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期

校園餐廳衛生 當局者發聲

校園餐廳幾乎是在校生必吃,因此餐廳衛生相當重要。分析交大店家、餐廳經理、校方、學生間對此的立場。

校園餐廳衛生 當局者發聲

記者 沈祖廷 報導  2015/01/04

從二○一四年九月臺灣爆發食用油等食安風暴後,政府接續查驗豆干製品、貢丸、豆花、湯圓等食品製作問題,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有更高的警惕和標準。在大專院校中,提供食物的校園餐廳更是學生每天必經的場所,因此不僅是食品安全,最基礎的食品衛生,更是被嚴苛地檢視。

交通大學裡共有三間主要餐廳及四間獨立店家,主要負責監督校園餐廳衛生的是總務處事務組,事務組委任餐廳管理經理執行衛生事宜,也提供學生投訴管道「馬上辦中心」,於每學期末會和學聯會餐飲管理委員會舉行校園餐廳評鑑,調查校園餐廳的滿意度與狀況,確保餐廳營運品質。但在評鑑分數外,學生私下提出的衛生問題及店家背後的衛生執行,值得更深入的探究。


用餐時間,交通大學的學生餐廳人潮眾多。(照片來源/沈祖廷製)
 

校園餐廳衛生 學生批評多

根據一○三年度上學期交通大學網路餐廳評鑑,結果統計校園三十五間店家中,有五間店家首要改善的項目為「清潔衛生程度」,學生補充的相關意見中,更有高達十三間的店家被提出衛生相關的問題。有同學認為,餐廳工作人員在處理食物時沒有戴上手套及口罩,看起來相當不衛生。

交大事務處的「馬上辦網頁上,有學生也提出吃到鐵刷和菜蟲,更有極度不滿的學生會直接在「靠北交大」的網頁上大罵餐廳。就讀交通大學的林同學和陳同學也同時爆出,曾在校園店家的食物中吃到蝸牛,甚至有學生吃到蜈蚣、蟑螂等噁心的蟲類。也有人認為食材不衛生、疑似放隔夜或因為原料來源有疑慮,導致吃完拉肚子等問題。


網頁上有不少學生對餐廳衛生的反應。(圖片來源/沈祖廷製)

剛來到交大一學期的紀同學表示:「雖然自己沒有遇到相關問題,但看到餐廳的桌面環境髒亂,且沒有公開廚房內部的『灰暗地帶』感覺是不衛生的。但因為交通不便又住在學校,所以就算有問題,還是沒辦法要繼續吃。」
 

餐廳經理監督 店家盡力做

面對同學的抱怨,店家廚師無奈回應:「有時候菜量大時間趕,會疏忽掉一些,也覺得很抱歉,但會盡量做到好。」尤其是中午用餐時間前,就要將大量的菜徹底清洗、切好,同時要顧慮到讓同學吃到熱食,又不會因放太久而氧化黃掉的菜,有時店家會沒時間注意細節。交大第二餐廳康城國際有限公司經理黃秉驊也說道:「已有在出餐前巡看,但一年下來一定還是會有疏漏,特別三四月春天蟲生長多。至於蟑螂的防治已經較四年前改善許多,現在櫃檯不會看到蟑螂,但沒有辦法百分之百完全根除,因為從南部集貨市場上來的菜,會夾帶著蟑螂進來,能做的就是在進貨時多看一下。」

其實校園中有部分店家是開放式的廚房,學生得以直接看到廚房情況。至於學生看不見的廚房內部情形,曾在滷味打工的楊同學說:「整體而言算乾淨,垃圾會有獨立的空間,但廚房空間狹小,有時食材備料很多,就只能盡量避免距離垃圾太近。每天收店時,會將餐具和廚房環境清洗消毒,不會有油漬和黏黏的感覺。」黃秉驊也表示:「清洗菜和餐盤的流程在廠商進駐時都有教導,每個月也會有員工教育訓練,針對問題作檢討改進,店家間也會教學相長。況且店家如果沒有確實做到,很容易被發現,不只經理會看,學校也會檢查,店家會要求自己做到一定程度。」


店家依規定戴口罩。(照片來源/沈祖廷製)
 

衛生處理 層層把關

倘若餐廳發現問題,經理的處理程序為:第一次發生以勸導為主,勸導沒有改善再開立改善通知單,仍然沒有改善最後會開罰。但曾在義式料理店打工的同學尷尬的笑著說:「平常沒有要求戴口罩手套,是有人來檢查時老闆才會叫員工戴上。」由此可知在監查和實際執行中,仍舊可能出現漏洞,雖然在口罩這部分經由實際查看,只有少數店家工作人員沒做到,但有更多檯面下不可知和難以查明的事情,如過期食品的處理、對於食品保存各廚師理念不同,對乾淨的定義、執行程度徹底與否都需要再度釐清。

但在校園規定和評鑑標準一致下,仍舊可過濾出衛生品管較佳的店家。女二舍餐廳商場運營襄理吳睿詅表示:「餐廳的管理流程有:店家的自主管理,包含溫度記錄、基本清潔;管理中心亦即餐廳經理會有不定期的巡檢;學校事務組及營養師也會每個禮拜定期做檢查,詳細內容每餐的流餐檢驗、人員手部清潔、帽子口罩的清潔。前陣子食安問題,還會特別針對原物料來源做蒐集,油品、調味料、食材,廠商都會有原物料來源檢驗證明。」


店家每天的自主檢查表。(資料來源/黃秉驊提供)

每個學期末交大學聯會餐飲管理委員會和事務組會聯合調查,做餐廳店家評鑑,而評鑑分數過低的廠商,最嚴重可能會被撤櫃。事務組平時也會將檢測和稽查的結果公布在網路上,供想要了解的同學參考。餐管會委員洪蔓資指出:「餐管會歷年來都會在評鑑前做突擊檢查,事務組每個月也會定期檢查一次。」,另一餐管會委員商凱博也說:「餐管會的抽查是由事務組帶領餐管委員,直接進入各大餐廳廚房做環境檢查。」可知除了例行的評鑑外,學校也有實際的監督調查。
 

反應疑慮 溝通管道不足

學生若有衛生疑慮,不是直接向店家反應,就是向學校反應。學校在接獲通知後,會通報餐廳經理,經理再聯絡店家。在這樣層層的溝通傳話中,有時會疏漏或口氣不對。吳睿詅表示:「同學如果可以在反應時說明更詳細,會比較好查證。不然若非當下處理,而是知道後再回去檢查都會有困難。」店家也同意此說法:「當下有什麼問題可以直接找店家,我們一定會很有誠意的處理,不會不理,不希望同學就直接在網路上用激動的語氣攻擊店家。」

店家也希望校方可以更實際地了解詳情,不要看到學生的激烈言詞就做懲處。在學校評鑑方面,批評聲多也讓店家感到疲勞,提出能否賞罰皆有,增設獎勵制度,店家表示:「在學校經營都是薄利多銷,校園人潮又要看時機,一方面還要盡力滿足同學,真的很辛苦。」最後吳秉驊也說:「兩三個月會找員工做心理建設,不要覺得自己已經做到百分之百,也不要誤會同學,且沒必要因為特殊案件就覺得氣餒,隨時要知道自己一定還有改善空間,要多一份細心和耐心,同學才能吃得安心。」

在日漸增高的餐廳衛生標準下,學生要求定是更加嚴苛。店家持續做好本分、徹底執行衛生事宜,餐廳經理與事務組除定期監督外,在餐廳、學校及學生之間多做溝通管道,相互理性溝通,並針對問題解決根本,讓學生可以主動了解幕後流程,校園衛生零問題和高品質才有可能實踐。

記者 沈祖廷
因為矮矮的、所以頭髮短一點才有自信 不喜歡太安靜和看不見 於是成為聲音和影像成癮者 文字還在探索中 生活若是液態、希望不只是水酸性要再高 用一種水果形容的話大概是奇異果吧
記者 沈祖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