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期

異鄉人在關西 十年文創夢

從異鄉人到在地人,盧文鈞從一間二手書店出發,用十年歲月打造關西成為文創小鎮。

異鄉人在關西 十年文創夢

記者 林霈楨 報導  2014/12/28

剛過午的陽光從種滿植物的天井灑落,照亮百年老屋裡古樸的家具,一本本二手書安靜地陳列在回收木材打造的書架上,絕版的黑膠唱片慢慢迴旋出優雅的旋律,紅磚和稻穀砌成的牆面掛著年輕藝術家的畫作,喃喃訴說著關西小鎮超過百年的記憶。令人意外的,這間書店的負責人卻是一名「異鄉人」,從臺中來此生根的盧文鈞,他在此尋得一生的夢想,並開創這個小鎮十年的文創路。


店長盧文鈞興致勃勃地談論他的十年文創小鎮計畫。(照片來源/林霈楨攝)
 

鍾情關西 打造文創小鎮

談到來關西開書店的契機,盧文鈞總笑著說是老天的安排,原本任職於臺中顧問公司的他,因為接到新竹縣文化局規劃關西文創街區的案子來此作田野調查,沒想到這一細訪,竟被關西的美深深吸引。「關西就像縮小版的花東縱谷。」盧文鈞如此讚嘆關西的山水,他強調這裡的美必須經由「慢」來感受,對這片風景的一見鍾情,影響他定居於此實踐慢活、漫步的人生。

文化局的案子結束了,盧文鈞卻決定永遠留下,有感於政府對地方的營造計畫往往點到為止,由外地人寫的企劃也不見得全面符合地方特色,他認為由下而上的力量才能長久深遠,憑藉一股單純到有些傻氣的熱情,加上看到臺南後壁土溝藝術季、日本新瀉越後湯澤農村再生等社區轉型成功的案例,「他們可以為什麼我們不行?」盧文鈞集結幾位同樣對改變關西有所期待的當地人,展開為期十年的「牛欄河微創文化行動」。

「牛欄河微創文化行動」計畫以書店為出發點,但不賣書,而是交換二手書,藉以推廣閱讀,並將書店變成藝文交流平台,舉辦攝影展、音樂表演等等,讓在地居民能一展長才。接著號召志同道合之士於書店所在的關西石店子老街上,將更多老屋打造成文創空間,形成老街文創園區。最終目標改造關西成為藝術小鎮,吸引年輕人返鄉成為在地藝術家,居民人人也都能是藝術家。

身為在地望族後代的羅仕龍初識這個計畫時便鼎力支持,他提到,其實許多當地人心中都有張藍圖,希望關西能變得更好,盧文鈞的到來就像催化劑,激發大家將想法轉為行動。盧文鈞對在地人的熱情相助也十分感激,直說沒有他們單憑一己之力是不可能辦到的,這樣互助合作的關係,也讓盧文鈞一下子就融入當地。


計畫夥伴羅仕龍說到,盧文鈞的計畫激起許多在地人將心中藍圖化為行動。
(照片來源/鄭宇茹攝)

 

老東西新生命 延續記憶

至於選擇以關西石店子的老屋為計劃起點的原因,則是出自盧文鈞對古老事物的鍾愛。盧文鈞細數著店內每一件他人捐贈的物品,從唱機到桌椅,都有數十年甚至百年的歷史,他認為老東西是「有智慧、有生命」的,不但比現代工廠大量生產的物品耐用,並且能喚起人們回憶,串起不同世代間的連結。

不只二手家具在書店找到新生命,當初屋主一家人聽到盧文鈞打算租下這間蒙塵已久的老屋重新改造,更是期待它嶄新的樣貌。回憶起第一次將設計圖展示給屋主一家人時,所有人的臉上都漾起開心的笑容,因為改造後不但保存原有的古樸韻味,更看見老屋沉寂多年後的重生。


斑駁的牆面掛上年輕藝術家的作品,賦予老屋新生命。(照片來源/林霈楨攝)

做為一間從老房子裡誕生的藝文交流書店,盧文鈞希望所有東西都能在這裡重獲新生,不只是二手書和家具,他們也開始推廣有機肥料與盆栽的交換,將一般人視為廢物的果皮、菜梗、枯萎的盆栽,利用天然發酵做成有機肥料,栽植有機蔬果、盆栽。人們來此不但換回一盆生氣蓬勃的植物,還學到有機植栽的概念,為關西的土地盡一份心力。
 

理念發酵 四方湧來支持

文創計畫的理念透過網路和口耳相傳不斷發酵,不少街坊鄰居,甚至是外地人,都主動到店裡當志工,幫忙整理書籍、製作有機肥料,還曾有從前生活在關西的人輾轉聽聞盧文鈞的計劃後,一口氣捐了五百本書況良好的二手書。而其中最令他難忘的感動經驗,則是一名七十多歲的老太太獨自從桃園龍潭開車來到書店,只為了捐三本舊書,一切全因認同計畫理念,不遠千里也要以親身行動表達支持。

計畫起步成功,如今甚至有社區民眾主動詢問盧文鈞,是否能利用書店空間開辦手工藝課程?從交換實體物品擴展到交換才能,他樂見這個空間真正成為地方藝文的交流中心,且朝著人人都是藝術家的目標又邁進一步。為了不負眾望,他迅速準備好下個月就正式開辦手工藝課程,並規劃如:黑膠唱片等更多不同類型的展覽,他笑著說:「當初沒想到會發酵得這麼快。」

書店從規劃到開幕整整醞釀了近一年,沒想到開張後短短幾個月後,已有四間店準備加入計畫,在石店子老街上營運。共同進行計畫的羅仕龍表示,一開始聽到盧文鈞規劃五年內吸引十間店加入,「覺得有點癡人說夢,現在看起來不是夢,是一件可以實現的事。」


書店的理念逐漸傳開,店內常可見各地前來的志工幫忙整理書籍。
(照片來源/鄭宇茹攝)

談到文創計畫進展順利,會不會擔心帶來的人潮改變關西原有的人文氣息?盧文鈞相當自信地否認。他認為目前在地人對小鎮之後的發展已形成共識,未來也只會有志同道合的店家進駐,並不擔心關西變得商業化,失去原有的氛圍。

 

圓夢有伴 創造關西新故鄉

對於經營二手書店、投入文創計畫後不穩定的收入來源,盧文鈞卻一點兒也不覺得辛苦,對他而言,現在的生活充滿希望,「每天醒來都想著今天可以做什麼新的事情,幫助什麼人。」和從前必須與上司、同事妥協,日復一日為五斗米折腰的上班族生活有著天壤之別。

而使盧文鈞堅持下去最重要的動力,就是成功將自己的夢想化為現實,畢竟人生能有多少機會,用十年圓一個自己和小鎮人們都期待的夢?況且還有這麼多夥伴和自己一起打拚,他知道這條路上絕不會孤單。

從外地人到在地人,盧文鈞總說關西大概是他上輩子的故鄉,而現在,他正用文創的力量,打造這座下半輩子的新故鄉。

記者 林霈楨
1993,天蠍座O型,會游泳,偶爾彈吉他,但沒有張士豪的帥氣瀟灑。 喜歡旅行的獨處、書頁的香味、搖滾的力道,三心二意。最喜歡文字的溫度,並以此為北極星。
記者 林霈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