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魔咒 就業薪資問題多
社會魔咒 就業薪資問題多
記者 洪雯倩 報導 2014/12/28
「畢業即失業」是臺灣相當普遍的情況,也是許多準畢業生擔心的事情。近年來,社會上有些職位的起薪只有22K,較低於其他國家,且勞資雙方對薪資的認知都堅持都堅持己見,無法產生共識,成為人們經常爭論的議題。另外,在就業方面,受到環境的變化和政策的影響,讓許多剛踏入社會的新鮮人,感到不知所措。
文憑不值錢 技能較重要
俗話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從小到大,父母總是耳提面命地跟孩子說,要認真讀書,才能找到好的工作。在臺灣,大多數的人都是依據「升學率」來選擇學校,之後的「就業率」反而較少人重視,因而許多人畢業後,僅僅得到一張空文憑,卻面臨找不到合適工作的困境。
然而現今社會中,許多公司都要求應徵者需有專業的技術,而根據1111人力銀行與財團法人創新智庫暨企業大學基金會的調查,高達八成一的大學生認為高學歷已經無法保證求職就業的順利。臺中市勞工局就業服務處就服站站長葉瑞華表示說:「公司徵才主要都是看能力,技術性質方面的工作,起薪會比一般行政工作高,而當有了一定的歷練後,薪水更是三級跳。」
除了業界的公司之外,學校機關亦相同,曾在南開科技大學擔任書記的廖湘瑜說:「因為有處理到法律的事務,所以一定要具備這方面的專業,而相關的背景或經歷更是必要的。」由此可知,擁有經歷和技能的人才,是現在多數公司的優先選擇。在這種高學歷不足為奇的社會,有一技之長反而增加了更多的工作機會。
基本薪資低 無法達成共識
與其他國家相比,臺灣大多數工作的起薪是相對較低,鄰近的亞洲國家起薪至少是四萬元起跳,雖然政府為了改變這個情勢,試圖調漲最低工資,但是調整薪資對社會經濟會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僅能慢慢地改變。
與其他國家相比較,發現臺灣畢業生的起薪低了許多。
(圖片來源/Cheng-Chih Richard Hsu臉書)
提高薪資對勞方可以改善其生活,是有益處的,但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符合最低工資的才能或努力;在資方的立場上,調漲薪資會增加他們的負擔,也會減少公司獲利率,因此使他們減少職缺,更會有只要表現良好,就會有加薪機會的說法。身為企業主的資方,大都盡量壓低人事成本,以提高利潤,只要符合最低工資即可,因此出現勞工表現良好,薪水卻只有微弱提升的狀況。在正負面的考量下,勞資雙方時常彼此拉鋸著,仍無法達成令兩方皆滿意的結果。
低薪高就 高薪無人就
在二○一四年,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出青年失業率已衝破百分之十三,是平均失業率的三倍。雖然失業率相當地高,但矛盾的是,有很多工作仍有缺口,像比較需要勞力或是大眾認知中較為低階的工作,就經常有招募不到員工的問題,更有公司為了因應此現象,祭出了高薪想要吸引人才,卻無法奏效。一間電器公司的負責人邱慶彬提到說:「應徵的時候,很多年輕人一聽到是勞力性的工作,也不管薪水比較高,就直接放棄了,因此找不到人是常有的事情。」
然而,在就業市場上,辦公室類的工作卻有僧多粥少的現象。葉瑞華則提到說:「大多數剛畢業的學生,他們心中的前幾志願通常是行政或是文書類這種較為規律性的工作,所以常常會供不應求。」這些工作儘管薪水較為低廉,依舊有許多人一窩蜂地應徵,供不應求的情形因此造成了失業人口的產生。
環境與政策 影響就業市場
因為環境的影響,使大部分的人相信,讀書能獲得向上流動的機會,因此明星學校就成為他們的目標。技職學校彷彿與不會念書畫上了等號,而不是適性發展,但這也造成了「學非所用」的現象。畢業後職場所需要的技能,往往跟在學校所學習的事物無法相對應,就業問題也因此不斷地產生。現在就讀國立中興大學中文系三年級的童湘瑀煩惱地說:「馬上就要畢業投入職場了,但現在這種環境,卻讓我們年輕人感到相當地茫然。」
由於平均壽命的延長,使年長者得以往後延長工作時間,而為了配合趨勢,大部分的公司更改了退休制度,延後了退休的年齡。但如此一來,就無法釋出高位職缺。而這些措施因為不夠確實與完善,造成年輕人只能依循既有的規則進入市場,但這些遊戲規則其實是不利於年輕人的。
這些高喊招不到人才的公司,常抱怨現在的年輕人不願吃苦,使公司在招募不到人才的情況下,只能引進外籍勞工來彌補空缺,造成臺灣的年輕世代有不少人只能選擇到國外發展,人才流失的惡性循環,是臺灣目前普遍的情況。
畢業即踏入職場是多數人的選擇,而企業也常到各大校園辦徵才活動。
(圖片來源/大紀元)
就業與薪資是當今社會持續爭論不休的問題,常令社會新鮮人感到無所適從,他們在如何提高自己的競爭力,與政府、企業如何降低失業問題產生的課題上,還需長遠的規劃來解決。
![]() |
記者 洪雯倩
嗨囉~我是傳科的洪雯倩!!! 我喜歡去旅行~~ 也喜歡在家發懶看電視哈哈 總之呢!!! 能在交大傳科真的是很開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