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期

狹窄巷弄 消防隱憂

發生火災時,狹窄巷道容易造成救災困難,加上違停亂象更是危險,若要拓寬卻面臨許多困難。

狹窄巷弄 消防隱憂

記者 吳建勳 報導  2014/12/21

蜿蜒狹小的巷道和周圍的舊式建築,是淡水舊巷弄中常見的景象,也是吸引許多遊客拍照留念、體驗歷史氣息的景點,然而看似清幽的小巷道卻暗藏危及居民的消防風險。狹窄巷弄除了路寬窄於一般道路外,還有民眾為了貪圖便利而隨意違規停車,每當火災發生時,消防和救護單位無法將車子駛入災區,造成救災行動緩慢,影響救援速度。
 

小型水箱車 容量不夠救火

二○一四年十一月九日,在早上八點時,位於淡水重建街一巷的私人廟宇,突然竄出猛烈火舌,廟宇立即陷入火海當中。淡水水碓消防分隊立刻派小型水箱車進行救援,但由於小型水箱車供水量有限,大型消防車又無法開入狹窄的巷道,只能用接水線的方式進行救援。雖然火勢最後順利撲滅,也幸運地無人員傷亡,但往昔朝拜的廟宇已成腳下的灰燼,被無情火舌燃燒殆盡。

淡水消防分隊長陳瑞宏表示:「淡水有多處巷道過於狹窄,但街道寬度是既定事實已無法改變,只能利用接水線的方式做救援。」為了應付路寬過窄的道路,各消防分隊備有小型水箱車,專門進入狹小路段做救援行動,其車體尺寸約是一般小客車的大小。然而小型水廂車的缺點在於供水量太少,大約只能供載一千五百公升的水量,若火勢過大就必須牽水線連結其他水箱車或水庫車來做補給。


專門進入狹窄路段的小型水箱車,卻有著供水量不足的缺點。(圖片來源/tyfd

陳瑞宏表示:「這次火災能快速撲滅,主要是因為離消防隊很近,救援速度上較快速,是在等待其他消防車抵達,加上連接水線比較花時間。」雖然小型水箱車能進入狹窄巷道,但供水量過小的缺點,來回補給勢必耽誤救援時間,對火勢的控制和降低損害範圍,仍有一定層面的影響。
 

拓寬狹路 處處碰壁

面對窄道影響消防救災的問題,部分居民表示希望政府能拓寬道路並重新規劃,使路寬足以讓消防車順利通行,避免拖延救災速度。然而,不少巷道的土地規劃並非政府策畫,而是由建商自行規劃的,若要拓寬道路,需要大規模的徵收土地,並徵求土地所有者的同意,並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善。

淡水地政事務所測量課長邱順永表示:「現有狹小巷道的成形,主要是因為當初建商在規劃時,並沒有考量消防救災,只有考慮到居民一般通行,才會這麼狹窄。」建商的規劃疏忽再加上政府未嚴格把關,造成現在巷道過窄的情形,然而單方面針對狹窄巷道進行拓寬,雖然是短期解決消防問題的好方法,但執行上卻處處不易,因為需要更完善的整合和更多不同面向的考量。

以淡水重建街拓寬問題為例,重建街是淡水歷史最悠久的街道,也是淡水第一條商業街。民國五十七年新北市政府將重建街公告為都市計畫六號道路,預計將重建街拓寬並一路連結到中山路,但第一階段拓寬開闢工程卻拖延至民國九十九年才實行,而且在民國一百零二年第二階段的拓寬公聽會,被文史工作者和土地尚未被拓寬的居民們大力反對繼續拓寬計畫,他們以重建街的歷史價值為訴求,希望能將其保留下來。


居民發起讚滿重建街活動,希望政府停止拓寬。(圖片來源/epochtimes

文史工作者和居民也進一步在社群網站發起「讚滿重建街」活動,力求政府改變拓寬思維,此外部分尚未拓寬的屋主也利用建物的歷史,成功地向文化局申請為歷史建築,讓重建街暫時無法進行拓寬行動。讚滿重建街活動發起人程許忠說:「重建街是淡水在地居民所有人的回憶,是值得保存留下的遺產,政府不應該一味追求都市開發,而忽略在地文化。」

然而已被拓寬的居民則認為原先計畫應該繼續進行,否則形同權益受損,而當初被徵收拓寬的土地,至今仍未依計畫使用已屆滿二十年,依法可向政府索賠土地徵收金。綠黨發言人王鐘銘說:「政府當初在規劃拓寬時出現很多漏洞,導致現在拓寬困難,無奈的是被拓寬的土地已成事實,無法變回來了。」


拓寬中斷,造成重建街前寬後窄的景象。(圖片來源/吳建勳製

由於重建街第二階段拓寬計畫暫停,造成重建街三十號前後的街道,呈現前寬後窄的情形,若繼續執行計畫拓寬剩下道路,確實對消防救災有一定的幫助,加上狹窄巷道火災事件頻傳,部分居民也開始討論是否該將消防救災的因素納入拓寬的考量,畢竟人命安全還是最重要的。對此程許忠則表示:「除了重建街外仍有很多巷道的路寬很窄,防災觀念的落實才能有效降低火災發生,而不是全部都拓寬就能解決的。」

重建街拓寬議題反映出道路變更執行上的困難,除了消防以外,仍有其他層面需要考量,可見道路拓寬的影響範圍之大,而此議題至今仍在內政部做後續拓寬與否的審議,未來重建街的結果如何依舊是未知數。
 

違停阻礙 火上加油

除了狹巷難行外,違停車輛更是消防隊最頭痛的阻礙。二○一四年十月位於淡水北新路182巷21弄的淡江大學側門商家,即是因為巷道周邊機車違停和雜物堆放,讓原本就只有四米寬的狹窄道路,縮減到連小型水箱車都無法通行,造成救災行動困難和時間拖延,嚴重影響附近居民和學生安危。

雖然北新路周圍部分地區設有停車格,但因為附近店家多且鄰近學校,學生和居民停車需求量龐大,在車位不足的情況下,造成違停等亂象。對此淡水警察分局執行「路潔專案」藉由強制執行拖吊,減少違停車輛,還路於民。發生在二○一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北新路182巷的另一起火災,路潔專案便發揮成效讓違停車輛減少,使消防隊能迅速地將火勢撲滅。


路潔專案達到成效,讓救火行動更順暢。(圖片來源/zh-tw

淡江大學學生陳振輝說:「最近拖吊變很頻繁,但停車位還是太少。」雖然路潔專案能短時間解決違停問題,但學生和民眾車位需求依然龐大,長遠下來只是治標不治本,若要完全解決問題,政府勢必要有更全面的政策規劃。王鐘銘表示:「政府應該調查附近學生和居民車位的需求量,再整合都更重新規劃住宅和停車格,才能將路寬和車位問題一次解決。」
 

落實防災 保家又安心

儘管狹窄巷道不易消防車通行,但火災的起因往往是人為疏忽所造成的。因此除了拓寬道路外,正確的防災觀念宣導也該同時並行,政府和消防局應為民眾作廣大的宣導和教育,將「離災優於防災,防災重於救災」的觀念深植人心,讓民眾平時做好防災準備,才能避免災害發生。此外,若要拓寬道路,必須針對居民真正的需求,和多方面的調查考量,進行全面的更新,避免勞民傷財卻又見不到效果的規劃發生。

記者 吳建勳
大家好,我是吳建勳,淡水人,喜歡看電影、聽音樂跟拍照,嚮往無憂無慮的生活。
記者 吳建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