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期

草根魔術師 懷抱大夢想

蔡達弦,一名魔術師,「沒有不可能,只有一定要」是他對魔術的態度,也是他人生的座右銘。

草根魔術師 懷抱大夢想

記者 鄭宇茹 報導  2014/11/02

穿著輕鬆的T-shirt牛仔褲,會客室裡時而皺眉,時而拍手大笑,談笑風生地說著自己的故事,自信的光芒充滿他的眼中。他是蔡達弦,一位專業魔術師。曾擔任新竹縣觀光大使的他,在國三那年,因緣際會下經由朋友傳授幾招後,自此一頭栽入魔術的魔幻世界裡。

平時親近的朋友叫他蔡阿泡,而在看他表演的小孩子口中,則是又酷又炫的蔡好帥,擁有各式各樣頭銜的他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沒有不可能,只有一定要。」
 

從青澀到純熟

在成為專業的魔術師以前,蔡達弦並不像現在這樣喜歡與人攀談、互動,事實上以前的他根本不擅長與人交談,他甚至還帶著小丑面具登上第一次的大舞台表演,為的就是遮住自己的臉,「我想我就是一種又想表演,又不敢上台的感覺吧!而且那時候還不是很厲害,鏡頭又一直特寫我的手部,整個就是覺得『完蛋了!』」邊說邊模仿當時難為情的樣子,生動的表情,很難讓人想像現在台風穩健的他,原來也曾有青澀的模樣。

而他整體風格的轉捩點,是在第一次舞台演出不久後的另一場表演。當時,他準備了琳琅滿目總價上萬元的道具,還特別請家人開車載到現場。然而練習許久的他,卻在第一個表演就失誤,尷尬的情況加上蔡達弦表演時總自顧自地講話,完全沒有理會觀眾的感受,可想而知效果並不好。那時的好友婉轉卻關鍵的一句話:「我覺得你真的可以再好笑一點。」猶如當頭棒喝,一語驚醒夢中人,自此以後,他便下定決心要將「互動魔術」表演好,並以此為努力的目標。

十七歲那年,蔡達弦加入風城魔法學院,並遇到了謝老師,也就是挖掘他的伯樂。待在那裏的六年期間,他不管在魔術或是教學技巧上面,都有著明顯的進步,而這也開啟他傳授魔術的教學生涯。顛峰時期,一個學期教了十幾所學校,總共二十幾班,從國中小、高中、大學到社會人士,各種年齡層的學生他都教過,而且在這樣需要快速熟悉每位學生,以及編排一學期二十堂左右繁重課程的情境下,促使他不斷地精進自己的魔術技巧還有人際互動的功夫,而這些實戰經驗更大大提升了他的臨場反應能力。


蔡達弦加入風城魔法學院後的第一場商演,之後便開啟他職業魔術師人生。
(照片來源/蔡達弦提供)

 

從頂峰到下坡

於是,在新竹地區成為小有知名度的魔術老師,便成為蔡達弦為自己訂下二十歲欲達到的目標,而這個目標卻在他十九歲那年就達成了,當時已經有大批的學生都稱呼他為老師。經歷過一段輝煌的日子以後,他卻開始產生倦怠感,不知道該如何才能更精進自己的能力,於是他開始減少自己的工作量,收入也因此變得極為不穩定。今年暑假,蔡達弦甚至只有一萬二的收入,他開玩笑地說:「我十九歲就達到自己設定的人生小小高峰目標,之後就開始走下坡到現在。」

當興趣轉換成職業時,對蔡達弦來說雖然專業度提升,但過多商業表演、繁重的課堂教學,讓他逐漸迷失其中,開始找各種藉口逃避內心的聲音。「我那時候都推託給太胖啊,穿不下燕尾服等等奇怪的理由,但其實就是失去了初衷、熱情。」於是職業倦怠的他停下腳步,暫時轉換跑道去攝影、經營粉絲專頁,再用不同的角度檢視魔術對自己的意義。
 

相信 最神奇的魔術

談到魔術對他的意義時,他思考了一下說:「我真的覺得魔術是很棒的東西,棒的點不是可以增加自信,或技巧比別人好。而是透過魔術,我能在小孩身上看到相信的力量。」蔡達弦解釋,當小孩子在看魔術時,會真的「相信」世界上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存在,而大人通常會試圖用自己能夠「理解」的方式去解釋,「哇!怎麼辦的到」和「原來這是真的」兩句話清楚的就呈現了大人與小孩邏輯思維上的不同,「我想這也是我為什麼這麼喜歡小孩的原因吧。」


和小朋友互動,是蔡達弦從以前到現在一直都喜歡做的事。
(照片來源/蔡達弦提供)

「人長得越大,能記得的事情不多。」對蔡達弦來說,成為魔術師最驕傲的,就是能在別人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去特別的場合表演。像是去年兒童節,他在臺南啟聰學校服替代役的學長便自掏腰包車錢,請他給孩子一個難忘的回憶,可是要如何讓一群聽不到孩子感受到他想要表達的內容呢?苦惱了許久,他最後採取多用表情、放慢速度以及感受回應的方式與他們互動,最後小朋友們也給他熱烈的反應。他明白社會上每顆小螺絲釘的重要性,但也強調,因為特殊的才能,所以他可以站上舞台讓傳達理念,啟發更多的人,這對他來說更有意義。
 

現實苦哈哈 仍有美好理想

「我滿厭惡賺錢的,從以前就不太過問自己的薪水,以前的老闆還問我:『你都不會想要加薪嗎?』」因為懶惰又不太談及與錢有關的事,這兩年來蔡達弦幾乎是過著沒有穩定收入的日子,「真的是窮爆了,所以我常在臉書上請大家多介紹機會給我。」他無奈中又帶點笑意地說,盡管生活過得稍微辛苦,他還是寧可無酬地去為自己喜歡的空間或小孩做表演。

曾經,蔡達弦也想要讓自己的魔術變得更好,而職業與社會的框架卻綁手綁腳地壓抑他。縱然他有想呈現的表演方式、觀眾能接受的程度以及廠商願意給的資源,和環境卻不一定能符合。對於教學,他認為魔術不該只是項才藝而已,更重要的是呈現畫面、感動還有寓意,而現實的狀況卻依然讓他難以實現心中的理想,因此他計畫將來能透過特別的旅行,去讓他的教學更富有意義。


變魔術時神情認真,將蔡達弦對魔術的熱愛一表無遺。
(照片來源/鄭宇茹攝)

現在除了當魔術師接案子表演外,蔡達弦也在臉書經營提供新竹吃喝玩樂去處的粉絲專頁,「因為當初選上新竹縣觀光大使,覺得也沒有為新竹做什麼,所以才決定更加好好經營這個粉專。」他也透露,之後會規劃一系列的活動,希望能讓新竹人之間有更多的互動,就像他喜歡與別人交流一樣。除此之外,他也參與了白鴿子劇團,為的就是實現自己學魔術的初衷,以及為魔術圈盡一份心力的使命感。

「沒有不可能,只有一定要。」這句話不單是他對魔術的態度,更是他人生的座右銘。儘管蔡達弦想要做的事情很多,有的甚至看起來難以達成,但他認為只要有心,再輔以正確的方式,一定可以一步一腳印慢慢地去完成心目中理想的未來藍圖。

記者 鄭宇茹
追星族,迷妹,從小就立志要走傳播業。 在高中意外地與韓國OPPA相遇,自此發誓有天一定要去充滿泡菜的地方體驗生活。 一切條件普普,不期待生活發生驚滔駭浪,只求一生安穩而過。
記者 鄭宇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