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外」 處處不容易
生活在「外」 處處不容易
記者 杜以翔 報導 2014/12/14
在臺灣若是有人與來自歐美國家的另一半結婚,多數人會說是「異國婚姻」,而來自大陸及東南亞國家的配偶,通常會以「外籍配偶」來稱之。如此可見,在這樣一個稱呼之下,就隱藏著臺灣社會對於外籍配偶的刻板印象與無形的偏見。然而外籍配偶來臺,在入籍、家庭負擔以及刻板印象所造成的種種影響上,都使得他們的生活處處不容易。
仲介婚姻 與想像不同
據內政部統計,國內外籍配偶人數截至一百○三年九月底已接近五十萬人,全部以大陸地區的配偶人數最多,高達64.83%,在東南亞籍配偶則占28.12%,其中越南籍為最大宗占18.28%,也可以看出跨國婚姻已成為臺灣新興族群,是社會無法忽視的一部份。
臺灣在外籍配偶近年逐漸成長,已接近五十萬大關。(圖片來源/杜以翔製)
國立交通大學越南籍學生陳秋河提到,在越南透過仲介婚姻來臺的外籍配偶幾乎都是因為原生家庭的教育、經濟程度較低,為了改善家裡生計嫁來臺灣,有些人帶著美好憧憬,來了之後才發現與想像的不同。新住民家庭服務中心的社工督導鄭婷云也表示,因為在臺灣會透過仲介尋求婚姻的家庭,有許多都是先生需要被照顧,或是家裡本身的經濟狀況就不富裕。而外籍配偶面對這樣的婚姻,也像是為自己的命運賭一把,儘管與想像不同,都選擇吞忍下來,為了就是要改善原生家庭的困境。
生活難融入 家庭重擔壓身
由於多數外籍配偶的家庭處於經濟弱勢、社會支持網絡薄弱以及家庭地位低落等環境,經常在媒體中看到外籍配偶不幸的遭遇。造成外籍配偶在臺生活困境的因素,最主要的還是語言文化的隔閡造成溝通不良,還有因為透過仲介婚姻,配偶家庭背景的優劣也影響適應。臺灣宏泰媒合婚姻協會秘書長羅李鋐即指出,仲介婚姻雙方會透過見面、聊天先大致認識彼此,短短的會面時間結束就決定結婚,契約簽署完成之後,透過仲介機構辦理相關手續讓配偶來臺,下次見面就是在臺灣辦理結婚登記。因此可以看出外籍配偶婚姻的快速以及缺乏感情基礎的狀況。
外籍配偶的婚姻基本上都像是「相親」的模式,短短的會面談話即決定結婚。
(資料來源/臺灣宏泰媒合婚姻協會)
此外,媒體形塑的刻板印象也使得外籍配偶求職困難,外籍人士只要擁有居留證就有在臺合法的工作權,許多雇主並不清楚,沒有身分證都會被認為是非法勞工,所以為了生計有許多人從事低薪勞力的工作。然而外籍配偶遇到的另外一個家庭問題即是在子女教養上的困境,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副署長黃子騰表示,在外籍配偶的子女教育上,除了因為新住民原生母國風俗文化與臺灣的差異,使得新住民子女成長過程中產生影響,還有整個社會民眾對於新住民的刻板印象、學校對於多元文化教育的推動、以及教師在新住民教育範疇內的專業成長,都仍有進步的空間。
新住民子女在文化、國籍認同上,都會有一段適應的時間與過程。
(資料來源/新紀元周刊)
歸化流程多 國籍法爭議多
來臺的外籍配偶因為婚姻必須長久居住臺灣的關係,大多會申請臺灣國籍的歸化,這也是他們最關注的部份,不過在申請歸化中華民國國籍的過程中需要繁雜的手續以及過程。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所公佈的歸化流程表分為大陸配偶以及外國籍人士兩部份,大陸配偶在透過海峽交流基金會驗證在大陸的結婚證書之後,再前往臺灣戶政事務所辦理結婚登記,必須依親居留滿四年,下一階段則是長期居留滿兩年,且每年在臺居住都必須超過183日,至少要花費六年的時間才能入籍並且拿到臺灣身分證。
而外國籍人士配偶則是在申請外僑居留證之後,必須擁有從申請歸化中華民國國籍的申請日往前推算合法居留達三年以上的居留事實,之後再申請喪失原屬國國籍,下一階段則要合法居留三年以上,才能拿到臺灣地區的居留證,進而申請戶籍登記。除了繁雜的申請流程使得外籍配偶入籍不容易之外,國籍法的法條上也有許多爭議。
外籍配偶擁有居留證就享有工作權,不過申請居留證需要多年時間與龐雜的流程。
(資料來源/痞客邦)
國內由外籍配偶所組成的南洋臺灣姐妹會,近年來也希望透過連署使國籍法修改爭議的部分,像是在國籍法上明訂「為避免外國人因歸化而產生雙重國籍,因此在法律上明確規定申請歸化者,應提出喪失其國籍之證明」,許多新移民要歸化,必須先放棄母國國籍,割捨自己原有國家與家人關係,「回娘家只能拿觀光簽證」。相較之下,臺灣人卻可具備雙重國籍,顯示法令的雙重標準。另外,目前「陸籍配偶」申請定居設籍已經不需要附財力證明,但「外國籍配偶」申請歸化設籍,仍需附上財力證明或專業技能,確保生活無虞,雖然比以前需要四十二萬存款的規定寬鬆許多,但仍是對外國籍人士配偶歸化的限制,也看出國籍法有許多爭議點需要再被檢視與討論。
福利問題浮現 政府做應變
新竹市家庭服務中心社工督導鄭婷云提到,臺灣對於外籍家庭並沒有特定的法條去保障他們的權利,政府提倡去標籤化,在福利方面基本上以跟國人相同的標準去申請,像是社會救助法的申請補助資格,並沒有因為是外籍配偶家庭而有所不同。
在政府方面的回應上,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新竹市服務站的黃專員則表示,目前政府方面對於外籍配偶的福利,設有「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基金」,由縣市政府辦理申請,這筆專款拿來辦理給外籍配偶家庭參加的活動、就職訓練等等,也可以用來申請社會救助、返鄉機票等費用,是政府政策上對於外籍配偶的福利安排。近年來外籍配偶家庭數量逐年增多,對於相關的福利問題逐一浮現,這也是外籍配偶在臺灣生活漸漸被關注到的議題與面向。
內政部設有外籍配偶照顧輔導專區,提供他們各項諮詢與資訊。
(資料來源/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
新住民配偶 不該被標籤化
對於新住民配偶,近年來許多團體以及政府都提倡去標籤化,希望國人拿掉對於外籍配偶的刻板印象。這方面,新竹市外籍配偶關懷協會理事長賀豫驪則指出,新住民女性嫁來之後其實就是臺灣媳婦,也是臺灣人的一份子,不該以有偏見的眼光去看待外籍配偶,把對於他們的標籤拿掉,是接納他們的第一個步驟。而在外籍配偶上面,也應該努力與臺灣社會融合,雖然目前還有許多問題還在發展與討論,卻可看見未來臺灣社會將擁有多元文化的面向。
![]() |
記者 杜以翔
我是杜以翔,來自桃園,或許我是你人生中該出現的那個胖子。 自認為是個念舊而且很愛感受的人,相信命中注定,而且是深信的那種。 總是在人跟人相處之間感受到些什麼,然後去思考內化成腦袋的一部分, 所以就讓想像力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