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期

兩年一度 賽夏矮靈祭登場

兩年一度的賽夏族矮靈祭盛大登場。賽夏族人為了感念矮靈,以虔敬的祭儀呈現懺悔且敬畏的傳統信仰。

兩年一度 賽夏矮靈祭登場

記者 黃馨儀 報導  2014/11/16

兩年一度,賽夏族的paSta’ay(矮靈祭)於二○一四年十一月八日盛大登場。不同於其他原住民收穫祭之歡愉,賽夏族人在數百年前受到「達隘」(矮靈)無私地傳授農耕技術,為了感念達隘的護佑與教導,因而呈現感恩、祈福、懺悔且絕對敬畏的傳統信仰。賽夏族人沿襲固有的文化,以祭歌與舞蹈表達慎終追遠之意涵,並於祭典的最後一日在河邊恭送矮靈,在歡樂的氛圍與嘹亮的歌聲中互道珍重再見,期盼後年再次相聚。

綁芒草的儀式稱做「結umosig」,是為了防範矮靈作祟。在祭典前朱姓總主祭替前來參加的漢人繫上芒草,以保平安。(照片來源/黃馨儀攝)
 

賽夏族的女性族人於祭典開始前穿上傳統服飾「臀鈴」,是賽夏族特有的樂器,臀鈴的聲音幽遠泣訴,也闡述了矮靈祭複雜的心情。服裝則縫上各家的姓氏作為代表。(照片來源/黃馨儀攝)
 

祭典活動的第一天稱為「kiStomal」,活動前由總主祭指揮全體朱姓媳婦打掃祭場,並於祭場內
點燃火堆。
(照片來源/黃馨儀攝)
 

長達三日的「娛靈」儀式於每日的傍晚六點開始,以歌舞回憶與矮人相處的情景。娛靈是矮靈祭的重心,目的在娛樂歸來的矮黑人,族人會圍圈載歌載舞至隔日太陽出來為止。(照片來源/黃馨儀攝)
 

娛靈祭儀中,族人必須不斷擺動「肩旗」,意味著族群命脈的延續。(照片來源/黃馨儀攝)
 

paSta’ay於祭儀的最後一日舉行河邊恭送矮靈之儀式,賽夏族人從早晨便開始準備供奉的祭品。
(照片來源/黃馨儀攝)
 

原住民文史工作者廖賢德表示,於河邊殺豬放血,代表族人將過去的罪孽放諸水流,同時祭慰矮靈。
(照片來源/黃馨儀攝)
 

賽夏族人在河邊,以天然的竹材與石堆生火烹飪,以最傳統的方式烹煮送靈祭儀的所有料理。
(照片來源/黃馨儀攝)
 

恭送矮靈之儀式族人稱為「paSoSowaw」(獻禮),總主祭與各姓氏的「aza」(爐主)
手拿祭品與小米酒,齊向東方矮靈之地供奉祭品,以求來年平安、物產豐收。(照片來源/黃馨儀攝)
 

在獻禮儀式後,族人在河邊烤肉、飲酒、餘興歌舞,與前幾天的莊嚴氣氛不同,
以歡愉的氛圍結束兩年一次的paSta’ay。(照片來源/黃馨儀攝)

記者 黃馨儀
我是黃馨儀,一個如同名字般常見的平凡女生。 雙魚座,喜怒哀樂溢於言表,容易衝動,卻也容易感動。 喜歡天真單純的美好,於是總騎著車就往山裡跑 朋友總說我像小孩一樣無知,而我則樂於享受這樣的簡單。   喜歡用音樂表達內心最深層的感受 用流不盡的眼淚講述那些感動與難過 用真心結交朋友,用真誠感動生命 我是黃馨儀,希望能用最真切的文字,認識最真實的你們。    
記者 黃馨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