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廢農地展藝術 反思正義
荒廢農地展藝術 反思正義
記者 顏晟宇 報導 2014/11/30
今年九月,桃園縣政府花費千萬公帑,於桃園海軍基地舉辦「二○一四桃園地景藝術節」,並展出國際知名設計師霍夫曼的作品:月兔。然而,展場卻不見在地藝術家的作品,亦不見在地文化特色,引起許多討論。除此之外,此區土地為桃園航空城計畫區域,土地徵收問題尚未解決,縣政府卻急於發展觀光,疏於傾聽週遭即將因土地徵收而被迫搬遷居民的心聲。
土地徵收區內的水尾、宏竹村、三塊厝等地,地方人士及各地志工藉由藝術創作,抒發在地居民的心聲。許多農地因爭議而暫時休耕,有些居民轉種花卉,有些則呈現荒廢。他們希望來訪民眾透過觀察現今徵收地區的居民生活和自然環境變化的狀況,反思此徵收政策是否過於草率?過程是否符合公平正義?深切期望社會大眾正視此嚴肅的議題。
由當地居民呂文忠所創作的作品「迷失小熊」,坐落於空曠的徵收農地上,透過其失落的眼神,表達當地居民對政府的無奈及失望,面對家園搬遷,眼前一片茫然。(照片來源/顏晟宇攝)
農田因徵收問題而休耕,呈現一片死寂。田地與田地間的溝渠也因此荒廢,形成小水溝。
(照片來源/顏晟宇攝)
廢棄工廠旁,原先在土地休耕時期所種植的太陽花已枯萎。隨著土地徵收的執行,自然景觀將銳減,恐怕不復存在。(照片來源/顏晟宇攝)
利用目前暫時閒置的農地種植蔬菜,讓遊客體驗採收樂趣,也希望政府重新思考土地利用價值,並和自然環境友善共存。(圖片來源/顏晟宇攝)
因土地爭議,許多居民將農地休耕或轉為花田,既能增加土地沃度,又能減少耕種損失。種植稻穀的機具停在水田中,已有一段時日未使用。(照片來源/顏晟宇攝)
抗議政府徵收的布條榜掛在路旁,訴說著當地居民的心聲。不要物質上的補助,他們要的是再多錢也買不到的美麗家鄉。(照片來源/顏晟宇攝)
許多農田及空地轉植為花田,吸引遊客來訪,但這樣的美景,隨著航空城徵收計畫加速將逐漸逝去,取而代之的是毫無生命力的水泥瓦地。(照片來源/顏晟宇攝)
反對土地徵收訴求的標語佇立於花海之中,不只是替當地人民發聲,也替這些自然美景進行無聲的抗議。
(照片來源/顏晟宇攝)
白髮皤皤的爺爺住在這已數十年,對於眼前這片鄉村美景將被政府強制徵收,滄桑的背影透露出無助及不捨。
(照片來源/顏晟宇攝)
土地徵收爭議終會落幕,但大自然的力量生生不息。地景藝術表達當地居民的心情,綻放的花朵挺直背桿,抗議人類的自私與貪婪。(照片來源/顏晟宇攝)
![]() |
記者 顏晟宇
成長在自由的年代 束縛於不自由的規定 有著熾熱好奇的心 有著摸索世界的熱情 我喜歡觀察生活中的人事物,用不同的角度去體驗、去發現 我喜歡在書桌前畫畫,沉浸在自己天馬行空的世界裡 我喜歡四處遊走,因為在旅行途中總有著意外的風景 我喜歡...... 1994,處女座,高雄人 跌跌撞撞 起起伏伏 過著簡單又精彩的人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