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癌蔓延 語文能力下降
語言癌蔓延 語文能力下降
記者 謝宜寧 文 2015/03/22
「語言癌」這個名詞近來廣泛受到大家的討論與重視。許多學者也紛紛在媒體上發表自己的論點,擔憂現代人這種「不正確」的語言表達方式將導致語文程度的下滑,並將此現象歸因於網路用語的普及與媒體人的語文素質不良,更認為必須加強學校的國文教育;另一方面,有許多人則認為語言會隨著時代而演變,現代人只不過是照流行用語來說話罷了。將「語言癌」定義為「語文能力」不好的這個說法,引起社會上不同立場的熱烈討論。
語言癌擴散 冗言贅字增生
「語言癌」是指在口語或書面表達上普遍存在用法不當的現象,例如話語中的冗言贅字過多、言語邏輯不通順、詞不達意、英式中文等。日前引起網友熱議的為冗言贅字的使用,如「下架」常會被講成「進行一個下架的動作」,但依據國文文法分析,「下架」本身就是動詞,並不需要將之轉為名詞、再加上「進行一個‧‧‧‧‧‧的動作」;「驕傲」一詞為英文的“pride”的翻譯,在中文裡原本是屬於貶義詞,但在英文屬於中性詞,因此隨著不當的翻譯,變成同時可當作褒義詞與貶義詞的錯誤用法。
「語言癌」為中文文法不正確的使用現象。(圖片來源/聯合新聞網)
臺灣文學家余光中也曾指出,語言癌與中文的「惡性西化」有很大的關係。現代人只看翻譯小說,不再看用字精簡的中文經典,花時間金錢去學英文,結果不但英文沒學好,反而忽略了中文的重要性。再加上電視與網際網路的推波助瀾,讓這種「病態中文」成為一股時尚的潮流。
這種不符合文法邏輯的語言表達被認為是語言的「癌細胞」,在現代社會中持續擴散,甚至已經由口語的表達轉化為文字的語法。社會大眾為了跟上流行而開始普遍使用,大家對這種語言的用法也已經感到見怪不怪。
隨時代演變 語言癌不是病
然而,臺灣小說家朱宥勳則在網路專欄上發表不同的看法,他認為世界上根本沒有「正確」的語言,只有「適合」的語言。撇開文學語言的修飾特性,日常生活的用語,愛怎麼講就怎麼講,沒有一定的對錯。
臺灣小說家朱宥勳於個人社群網站上發表對於「語言癌」的看法。
(圖片來源/一頁新聞)
舉日常生活中的實例,餐廳的服務生說:「現在為您進行一個點餐的動作。」與直接說:「請點餐。」兩者之間的語氣就有明顯的差異,前者聽起來較恭敬、禮貌;後者則有一種命令的感覺。由此可知,符合文法邏輯的語言只能正確的表達出文字的表面意思,反而忽略了文字背後所代表的情緒,人們想要準確地向對方傳達「心裡話」,往往仍需透過多餘的字詞來表述。
文學寫作和口語表達其實並不能完全地畫上等號,人們不會將文學寫作的文法與格式應用在日常生活的對話經驗中。仔細檢視日常生活用語,確實有出現許多贅字與錯誤文法,但一般人卻不會因此聽不懂對方的話語,而導致溝通不良的情況發生。顯然「正確性」並不是現代人口語溝通的必要條件。
除此之外,語言癌的病徵為「不正確」、「不簡潔」的語句,但所謂「正確」與「簡潔」的語句卻未必符合時代潮流。如一九一○年代由文學作家與學者發起的「新文學運動」,是對古代中國文言文的改革運動,之後白話文便逐漸取代文言文,成為「新文學」。即是屬於文學隨著時代發展,自然演變的最佳範例。
閱讀習慣改變 語文能力差
姑且不論語言癌是否為專家學者的誤診,臺灣學生的語文能力下降是不可否認的事實。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與智慧型手機的普及,現代人的閱讀習慣開始逐漸改變,更大大影響了說話的方式。
根據《遠見雜誌》於二○一四年對臺灣民眾進行的「全民閱讀大調查」的結果中顯示,國人的閱讀風氣正在下降,在購書量、閱讀時數和購書經費等項目,都比二○一○年的數據低。其中國人每週閱讀的時間總平均,從二○一○年的3.06小時下降到二○一四年的2.76小時,從一個月2.02本書退步到1.7本。每日上網的時間反而由二○一○年的1.28小時上升至二○一四年的1.44小時,上升的幅度可看出網路的衝擊導致現代人閱讀時間被滑手機與上網的時間瓜分。
臺灣國民的閱讀時數普遍下滑,其中以十八至十九歲的族群下降最多。
(圖片來源/遠見雜誌)
社群網站和通訊軟體近年來蓬勃發展,由於它們強調訊息往來的即時性,尤其是貼圖類型的新型溝通方式興起,既快速又能有效表達心意的特點使其逐漸取代文字,成為現代主流的溝通模式,導致現代人愈來愈不習慣閱讀文字。閱讀時間的不足,也間接造成了語文能力的惡化。
搶救語文大作戰
教育部部長吳思華進一步了解「語言癌」這個熱門的議題之後,也研擬了因應的措施,強調必須活化學校的語言教學。教育部於二○一四年十一月公告的《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更已經將溝通表達能力列為核心素養。學者專家也認為,從小學到大學的老師都要引導學生多閱讀,並在課堂上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提升整體的語文素質。
除了國民教育之外,業界開班授課的「說話課」也成為現代社會熱門的課程之一。為了矯正現代人語言的不當使用與加強與人的溝通技巧,愈來愈多人願意花時間金錢去學習如何正確地說話、如何清楚地傳達自己的意思與情感以及如何成功地搭起溝通的橋樑,期望能夠改善口語的表達能力。
![]() |
記者 謝宜寧
不愛說話,常常在自己的宇宙裡和自己對話; 喜歡傾聽,試圖從別人的星星中感受真摯。 我是謝宜寧,優柔寡斷的天秤座, 走路慢慢的、說話慢慢的 生活,也想要慢慢的就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