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氣鬼 人性的真實
小氣鬼 人性的真實
記者 陳亞柔 文 2014/12/14
「我賺錢的動力就是一直把錢存進這個錢箱裡,看到自己手上握的錢,每天、每天在這裡越積越多,就是最大的樂趣。」
《小氣鬼》是一本由五篇短篇故事所組成的小說集,五篇短文皆圍繞著市井小民的生活,字字珠璣地描繪人性對於金錢、社會價值觀與金錢的渴望。書中所述的「吝嗇」,是一種冠冕堂皇的小氣,但是卻讓人感到親切與熟悉,好似就是日常生活的縮影,也使得讀者在閱讀之餘更能思考其中所蘊含的意義。
《小氣鬼》書本封面。(圖片來源/痞客幫)
本書所收錄的五篇作品當中,筆者將他們分類為兩大主題:一為專注描繪社會現實的〈船場癡〉、〈嫁妝〉、〈小氣鬼〉;二為愛戀情感較為濃厚的〈訃聞〉、〈遺物〉。
社會現實面 人性謊言
〈船場癡〉內文中有這麼一段:「久女發現,母親提到住家附近的小孩子時,都叫『那孩子』,但提到船場的孩子,就稱他們是『金寶貝』,少爺、千金。入學典禮那一天,陪同船場千金前往的下人不比參加的學生和家長走正門,陪同的下人只能從正門旁的側門進出,那裏擠滿了穿著大戶人家制服的女傭和學徒。」
船場商人不僅僅在大阪地位崇高,更是日本社會中的貴族。此篇短篇故事彷彿灰姑娘憑藉自身實力越上枝頭當鳳凰,戲劇化的故事情節,搭配帶有諷刺意味的喜劇節奏,令人玩味十足。
書中對於出身平凡家庭的久女而言,大阪都市的繁華總深深吸引著她的目光,從小便嚮往著能夠進入商場、船場文化,但是出身低微總令她難以翻身。究竟在久女短暫的一生中,該如何突破下等人被船場貴婦所歧視的命運,進而成為夫人、太夫人,是這篇故事的主旨所在。
在此篇故事中,自秀吉時代即流傳下來的船場文化,或許一般社會大眾並無法領略其中的奧秘精隨,但是透過作者山崎豐子以大阪在地人豐富的生活經歷,細細地描寫,將原本只有當地居民才得以品嘗的文化傳遞給讀者們體會。
船場現今街景。(圖片來源/船場)
另一篇故事〈嫁妝〉描述豪門要嫁千金,提供的禮金高達一千萬元,並贈與一棟六十坪的新房屋,且男方不需入贅,唯一的條件只有不得離婚。丸一服飾店的四子四田民四郎雖然對於如此慷慨的條件樂不可支,但是一方面卻也懷疑究竟這位千金背後是否隱藏著不可告人的秘密。
嫁入豪門或是娶個有錢人家千金,表面上風光,但是檯面下的生活卻叫人不得而知。山崎在後記中提及,此篇是她首次嘗試在小說中融入推理情結,從謎題的設計到解題過程中的情節,彼此環環相扣,除了呈現出貴族名門不可告人的面貌、豐富大阪生命力之外,更讓讀者窺視大戶人家做事的方式以及所需顧慮到的層面。
而做為書名的故事〈小氣鬼〉,是作者認為最足以代表此書主軸的篇章。描述山田萬治郎,一個在當地居民眼中極度令人尊崇,會不計代價義務性助人的人,私底下卻是個實在的小氣鬼。
「一個男人獨自扶養十九歲的千太和十三歲的百太。他並不是因為疼愛兩個孩子而不願交給他人照顧,而是覺得自己帶孩子比較省錢。所以,他沒有特別疼愛兩個孩子,卻也不會太冷酷,只是不太關心他們。但是當兩個兒子央求更多零用錢時,他就會勃然大怒。」
作者並未直接揭開山田萬治郎的虛偽面具,而是透過一路從渾身醃菜味的鄉下吝嗇鬼、土包子,而後在木材批發行中靈活運用自己與生俱來的生意頭腦,最後成為大阪工商會議所議員的一段故事,讓讀者們慢慢去體會出主角的性格。
司馬光在〈訓儉示康〉一文中提到:「古人以儉為美德。」但現今節儉是否為美德?現有的經濟體制、資本主義下都是建築在「消費」的基石上。近年來全世界經濟不景氣,經濟學家甚至提出了「應該加緊消費」的建議。以此觀點來看,節儉似乎不再是美德。針對此點,作者透過描述山田萬治郎積沙成塔的性格以及運用頭腦賺錢的過程,迂迴表現出如何取得消費與儲蓄、吝嗇與浪費之間的平衡點。彰顯小氣鬼氣度,但是卻又不至於令人厭惡。
情感元素 輕描淡寫
《小氣鬼》多數深刻描繪人性,作者也嘗試著墨出愛戀情素,但是力道卻略顯不足。如〈訃聞〉一文,作者以日本二十世紀的寫實主義的「私小說」風格交代,將自己化做故事中的女主角,而故事中的男主角大限先生扛下所有的過失責任,絲毫不推卸,「他張大眼睛仔細聆聽,一肩扛起了所有責任。毅然站在所有人面前磊落的身影,是個了不起的人。」雖然對於男主角負責任的表現多加讚揚,讓人不禁聯想作者是否藉此暗喻出自己的理想型情人,但是此後並無再多做陳述,僅將仰慕之情輕輕地在故事中刻畫。
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另一短篇故事〈遺物〉裡。文中專情的樺山董事長在遭遇空難後,遺物中竟被發現有一罐嬰兒奶粉。即使長久以來樺山董事長擁有私生子的誹聞便不曾中斷過,但是從前一直跟在樺山身旁工作的瑛子卻認為背後另有原因,於是開始展開調查。在調查的過程中,瑛子發覺自己對於上司的情感似乎已超乎工作情誼。但整體情節卻甚少刻劃主角兩人互動的方式,對於從前兩人互動也著墨甚少,讀來不免難以進入角色的情緒之中。
影射社會 發人深省
除了對人性的批判,和此篇其他短篇故事不同之處在於,〈遺物〉接露了人類傾向服從權威的階級制度。樺山生前,原本畢恭畢敬、兢兢業業的職員們,在老闆罹難後,一個個相繼打混摸魚、甚至出現說老闆壞話的卑劣行為,正是揭露被逼迫「服從權威」的現象:一旦領頭羊消失,整個團隊將呈現混亂、毫無秩序。同時作者也揭示出一旦原有的在上位者失去權勢之後,社會將不再給予關注,甚至會產生挖出過去傷疤,說三到四的人性黑暗面。
人性是否如同面具偽善,值得深思。(圖片來源/分享讚)
書中的五則短篇故事,乍看之下都是表現一種時代、歷史結構下的小人物縮影,或許是作者嘗試勾勒出自身所經歷過的時代、又或許是銜接時代的過渡橋段,但故事以人性為主題,除了影射許多真實的社會事件,也把作者本身慮及「社會影響」以及「作品完成度」之間掙扎的層面,都赤裸裸地呈現給讀者。閱讀之餘,引人省思。
![]() |
記者 陳亞柔
我叫陳亞柔,典型水瓶座,熱愛跳躍式思考,以及不按牌理出牌的個性總是令人摸不著頭緒。自認是條大懶蟲,大多數的時候可以說是超級懶惰,但是哪天發神經,勤奮起來卻可以沒日沒夜的enjoy著。與其張著嘴巴說話,更喜歡用雙眼以及雙耳仔細觀察與傾聽這個世界,然後將那些所思所悟與本體融合。 喜歡怪異的東西,因為這樣才,特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