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期

星際效應 人性與愛的新義

【星際效應】是一部理論基礎深厚的科幻電影,同時在劇中融入感性元素,呈現人性善惡與人類大愛選擇。

星際效應 人性與愛的新義

記者 黃馨儀 文  2014/12/21

在不久的未來,地球將因為極端氣候與糧食危機導致人類的生存危機。搖搖欲墜的世界不再重視科學理論,回歸到最原始的農業社會,原本擔任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駕駛員的男主角庫伯(Cooper)也被迫成為農民。為了找尋延續人類命脈的可能,庫伯接受太空總署NASA的召集,肩負任務遠征太空,同時也必須拋下身為父親的責任與一對年幼的兒女。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Christopher Nolan)於二○一四年最新執導的作品【星際效應】,重新詮釋了科幻片的視野,除了在深厚的科學基礎下,建立了磅礡的太空場景與扎實的理論根據,電影融入了導演想傳達給觀眾的人生觀與對人類文明的關懷,在劇情中引導觀眾重新檢視人性的善與惡。


電影【星際效應】的官方預告片。(影片來源/Youtube
 

科學理論 視覺的真實展演

【星際效應】圍繞著科學理論運作,為了呈現出最真實的黑洞樣貌,電影團隊邀請了太空科學的權威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對於片中的情節進行真實的物理討論,依照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模擬出精算方程式,讓整齣電影架構於真實科學之上。

過於真實的太空形象與科學理論是否會讓觀眾難以消化?克里斯多福諾蘭表示:「事實可以比虛構得更離奇。」導演將大多數人不清楚的世界賦予了縝密的邏輯,並且用鏡頭的角度來呈現最簡單的一面。於完整的理論基礎之上,視效團隊建立了黑洞與蟲洞的外觀和視界,過程中模型出現超乎意料的複雜形狀,視效團隊原以為是製作器出了錯,而後發現這才是數學算式的正確模
型,劇中唯美的圖像更象徵了電影能夠給予觀眾更準確的科學樣貌。


電影團隊邀請了太空科學的權威基普索恩共同打造最真實的太空場景。(影片來源/Youtube

整部片宛如一幅美不勝收的畫,黑洞裡迸裂的火花與穿越蟲洞所產生空間扭曲的速度感,在無垠的宇宙與星芒中,觀眾與演員彷彿共同乘載在太空船上展開星球探索。如此逼真的畫面來自導演對拍攝上的堅持與要求,為了表達重視宇宙的宏觀,採用紀錄片式的手持鏡頭,以便營造真實感和親密感。同時在無聲的運鏡下,靜默的影院裡僅剩觀眾的呼吸聲,巧妙地拉出角色身處在宇宙的孤獨無助。

一般科幻片的場景都是用電腦的後製特效呈現,而【星際效應】卻採用傳統膠捲機拍攝,克里斯多福諾蘭認為膠卷擁有最高的解析度、最好的色彩重建,同時希望給予觀眾最棒的觀影體驗。整片沒有使用任何綠幕特效,仿真打造太空艙、耗費半年種植大規模玉米田、用大型鼓風機製造飛沙走石的震撼、甚至到冰島實地拍攝外星球畫面,在在顯示導演盼望給觀眾身歷其境的視覺饗
宴。


外星球場景到冰島實地取景,且全採用傳統膠捲機拍攝。(圖片來源/Beautimode)
 

小我與大愛 善惡一體兩面

"Love is the one thing that transcends time and space."(愛是唯一可以超越時間與空間的事物)一句話貫穿了整齣劇。與其說【星際效應】是科幻片,倒不如是一部人性刻畫深刻的劇情片。為了拯救地球即將滅亡的危機,男主角庫伯抱著對兒女的愛踏向未知旅程,這是一場與自己的內心交戰的旅途,要選擇再見到孩子,還是解決人類未來的存亡?


劇中男主角庫伯離開摯愛的女兒,前往外太空執行任務。(照片來源/壹週刊

推動太空任務的布蘭德博士假造了A計畫來為B計畫做掩護,前者要太空人們找到適合居住的星球,博士同時會努力解開重力方程,以此建造龐大的太空船讓人類移民。而後證明博士早知道現階段的理論根本無法解決重力的問題,勢必得要用B計畫,讓太空人放棄拯救地球的人,帶著受精卵在新的星球繁衍出新的人類。隱瞞事實的布蘭德博士這樣做是為了地球人類的存續,而犧牲正在地球上的人們。編織謊言的心態,看似自私其實是無私的奉獻。

人類大多都只能將情感延伸到自己以及親近的人,片中號稱是最優秀的太空人曼恩也為自身的利益假造了探測數據,只為了讓他所在的星球看起來適宜人類居住,其實目的是搶走庫伯等人的太空船,回到地球的故鄉,不再自己一個人孤零零地活著。曼恩這個角色所代表的是人類虛假的黑暗面,在寸草不生的冰天雪地裡,曼恩從身為人類先鋒的無私轉變成只顧自己死活的自私,他只是害怕寂寞,而寂寞能將英雄變為凡人。

人在生死存亡交替之際,理性未必能夠有所堅持。人類生存的大愛與家人親友的小愛,如何選擇成為生命難題,導演刻畫了人性最深層的一面,在太空科幻片中融入人性的元素,理性與感性的結合讓整部劇更顯溫暖,層次更為豐富。
 

非線性敘事 前後呼應

透過非線性的敘事手法,導演將一個故事切碎重新排列,畫面會在不同的時間軸上交代不同的事情,配合縝密而細膩的劇本呈現整體故事,讓劇情富有條理而不紊亂。【星際效應】的劇本環環相扣,看似無關緊要的人物對白,卻能夠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在跳躍的時空劇情中,能夠搭起讓觀眾在最後一刻恍然大悟的剎那。

導演克里斯多福諾蘭過去執導的眾多作品中都有同樣的特色,在多重並行的故事線中進行場景轉換,每個場景合起來才會發現前後呼應的關連性。二○○○年的【記憶拼圖】利用彩色與黑白的跳動片斷,以及重複出現的台詞 ,將觀眾由兩條支線引導到最後的真相。二○○六年的【頂尖對決】則是暗藏隱喻的畫面,不講明劇中令觀眾疑惑的橋段,而是將細節藏在對話裡,最後巧妙地融為一體,令人回味無窮。而二○一○年引起轟動的【全面啟動】由多層夢境以及時間差的交
錯,來構成一個非連續性的故事,同樣值得觀眾細細品味。


克里斯多福諾蘭過去執導的作品許多有採用非線性敘事的手法。(圖片來源/黃馨儀製)
 

回歸人類純粹的愛

在呈現科學理性之餘,【星際效應】包裝了與理性背道而馳的感性元素,烘托主角深摯的父女感情來挑動觀眾的淚腺。電影裡表明在科學理論不足的情況下,地球逐漸步向滅亡,而峰迴路轉的劇情走向讓主角踏入五次元的空間,從未來傳遞資訊給女兒,讓女兒藉此拯救地球。這般親情的愛,給人類改變未來的契機,成了唯一可以超越太空中人類不可知的存在。如此大的概念若不慎處理,就可能成為一個「有愛便不會死」的老派劇情,而導演在此以偌大的時空交錯場面讓老套劇情有了新意。

【星際效應】尾戲的步調之快,卻在此回歸到「愛」的本質。「愛」終究突破了科學上的限制,導演用最簡單的感性說詞改寫了理性的限制。電影強調了生命長度有限,轉瞬即逝,人類的存
在,只是一種形式,但是只要心中有愛,便能超越時間,終歸回到那句"Love is the one
thing that transcends time and space."

記者 黃馨儀
我是黃馨儀,一個如同名字般常見的平凡女生。 雙魚座,喜怒哀樂溢於言表,容易衝動,卻也容易感動。 喜歡天真單純的美好,於是總騎著車就往山裡跑 朋友總說我像小孩一樣無知,而我則樂於享受這樣的簡單。   喜歡用音樂表達內心最深層的感受 用流不盡的眼淚講述那些感動與難過 用真心結交朋友,用真誠感動生命 我是黃馨儀,希望能用最真切的文字,認識最真實的你們。    
記者 黃馨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