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期

猜測天空心意 發現樂趣 

李湘源,有相當資深的預報氣象經歷,工作壓力雖大,卻也引發了興趣,因著上帝改變心意,更願意服務人群。

猜測天空心意 發現樂趣 

記者 包金 報導  2014/11/30

每當電視機發出:「下週一受到鋒面通過及東北季風增強影響,北部及東北部天氣明顯轉涼,預測北臺灣最低溫約15度左右,中南部山區也會有局部短暫雨……」,就知道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天氣預報開始了。過去以嚴謹的態度、專業的解析面對媒體的資深播報員李湘源,現在以親切的笑容、謙和的舉止,在記者來來往往的辦公室裡,擔任秘書室科長接待各類媒體,並以輕鬆愉快的語氣,分享著這二十幾年來,從觀測員、預報員到現今媒體聯絡人的心路歷程。

誤打誤撞 彭佳嶼時光 

「我們那屆大學入取率大概三成左右,我那時沒有考好,不知道要選什麼,剛好很欣賞當時台灣第一位氣象主播馮鵬年,就把氣象放到志願裡。」因著一個簡單的想法,李湘源就這樣進入了文化大學的大氣科學系,而直到大學畢業,他始終沒有對所學感到更多興趣,因此他又在社會從事其他工作一年,後來在任職於中央氣象局學長的邀請之下,參加了中央氣象局招募研究人員的考
試。雖然考上了研究員,但由於工作地點在澎湖,交通過於不便,而放棄了機會,隔年又再次嘗試,這次分發到的是基隆外海的彭佳嶼,他便毅然決然踏上這條路。


中央氣象局的外觀(圖片來源/Flickr相簿

「我當時沒有想很多,只想多存一點錢,因為在彭佳嶼有加級(外島津貼),回台灣交通免費,而澎湖交通費好像要自付。」李湘源還是因著簡單的想法,開始了外島的生活。平常每兩天重複相同工作,每三小時要觀測天氣,例如溫度、濕度、雨量…等等,記錄完後傳送數據回中心,由於過去電腦網路尚未發達,工作之暇的休閒只能看看書和在島上跑步、釣魚。當地只有大海、少數建築物、一座燈塔以及稀少的公務行政人員,而且清一色都是男性,對外聯絡也只有無線電,不太能和家人講電話,因此他在彭佳嶼的生活相當單調,唯一的好處就是可以工作一個月,放假一個月。
 

愛上氣象 颱風壓力成堆

「當時結婚後想調回本島,剛好氣象預報員有空缺,雖然工作壓力大,讓多數人不想選擇,但也由於這個原因,更容易申請成功。」李湘源就這樣從觀測員,踏入了氣象預報員的生涯,一開始上任時,因與先前工作內容大相逕庭,而感受到壓力,但由於許多新的工作體驗,讓他開始對氣象產生興趣和熱情。其中引起他工作興趣的便是「傳統手繪天氣圖」,他說:「過去天氣圖是用一張半開左右的紙繪成,比一張桌子還要大,要先用鉛筆打一次草稿,畫出大概位置的等壓線,再看數據稍作修改,而高低壓用印章蓋上去,數值則是親筆填上,我也在這個過程發現了氣象獨特的魅力,不像過去從事氣象觀測員時,與數字和純紀錄為伍。」


李湘源做天氣預報的樣子(圖片來源/包金

平時氣象預報員的工作,並未像一般人所想的,純粹做氣象的分析後,立刻開始預測播報。李湘源提到氣象預報中心有一支全天無休,提供民眾詢問氣象的專線,而平時就算正在分析氣象,只要專線一響起,就要清楚回答民眾的疑問。一整年中他工作壓力最大的時刻,就是每當夏秋之際颱風肆虐台灣,他們所有預報員都要在工作崗位待命,隨著天氣不斷變化,即時做出新的修正,民眾在這時刻更是因擔心颱風動向,而湧入大量詢問電話。每當颱風不如預測時,民眾從電話傳來的謾罵聲浪,更讓原本已經緊張的場面陷入低氣壓。

另一個壓力來源是預測颱風的暴風圈會波及哪些地區和其影響程度,如果預測程度嚴重一點,縣市政府放颱風假,卻沒有太大風雨,將造成部分產業或商家的經濟損失;相反的預測程度太輕,又會造成民眾生命安全的問題。李湘源提及他印象深刻的兩次災害,一次是九二一地震,由於當時許多地方斷電,導致氣象數據回傳相當困難,因此需要用許多人力彌補;另一次則是二○○一年的納莉颱風,龐大的雨量造成北臺灣嚴重受創,台北捷運站和火車站也不能倖免於淹水。


李湘源平時工作情形(圖片來源/包金
 

氣象新世代 觀念需更改

「當我進入氣象局後,參與了氣象預測不斷進步的過程。」李湘源表示早期台灣氣象預報準確率並不高,現今至少能高達八、九成的準確度。剛好在他進入了氣象局時,氣象局開始引進國外技術,他也因此目睹了現代科技的發展。過去都要用人力和經驗作分析,但當臺灣的第一部運用在氣象資料統計上的電腦出現,預報系統精準度上升良多,是一個相當大的里程碑。現今的氣象圖也在二○○八年開始電繪,也讓因畫氣象圖而產生興趣的他,深刻感受時代變遷。隨著衛星的觀測、儀器改良和各國氣象資料庫建立、互通,才讓各類預測達到當今的成果。

李湘源說:「影響氣象的因素太多,像蝴蝶效應(長時期大範圍天氣預報,時常會因微小的因素,而造成難以預測的嚴重後果)就是很明顯的例子,因此氣象局總會以機率作為最後的預測結果。」他覺得臺灣多數民眾對於氣象,需要更多新認識,因為當颱風沒有走預測那條路徑,許多人就會痛批氣象預報不準確,但事實上預報員只是給出機率最高的路徑,而預報會以扇形的面積呈現可能走向,隨著時間差越久,不可預測因素變多,路徑可能面積亦將擴大。


電腦數據庫顯現當時天氣狀況(圖片來源/包金攝)
 

禱告守望 為民服務

李湘源的老婆是基督徒,結婚之後他開始接觸福音,一起參與禮拜,後來因感受到上帝的真實和愛,而成為基督徒。現在也在氣象局中擔任「佳音社」的社長,時常在休息時刻或是颱風接近臺灣時,為氣象局同仁與台灣的人民禱告和祝福。希望同事工作上能更順利,不管是在數據分析、預報或是行政事務上,也祈求颱風襲擊臺灣時,所有人都能夠平安度過。

過去他和許多人一樣,會在職場上追求成就、努力表現,但是在成為基督徒後,他心態與過去不同,現在他唯一的想法是為民服務。因此平常在接待媒體時,盡量提供各種天氣資訊和專業解說,讓台灣民眾能藉著媒體,在天氣方面有更多的認識和應變能力,以降低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傷害。同時他也更願意關心周遭的同事,並在未來的日子裡,期待能幫助更多人,傳遞更多溫暖。

記者 包金
長不大的男孩 獨舞 夜裡風霜歧路 還記得 第一眼的天空 心底的角落   那盈紫的情 那艷紫的詩 那幽紫的音 想留住沙漏的珍珠 想散出愛中的十字 想點燒希望的燈火    
記者 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