、「吸毒需負法律刑責」等這些經常在反毒文宣或影片上出現的警語,即便已耳熟能詳,民眾對反毒的關切度仍然不高。這次柯震東的案例讓侯淯荏感嘆:「民眾平時對反毒沒興趣,但有反差、有媒體效果出現時,他們才會去關注。」

毒品犯罪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學者、專家各有說法,其中包括了法規不完善、宣傳不足、政策問題等等。若反毒工作只有官方在付出心力,甚至被視為官方議題,在民眾眼中距離遙遠,毒品問題就難以靠政府單方面的宣導來改善,就如侯淯荏所言:「公部門的齒輪一直在轉,相鄰的民間齒輪不動,就無法順利運作」。若如果每一個人都是反毒宣導的一份子,知道毒品的危害後,除了自身不吸毒,也告訴身邊的親朋好友,在每個人都在宣導反毒的渲染力影響之下,很多毒品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健康與生命 宣導的根本

毒品最大的危害,莫過於對身體健康的損害。舉例來說,在臺灣氾濫的藥物K他命,在醫療上雖有其用途,但長期過度吸食,除了會使智力和記憶力衰退外,也可能影響心臟機能。

非營利組織青少年純潔協會在反毒宣導上面,以「讓青少年看重自己和生命的價值」為理念,在許多學校演出相聲,作為貼近學生的宣導方式。青少年純潔協會秘書長何建賜認為,不是因為毒品氾濫才要去反毒,生命教育的宣導才是最根本的,如果一個學生重視自己的生命價值,且有良好的自制力去拒絕各種誘惑,那他就能夠避免很多不良影響和傷害。法務部宣教科科員周鈞平也表示,這幾年希望以正面的宣導方式讓青少年有健康觀念,而不是一直告訴他吸毒不好。


法務部無毒家園網以正向、樂觀的設計宣導無毒健康生活。(圖片來源/無毒家園網

反毒宣導無法一蹴可躋,需事先建立全民對毒品危害的正確認知,和提升對健康與生命價值的重視,才能讓宣導的意義更加彰顯,真正達到降低毒品危害人們的目的。

記者 李恬芳
我叫李恬芳,交大傳播與科技系的學生。喜歡音樂、電影、攝影、插畫等藝術類的東西。比較慢熟也比較怕生,所以有時會給人冷冷的印象,其實內心感情豐富,也喜歡跟朋友說笑打鬧。有時隨興,有時卻又有點完美主義。對「女強人」充滿憧憬,期望大學能努力充實自己。
記者 李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