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山城 再創木造回憶
回歸山城 再創木造回憶
記者 郭穎慈 報導 2014/11/30
木製音樂盒的旋律清脆地敲響了埔里山城的下午,一座座大型的胡桃鉗玩偶在工廠裡整齊地排排站好,整座木頭工房散發著木材獨有的香氣,儼然就像一個大玩具箱。當玩具箱的擁有者,木頭工房的年輕主人施文傑,聊起自家工廠的作品時,就像個炫耀自己珍藏的大孩子般,眼底不自覺地閃爍著光芒。
琳瑯滿目的木製模型和玩具,令人走進了充滿童趣的世界。
(圖片來源/痞客邦)
從經驗學習 革新傳統
施文傑的父親施坤山和他的兄弟一共三人,從一九六○年代開始,在埔里鎮創立了一家木頭手工藝社,以手工代工為主,向國外出口胡桃鉗玩偶、音樂盒等精細的木製藝品,在當時是首屈一指的木頭代工廠。從小便耳濡目染木工運作的施文傑,長大後並沒有馬上投入木器製作的產業,而是兜兜轉轉地拐了好幾個彎之後,才又繞回木頭之路。
木工產業對年輕時期的施文傑來說,與興趣和喜好無關,而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就像吃飯喝水一樣稀鬆平常。每天放學之後,就要幫忙家裡工廠的生產線運作,從最基礎的切割木頭開始,到幫忙折盒子、包裝,他全都做過。從家中這樣日積月累的學習,就算沒有上過專門的技術課程,也讓施文傑漸漸熟悉木製品的製作流程。
大學時主修視覺傳播的他,對繪畫和設計有著濃厚的興趣,他曾經在印刷廠工作,也做過網站設計、網路行銷相關的行業,更有過被派駐到紐約四年,銷售公司商品的經驗。在經過各種不同的嘗試之後,最終因為身體無法負荷需要長期坐在電腦前的設計工作,因此決定辭職,回到家裡的木工廠幫忙。正是因為這些工作經驗的積累,令他對於工廠的運作和生產出來的產品,都併發了更多不同於傳統的靈感和想法。
木工廠轉型 夢想延續
一九九六年,工廠的重心外移到中國大陸,之後因為父親年事已高,便考慮將工廠交給身為第二代的他。一開始,施文傑是抗拒的,他覺得自己的個性無法融入大陸的工廠生產體系,但又不忍父親幾十年的心血全都化為泡影,最後他決定善用自己的設計能力,結合過去的歷史和文化,將父親留在埔里的老舊木工廠,改造成現在觀光工廠的全新面貌。
「把這個東西經過自己的設計變成商品,而且是賣得動的,那就很有趣了。」提起自己一手打造的作品,施文傑便神采奕奕,自信地笑著說,真正對木製工藝品燃起熱情,進而深陷其中,是在自己開始製作新產品之後。施文傑的設計就和個性一樣樸實自然,他將舊有的音樂盒、胡桃鉗等原本的老工廠產出的作品加以改良和創新,變成可以讓民眾自己DIY的客製化商品,施文傑也運用他的設計頭腦,開發出不少像是杯墊、鑰匙圈等別出心裁的精緻小物。看到客人帶著欣賞和佩服的笑容,買下自己創作的木頭製品,就能令他感到無比的滿足。
施文傑以日月潭邵族的貓頭鷹傳說作為靈感來源,
設計出可以讓遊客親手DIY的音樂盒。(圖片來源/敲敲木工房)
施文傑經營觀光工廠的思維和哲學十分獨特,他覺得,與其給遊客在工廠裡走馬看花,不如讓慕名而來的每位客人,都能發自內心的去親身體會木頭藝術的樂趣。因此他的木頭廠房沒有過多華麗的裝潢,整體規劃卻有著滿滿的人情味,他希望從深淺不一的木頭紋路、粗糙的木材表面、木材的香氣和一座座大小不一的木造胡桃鉗玩偶,讓民眾一窺埔里當年的木頭歷史。
保留與存續 傳承木造回憶
當我們想到埔里,通常第一個浮現的印象就是米粉和紙廠,很少人知道,其實木製品工業在埔里也曾留下輝煌的軌跡。在一九六○到七○年代,埔里的木頭代工廠多達四百多家,專門生產聖誕節的飾品外銷出國,在全世界的市場上具有舉足輕重的一席之地。在廠館裡,施文傑希望能夠透過自己的這座觀光工廠,保留老一輩的回憶,也讓年輕人重新認識木頭工業的文化,達到傳承和存續的目的。
「希望埔里過去這些風光的驕傲,可以再回來。」施文傑用著驕傲的語氣堅定地表示。之前更有和他的父親差不多年紀的老翁,看到觀光工廠裡所擺放的音樂盒,就和兒女興致盎然地說:「我以前也做過這個!」透過一個小小的音樂盒,連結起過往的歷史和感動,串聯兩代之間的話題,正是施文傑設立觀光工廠的意義所在。
工廠內展示著以前做過的音樂盒,勾起老一輩埔里人的在地回憶。
(圖片來源/痞客邦)
埔里目前僅剩十家木頭工廠,施文傑想透過一己之力,結合這些老工廠,幫助它們提升技術和產品的質量,和大陸的新產品相互抗衡。不過這些老舊的木頭代工廠,技術工法和機器設備都還停滯在二十年前,要求這些工廠製作精細的新產品反而成了一種苛求。技術產生了嚴重斷層,這是目前埔里的木頭產業所面臨的最大的難題,現在仍然在尋求解決之道。
知足常樂 展望未來
每天都一頭埋在木製產品的世界裡,樂天知命的施文傑絲毫不覺得累,只感受到滿足和幸福。對於工廠,他的腦海裡仍然有許多能夠傳承技術的構想藍圖,等待著他逐步去付諸實踐。而對於會不會希望自己的一雙兒女也能夠傳續木製品的文化,施文傑只希望,他們能夠擁有無窮的想像
力,也許未來能將這座工廠,帶往前所未有的新境界。
站在胡桃鉗娃娃的身旁,靦腆笑著的施文傑希望能夠將埔里的木製工業傳承下去。
(照片來源/郭穎慈攝)
就像精緻典雅的木製音樂盒上,伴著音樂不停旋轉著的小人偶,最終會回到同一個位置,施文傑的人生歷程也在繞了很多圈之後,回到了原點,為埔里的木造工業,刻下了嶄新的一頁。
![]() |
記者 郭穎慈
20歲的埔里女孩,凡事都想追求對等的天秤座。 一直以來的目標是想要成為一個高EQ的人,可以笑著看待起伏跌宕人生的智者,但不知道為什麼,總是無法變成自己理想中的那個自己。 等我成為了自己喜歡的人,我就能向世界宣告,我叫郭穎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