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風險 長篇作品逐年少
降低風險 長篇作品逐年少
記者 賴奕安 報導 2015/03/22
(圖片來源/賴奕安製)
日本動畫在臺灣也具有相當的知名度,日本動畫產業在度過二○○七、二○○八年的亞洲金融海嘯後,二○一○年產量呈直線成長,二○一四年日本電視動畫作品產量已經近兩百部。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以往電視動畫作品通常集數多、播放時間長,但現在動畫業競爭激烈,觀眾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電視動畫從以往的集數多的長篇,逐漸轉變為集數少的短篇。早年多數為動畫公司原創的長篇動畫,近年則逐漸轉變為由熱門小說、熱門漫畫動畫化後的作品。
理由是因為長篇的原創動畫製作成本高,播出後人氣不高的機率也相對較高,整體的投資風險高;反觀動畫化的作品,觀眾多來自原作的支持者,能確保一定的收視率,集數雖少卻能保障收視率不理想時整體的損失。因此,集數長一季度(一季度約十二集,一周一集,播放時間約三個月)作品的比例逐漸升高。二○○六年時一季度長動畫與兩季度以上動畫的播出比例約為一比一,到了二○一三年時,一季度長動畫已經佔了七十個百分比。
另外,以往一月、七月的新作動畫數受到四月、十月旺季時的長篇作品壓縮,數量較少,現在由於集數普遍下降,不會壓縮到下一檔的短篇,一月、四月、七月、十月上映的新作動畫數比例逐漸接近中。這樣的改變對整體動畫產業也產生了影響,由於動畫製作成本降低,動畫製作不再由大公司壟斷,小規模的動畫製作公司也能參與競爭,目前全日本已經有超過四百間動畫公司。但由於發行動畫的風險降低,部分公司對於作畫品質的控管就相對下降,導致某些作品有作畫崩壞的問題產生。
資料來源:日本動画協会、アニメ調査室
![]() |
記者 賴奕安
大家好 我是賴奕安 請多指教 |
